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原文】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十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

經脈起止

【原文】

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十胱,是謂六腑,肝、心、脾、肺、腎、心包,是謂六髒,六髒六腑,是生十二經。

經有手足不同,十陽十明大腸,太十陽十小腸,少十陽十三焦,是謂手之三十陽十經;十陽十明胃,太十陽十膀十胱,少十陽十膽,是謂足之三十陽十經;太十陰十脾,少十陰十腎,厥十陰十肝,是謂足之三十陰十經,太十陰十肺,少十陰十心,厥十陰十心主,是謂手之三十陰十經。

手之三十陽十,自手走頭。

手十陽十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上頸,入下齒,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手太十陽十,自小指,從手外側,循臂下廉,上頸,至目內眥。

手少十陽十,自名指,循手錶,出臂外,上頸,至目銳眥。

三經皆自臂外而走頭,十陽十明在前,太十陽十在後,少十陽十在中。

【翻譯】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十胱,是六腑,肝、心、脾、肺、腎、心包,是六髒,六髒六腑,是十二經。

經有手足的差別,十陽十明大腸,太十陽十小腸,少十陽十三焦,是手的三十陽十經;十陽十明胃,太十陽十膀十胱,少十陽十膽,是足個三十陽十經;太十陰十脾,少十陰十腎,厥十陰十肝,是足的三十陰十經,太十陰十肺,少十陰十心,厥十陰十心主,是手的三十陰十經。

手的三十陽十經:從手走到頭部。

手的十陽十明經:起以食指的尖部,循行於大拇指及食指之間,並沿著前臂側部及上臂外側前緣,直走至肩峰(肩部上方),在此,經脈分為兩條支脈,其一進入體內及肺與大腸相接。

另一支脈在體外經頸及面頰,進入下齒及牙十床十部位,並繞過上唇,十十交十十過另一端及鼻側。

手太十陽十:起於小指外側端,沿手背、上肢外側後緣,過肘部,到肩關節後面,繞肩胛部,十十交十十肩上(大椎十穴十)前行入缺盆,絡心,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

本經脈一分支是從缺盆出來,沿頸部上行到面頰,至目外眥後,退行進入耳中(聽宮十穴十)。

另一分支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於眼下,至目內眥(睛明十穴十)十十交十十於足太十陽十膀十胱經。

手少十陽十: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十十交十十出足少十陽十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

手的三十陽十經都從此手臂外而走到頭部,十陽十明經在前,太十陽十經在後,少十陽十經在中。

【原文】

足之三十陽十,自頭走足。

足十陽十明行身之前,自鼻之十十交十十頞,循喉嚨,入缺盆,下十乳十,挾臍,循脛外,入大指次指。

足太十陽十行身之後,自目內眥,上額,十十交十十巔,下項,挾脊,抵腰,貫十臀十,入膕中,出外踝,至小指。

足少十陽十行身之側,自目銳眥,從耳後下頸,入缺盆,下胸,循脅,從膝外廉出外踝,入名指。

三經皆自腿外而走足,十陽十明在前,太十陽十在後,少十陽十在中。

足之三十陰十,自足走胸。

足太十陰十行身之前,自大指,上內踝,入腹,上膈。

足少十陰十行身之後,自小指,循內踝,貫脊,上膈,注胸中。

足厥十陰十行身之側,自大指,上內踝,抵小腹,貫膈,布脅肋。

三經皆自腿裡而走胸,太十陰十在前,少十陰十在後,厥十陰十在中。

【翻譯】足三十陽十經,即足十陽十明胃經,足太十陽十膀十胱經、足少十陽十膽經,從頭到腳。

足十陽十明胃經:走身十體的前面,起於鼻側即大腸經的盡頭,再經過眼內角,並從眼下部分出,一直往下走,進入上牙肉內,繞過唇及下顎,並向下走至胃,與胃相接,在體外,經脈經過頸,胸及腹,及至股十溝,再往下循行於大十腿及小腿前部,直至腳面,及至足二趾尖的側部,另一支脈則從腳面分出,走至足大趾,與脾經相接。

足太十陽十經:走身十體的後面,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後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下行十十交十十會於大椎十穴十,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到達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十胱。

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十臀十部,從大十腿後側外緣下行至膕窩中。

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經肩鉀內側,從附分十穴十挾脊下行至髀樞,經大十腿後側至膕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於足外踝後,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十十交十十於足少十陰十腎經。

足少十陽十經:起於眼外角(瞳子 ),向上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風池十穴十),由頸側,經肩,進入鎖骨上窩。

直行脈再走到腋下,沿胸腹側面,在髖關節與眼外角支脈會合,然後沿下肢外側中線下行。

經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側端(竅十陰十穴十)。

有三分支;一支從耳(風池十穴十)穿過耳中,經耳前到眼角外;一支從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十穴十,與手少十陽十三焦經會合於目眶下,下經頰車和頸部進入鎖骨上窩,繼續下行胸中,穿過膈肌,絡肝暑膽,沿脅肋到恥骨上緣十陰十毛十邊際(氣沖十穴十),橫入髖關節(環跳十穴十);一支從足背(臨泣十穴十)分出,沿第1~2蹠骨間到大拇指甲後(大敦十穴十),十十交十十與足厥十陰十肝經。

