《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原文】衛氣晝行十陽十經二十五周,夜行十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

衛氣出入

【原文】

衛氣晝行十陽十經二十五周,夜行十陰十髒二十五周。

衛氣之行也,常於平旦寅時從足太十陽十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內眥,足太十陽十之十穴十也。

平旦十陽十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十陽十,至小指之端;別入目內眥,下手太十陽十,至小指之端;別入目銳眥,下足少十陽十,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手少十陽十之分側,下至名指之端;別入耳前,下足十陽十明,至中指之端;別入耳下,下手十陽十明,至次指之端;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入足少十陰十經。

十陰十蹺者,足少十陰十之別,屬於目內眥。

自十陰十蹺而復合於目,十十交十十於足太十陽十之睛明,是謂一周。

如此者二十五周,日入十陽十盡,而十陰十受氣矣,於是內入於十陰十髒。

其入於十陰十也,常從足少十陰十之經而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是謂一周。

如此者,二十五周,平旦十陰十盡而十陽十受氣矣,於是外出於十陽十經。

其出於十陽十也,常從腎至足少十陰十之經,而復合於目。

衛氣入於十陰十則寐,出於十陽十則寤。

一日百刻,週身五十。

此衛氣之度也。

《難經》營衛相隨之義,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附而行,非謂其同行於一經也。

【翻譯】衛氣白天運行十陽十經二十五周,夜間運行十陰十髒二十五周。

衛氣的運行,常常於清晨寅時從足太十陽十經的睛明(足太十陽十膀十胱經十穴十。

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開始,睛明十穴十在眼睛的內眥,屬於足太十陽十膀十胱經的十穴十位。

清晨十陽十氣從眼睛發出,眼睛張開氣就上行於頭部,沿著頸部,下行到足太十陽十經,到達小指的指端;另進入目內眥,下行到手太十陽十經,到達小指指端;另進入目銳眥,下行到足少十陽十經,到達小指次指指端;上行沿著手少十陽十經一側,下行到達名個指尖;另入耳前,下行到足十陽十明經,至中指指端;另入耳下,下行到手十陽十明經,至次指指端;他到達足的時候,進入足心,從內踝出來,下行進入足少十陰十經。

十陰十蹺,足少十陰十經的支脈,屬於目內眥。

自十陰十蹺而十十交十十會於眼睛,十十交十十會於足太十陽十經的睛明十穴十,這是循環一周。

這樣的循環二十五周,當衛氣行於十陰十時則十陽十氣盡而十陰十氣盛,於是進入身十體內的十陰十髒。

衛氣進入十陰十髒,常從足少十陰十經而注入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又注於腎,這是一周。

如此循環,二十五周,清晨十陰十盡十陽十氣旺盛了,於是衛氣外出於十陽十經。

衛氣從十陽十經出,常從腎至足少十陰十經,再結合於眼睛。

當衛氣行於十陰十時十陰十氣盛就想睡,行於十陽十時就醒。

(所以說人十體的睡眠與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靜則寐,神動則寤;情志過極則難寐。

)一晝夜,週身循環五十。

這是衛氣的循環法則。

《難經》營衛相隨之義,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附而行,非謂其同行於一經也。

{解讀}衛氣是運行於脈外的氣。

衛氣生於水谷,源於脾胃,出於上焦,行於脈外,其十性十悍,運行迅速而滑利。

衛氣屬十陽十,衛有保衛、衛護之義,具有十溫十養內外,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作用。

衛氣的病證主要有衛氣不固和營衛不和。

衛氣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十精十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氣中比較悍滑疾的部分。

《素問‧痺論》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

它的活動力很強,流動很迅速,不受脈管的約束,運行於脈外。

衛氣運行於皮膚、肌肉之間,能十溫十養肌肉、皮膚;衛氣熏於肓膜,散於胸膜,五臟六腑得到十溫十養。

衛氣不但能十溫十養內外一切臟器組織,而且具有滋養腠理,開闔汗孔,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

《靈樞‧本藏》認為:「衛氣者,所以十溫十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概括了衛氣的主要功能。

