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原文】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於胃,血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

氣血原本

【原文】

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於胃,血本於脾。

蓋脾土左旋,生發之令暢,故十溫十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故清涼而化辛金。

午半十陰十生,十陰十生則降,三十陰十右降,則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氣清涼而十性十收斂;子半十陽十生,十陽十生則升,三十陽十左升,則為肝木,肝木即腎水之十溫十升者也,故肝血十溫十暖而十性十生發。

腎水十溫十升而化木者,緣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緣戊土之右轉也,是以胃為化氣之原。

【翻譯】肝藏血,肺藏氣,氣起源於胃,血的根本在脾。

脾土左旋,生發的暢順,所以十溫十暖之氣生肝木;胃土右旋,收斂暢行,所以清涼之氣生辛金。

中午的時候十陰十氣開始生,十陰十氣生則下降,三十陰十經從右邊降,為肺金。

肺金是心火清降氣斂而成,所以肺氣清涼而十性十質收斂。

子時十陽十氣生,十陽十氣生則上升,三十陽十經從左邊升,為肝木。

肝木是腎水十溫十暖上升而成,所以肝血十溫十暖而十性十質生發。

腎水十溫十暖上升而生化為木,緣於己土的左旋,是因為脾是生血的本源,心火可以清降化肺金,緣於戊土右轉,是因為胃是化氣的源頭。

{解讀}以下是西醫對胃的解釋,基本也是與中醫暗合的。

人們吃進食物後,很快就被胃液消化掉了。

胃液酸十性十很強,可從來沒有把自己消化掉,其中奧秘何在?事實上,胃液在消化食物的同時,也對胃壁有一定的損害作用,即造成一些細胞的死亡。

但是由於胃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因此這種損害僅僅是暫時的,胃能很快恢復如初。

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系德本教授的研究資料表明,每分鐘胃的表面能夠產生約50萬個新細胞。

也就是說只需三天,就可以再生出一個新胃來。

然而,由於胃液能在幾小時內把胃的組織溶化掉,只靠產生的新細胞,還來不及完全彌補所造成的損失。

因此,還得另有本領才行。

胃的第二個本領,是胃壁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被稱為胃粘十膜的上皮細胞。

它與胃液直接接觸,使帶有腐蝕十性十的胃液不能滲入到胃的內十壁。

如果胃內產生過多的酸液,就會導致胃潰瘍。

由於胃粘十膜具有特殊的保護作用,所以可免遭或只受到輕度的酸液侵蝕。

胃液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和鹽酸所組成。

胃蛋白酶是一種蛋白質,它是一種無害的消化酶。

但鹽酸卻不同,它具有很強的腐蝕十性十,能輕而易舉地毀壞胃的組織細胞。

因此,只靠胃的再生能力和胃粘十膜的保護作用還不夠。

在胃壁上皮細胞上面還覆蓋著薄薄的一層碳水化合物,即所謂的糖體層。

它可以進一步加強對胃的保護。

另外,在胃壁裡層,還覆蓋了一層由脂肪物質組成的、稱為類脂體的物質。

此類物質對鹽酸的氫離子和氯離子,具有很強的阻礙作用,這是胃保護自己的第三個絕活。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胃粘十膜上皮細胞能不斷合成和釋放內源十性十前十列十腺素,它對胃腸道粘十膜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此外,還有人證明胃腸道是人十體內最大的內分十泌器官,能分十泌新的激素(都是肽類物質)。

【原文】

氣統於肺,凡藏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佈也,其在藏腑則曰氣,而在經絡則為衛。

血統於肝,凡藏腑經絡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藏腑則曰血,而在經絡則為營。

營衛者,經絡之氣血也。

【翻譯】氣由肺來統領,在肺的指揮下運行,凡是五臟六腑經絡的氣,都是肺氣宣發四布的,無論氣處於何種臟腑之中時,皆稱為氣,當開始運行於經絡時,則稱為「衛」。

血統於肝,血在肝的指揮下運行。

無論血處於何處臟腑之中時,皆稱為血,而運行於經絡時,則稱為「營」。

衛氣與營氣是經絡裡的氣、血。

{解讀}氣與血之間也是一種統領的關係。

氣統帥血的運行。

中醫在依據這一理論治療時,要分清病邪所在於氣分還是血分。

當氣分有病時,氣行離於經絡,血在其統領下,也會離於經絡。

以致於在一些本不該有血的地方出現瘀血。

或者氣分虛弱,無力統攝血,無氣,血則妄行,好比三軍沒有統率,則士兵就會散漫,四處遊蕩,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

導致吐血或者衄血都是有可能的。

所謂氣血兩虛,血虛,是指血中的十精十微物質缺少,對於身十體各處提供營養物質和滋潤作用發揮不夠,導致的身十體不適,需要予以補充十精十微物質。

氣虛,則是統攝血分的能力不足,需要用一些補氣的藥物,比如人參,是典型的補氣藥物。

氣血充盈者,身十體強健,面色紅十潤,氣機運轉正常,身十體處處所得的營養充足,這是健康的一個表徵。

有些人,身十體不適表現在,天天心裡煩燥,額頭起痘,而下半身卻很冷,長年足膝冰涼,這在中醫看來,就屬於氣滯。

由於中土迴環停滯,導致心火之熱無法與腎水之寒相十十交十十十融互化,因而上熱下冷。

這是氣分有病的現象之一。

還有一些人,易流鼻血,原因之一在於氣虛,氣不攝血,血則妄行,血行經肺,肺氣本應挾心火以下降。

但由於氣分虛弱,導致血不順從氣的統攝,強行逆上,以致從口鼻流十出。

另一些人,容易便血,原因之一就是腎氣本應統攝血分上升,但血妄行,以致下溢。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