足三十陽十經都從腿外走到足,十陽十明經在前,太十陽十經在後,少十陽十經在中。

足三十陰十經,即足太十陰十脾經、足少十陰十腎經和足厥十陰十肝經,從足走到胸部。

足太十陰十經:走身十體的前面,從足大趾,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沿大十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

其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經氣於此與手少十陰十心經相接。

足厥十陰十經:走身十體的側面,從足大趾,向上沿足背至內踝前1寸處,向上沿脛骨內緣,在內踝上8寸處十十交十十出足太十陰十脾經之後,上行過膝內側,沿大十腿內側中線進入十陰十毛十中,繞十陰十器,至小腹,夾胃兩旁,屬肝,絡膽,向上穿過膈肌,分佈於脅肋部。

沿喉嚨的後邊,向上進入鼻咽部,上行連接目系,出於額,上行與督脈會於頭頂部。

其分支從肝分出,穿過膈肌,向上注入肺,經氣由此處與手太十陰十肺經相接。

足三十陰十經都從腿的裡面走到胸部,太十陰十經在前,少十陰十經在後,厥十陰十經在中。

【原文】

手之三十陰十,自胸走手。

手太十陰十,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前廉,入寸口,至大指。

手少十陰十,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後廉,抵掌後,至小指。

手厥十陰十,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入掌中,至中指。

三經皆自臂裡而走手,太十陰十在前,少十陰十在後,厥十陰十在中。

手三十陽十之走頭,足三十陽十之走足,皆屬其本腑而絡其所相表裡之髒,足三十陰十之走胸,手三十陰十之走手,皆屬其本髒而絡其所相表裡之腑。

手十陽十明與手太十陰十為表裡,足十陽十明與足太十陰十為表裡,手太十陽十與手少十陰十為表裡,足太十陽十與足少十陰十為表裡,手少十陽十與手厥十陰十為表裡,足少十陽十與足厥十陰十為表裡。

六十陽十六十陰十,分行於左右手足,是謂二十四經也。

【翻譯】手三十陰十經,即手太十陰十肺經、手少十陰十心經和手厥十陰十心包經,從胸走到手。

手太十陰十經:起於中焦,向下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入屬肺,從肺系橫行出於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到大拇指。

手少十陰十經:起於心中,斜出腋下,沿上臂內側後緣,過肘中,經掌後銳骨端,進入掌中,到小指。

手厥十陰十經:在腋下三寸處分出,進入胸腔十內,分別歸屬上中下三焦,上達喉嚨,淺出於耳後方的完骨部,與手少十陽十經會合,到中指。

手三十陰十經都從手臂裡面走到手,太十陰十經在前,少十陰十經在後,厥十陰十經在中。

手三十陽十經走到頭部,足三十陽十經走到足部,都是他們的腑屬聯絡與其相表裡的臟器,足三十陰十經走到胸部,手三十陰十經走到手,都是他們的髒屬聯絡與其相表裡的腑屬。

手十陽十明經與手太十陰十經互為表裡,足十陽十明經與足太十陰十經為互表裡,手太十陽十經與手少十陰十經互為表裡,足太十陽十經與足少十陰十經互為表裡,手少十陽十經與手厥十陰十經互為表裡,足少十陽十經與足厥經互十陰十為表裡。

六十陽十經六十陰十經,分別行走在左右手足,叫二十四經。

{解讀}一、十二經脈走向規律手三十陰十經從胸走手,手三十陽十經從手走頭。

足三十陽十經從頭走足,足三十陰十經從足走腹(胸)。

記憶要點: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舉手直立,十陰十升十陽十降」。

二、十二經脈命名規律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手足、十陰十陽十、臟腑而確定的。

1臟腑十二經脈與人十體六髒六腑有特定的聯繫,這種特定的聯繫用「屬」、「絡」來表示。

其中經脈直接聯繫的髒或腑,稱為「屬」,並以此髒或腑來命名該經脈;而屬髒或腑的經脈又聯絡與其相表裡的腑或髒,這種聯絡稱為「絡」。

如手太十陰十肺經以「肺」命名,表示該經屬肺,絡大腸;手十陽十明大腸經以「大腸」命名,表示該經屬大腸,絡肺。

2手足十二經脈中,主要分佈在上肢的經脈,稱為「手……經」;主要分佈在下肢的經脈,稱「足……經」。

如手太十陰十肺經以「手」命名,表示該經主要分佈在上肢;足太十陰十脾經以「足」命名,表示該經主要分佈在下肢。

3十陰十陽十首先,根據十陰十陽十學說,髒為十陰十,腑為十陽十;內為十陰十,外為十陽十。

十二經脈中凡屬六腑,分佈於上肢或下肢外側的經脈,稱為「十陽十經」;凡屬六髒,分佈於上肢或下肢內側的經脈,稱為「十陰十經」。

其次,根據十陰十陽十盛衰、消長情況,十陰十陽十再分三十陰十三十陽十,即太十陰十、少十陰十、厥十陰十與十陽十明、少十陽十、太十陽十,它們在四肢內側或外側的排列順序是:太十陰十、十陽十明在前,厥十陰十、少十陽十在中,少十陰十、太十陽十在後。

另外,由於「頭為諸十陽十之會」,六十陽十經均分佈於頭部;足三十陽十經從頭走足,還經過軀幹部。

十陽十經在頭部、軀幹部的分佈仍遵循十陽十明在前、少十陽十在中(側)、太十陽十在後。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