衛氣雖行於脈外,但仍然依傍著脈道而運行。

其運行與晝夜變化及寤寐有關。

白晝人寤,則行於十陽十;黑夜人寐,則行於十陰十。

行於十陽十是行於體表手足三十陽十經脈,行於十陰十是行於內在五臟。

衛氣行於十陰十,是從足少十陰十經注於腎,而後至心、肺、肝、脾,復還於腎。

衛氣的病證主要有衛氣不固和營衛不和。

衛氣不固則皮膚腠理疏鬆,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

發病時多有怕風、自汗等症狀,治宜益氣固衛。

營衛不和可見發十熱、惡風寒、自汗出等症狀,治宜調和營衛。

人十體的胃其實就是一口大鍋,而脾就是這個鍋的熱力。

食物進入鍋以後要靠熱量把食物蒸熟,營養成分才能釋放出來。

所以這裡脾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當然脾的這個熱能就是脾的十陽十氣,它來自於腎十陽十。

後者就是鍋下邊的那把火。

食物在胃中被加熱,被人十體蒸熟,其營養就轉化為蒸汽往上蒸騰,其中這些營養可大概分為兩個部分。

一種營養升到上焦,進入肺臟中,然後肺把它運輸到全身各處,皮膚表面上,這部分就是衛氣。

這個就和地球外周有大氣層一樣好理解。

一部分營養經過心臟,變化為赤,這個就是血液,在中醫講叫營氣。

營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邊行走。

這是營氣和衛氣的來源。

另外從十溫十度上說,衛氣偏於寒涼,營氣比較十溫十暖。

衛氣為肺所化,而肺就是人十體中的冷卻器,所以衛氣也具有寒涼的特點。

這點很容易理解,高空中的空氣氣十溫十都非常低,高山上很容易有積雪,這就說明高空非常冷。

人十體的衛氣雖然是保護人十體的,但它本身卻是寒涼的。

正常情況下衛氣在不停的流動,在感冒的時候衛氣就被風所傷了,於是衛氣就鬱積到身十體表面,一鬱積衛氣就比原來強,這個時候人就感覺身十體表面怕冷。

營血是由心臟所化的,心臟就是火,所以血液都是熱的。

血液是熱的,流到四肢去才能十溫十暖四肢,一個經常手腳冰涼的人,那就是血液的熱力不夠,中醫上叫四逆,一般調整的時候要用當歸四逆湯,就是十溫十暖血液的。

營氣和衛氣是經常相互影響的,感冒的時候衛氣鬱積了,也就形成了營氣的鬱積。

而營氣的特點就是熱,所以感冒的人會發燒。

如果一個人感冒了,怕冷而不發燒,那就是衛氣鬱積在體表,如果一個人發燒而不怕冷那就是營氣鬱積。

需要用不同的處方去調整。

而西醫治療感冒都是抗生素,他們分不清具體是哪種情況,當然治療效果也不會很好。

失眠與十陰十陽十失調有密切關係。

睡眠的生理是「十陽十氣盡則臥」,十陰十陽十不能和合,就會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勞心:尤其是腦力勞動者,用腦過度,又不注意養神,最容易失眠。

解除痛苦的辦法是:晚上睡前避免過度思考。

睡前用熱水泡腳,並自行按摩足心湧十泉十穴十(足底的凹陷處)及內關十穴十(手腕上三寸)、足三里十穴十(膝眼下三寸),喝一碗冰糖蓮子小米羹或一杯牛十奶十,或吃茯苓夾餅一塊。

勞腎:多半是腎十陰十虛引起。

因為「十陰十盛則寐」,十陰十虛所以難眠,主要表現是心煩難眠,五心煩熱(手足心、胸口)夢多、遺十精十、口乾、舌紅、脈細數(數就是脈快)。

病機中醫叫做心腎不十十交十十,腎水不能上制心火。

解除痛苦的辦法是平時要養腎十陰十,不能過勞。

房十事要節制,可服阿膠、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當然也有一種頑固十性十失眠多是腎十陽十虛引起,特點是腎火衰,表現為面色白,怕冷、手足冷,十精十冷而夜尿多而清長,腰酸頭暈,舌質淡苔白,脈遲無力,那就應該常服金匱腎氣丸,因內有附子,可以十溫十腎十陽十;並且睡前一定要用熱水泡腳,並按摩湧十泉十穴十。

勞胃:多因為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好引起,中醫叫做「胃不和則臥不安」。

解除痛苦的辦法是晚飯不能過飽,並且不要吃不易消化的東西,晚飯後可以吃一點香砂養胃丸,午飯後可服人參健脾丸之類。

此外,有些人睡眠易驚,睡不穩,生十性十膽小,是膽虛的表現,平時可以常服酸棗汁、茯苓之類。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