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
痔漏根原
【原文】
痔漏者,手太十陽十之病也。
手之三十陽十,自手走頭,足之三十陽十,自頭走足。
手三十陽十之走頭者,清十陽十之上升也,足三十陽十之走足者,濁十陰十之下降也。
足三十陽十病則上逆而不降,手三十陽十病則下陷而不升。
《素問‧氣厥論》:小腸移熱於大腸,為必慮瘕,為沉痔。
五行之理,升極必降,降極必升,升則十陰十化為十陽十,降則十陽十化為十陰十。
水本潤下,足少十陰十以癸水而化君火者,降極則升也,火本炎上,手太十陽十以丙火而化寒水者,升極則降也。
手太十陽十病則丙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水,是以小腸有熱。
五臟六腑,病則傳其所勝,以丙火而化庚金,是以移熱於大腸。
魄門處大腸之末,丙火傳金,陷於至下之地,是以痔生於十肛十也。
然病在於二腸,而究其根原,實因於脾。
《素問‧生氣通天論》: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
以過飽傷脾,脾氣困敗,不能消磨,水谷莫化,下趨二腸,而為洩利,洩則脾與二腸俱陷,丙火陷於十肛十門,此痔病所由生也。
氣統於肺,而肺氣之降者,胃土之右轉也,血藏於肝,而肝血之升者,脾土之左旋也。
凡經絡藏腑之氣,皆受於肺,凡經絡藏腑之血,皆受於肝,戊土一降,而諸氣皆降,己土一升,則諸血皆升。
脾土濕陷,則肝木下郁,而血不上行,故脫失於大便,凝則為慮瘕,流則為沉痔。
沉慮者,皆肝血之下陷,無二理也。
《靈樞‧邪氣藏腑病形》:腎脈微澀,為不月,沉痔,血流於後,則為沉痔,血凝於前,則為不月,不月即慮瘕也。
《金匱》: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痔與下重便血,皆丙火之下陷。
火衰而陷者,則下重便血而不痔,火未衰而陷者,則下重便血而痔生。
要之,痔家熱在魄門,而脾與小腸,無不寒濕。
緣丙火不虛則不陷,陷則下熱而中寒。
丙火上升而化寒水者,常也,下陷而不化寒水,是以生熱。
陷而不升,故熱在魄門而不在腸胃也。
此病一成,凡遇中氣寒郁,則火陷而痔發。
無論其平日,即其痔發十肛十熱之時,皆其寒濕內作之會,而醫工不知也。
經十血陷流,十習十為熟路,歲久年深,時常滴漏,則為漏病,譬如器漏而水洩也。
【翻譯】痔漏,手太十陽十經的病。
手的三十陽十經,從手走到頭,足的三十陽十經,從頭走到足。
手三十陽十之所以走頭,是清十陽十之氣上升,足三十陽十之所以走足,濁十陰十之氣下降。
足三十陽十病則上逆而不降,手三十陽十病則下陷而不升。
《素問‧氣厥論》說:小腸的熱轉移到大腸,必然有很多的血積,為經久不愈的痔瘡。
五行的道理,升到極限必然下降,降到極限必然上升,升則十陰十化為十陽十,降則十陽十化為十陰十。
水本潤下,足少十陰十以癸水而化君火,降極則升,火本炎上,手太十陽十以丙火而化寒水,升極則降。
手太十陽十病則丙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水,所以小腸有熱。
五臟六腑,病則傳其所勝,以丙火而化庚金,所以移熱到大腸。
魄門處在大腸之末,丙火傳金,陷於至下之地,所以痔生於十肛十門。
雖然病在於大腸小腸,但探究根原,實際原因在脾。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痢疾所致的便血)為痔。
因為過飽傷脾,脾氣困敗,不能消磨,水谷不能消化,下到二腸,變為洩利,洩則脾與二腸俱陷,丙火陷於十肛十門,這是痔病所產生的原因。
氣統於肺,而肺氣是下降,胃土是右轉,血藏於肝,而肝血是上升,脾土是左旋。
凡經絡藏腑的氣,都來源於肺,凡經絡藏腑的血,都來源於肝,戊土一降,而諸氣皆降,己土一升,則諸血皆升。
脾土濕陷,則肝木下郁,而血不上行,所以脫失於大便,凝則為慮瘕(結塊),流則為沉痔。
沉慮,都是肝血的下陷,沒有別的道理。
《靈樞‧邪氣藏腑病形》說:腎脈微澀,為不月(指經閉,或月十經不按月來十潮),沉痔,血流於後,則為沉痔,血凝於前,則為不月,不月即慮瘕。
《金匱》說:小腸有寒的,其人下重便血,有熱的,必然有痔,痔與下重便血,都是丙火的下陷。
火衰而陷的,則是下重便血而不痔,火未衰而陷的,則下重便血而痔生。
總之,痔病熱在魄門,而脾與小腸,沒有不寒濕的。
緣於丙火不虛則不陷,陷則下熱而中寒。
丙火上升而化寒水的,正常的現象,下陷而不化寒水,所以生熱。
陷而不升,所以熱在魄門而不在腸胃。
此病一旦形成,凡是遇中氣寒郁,則火陷而痔發。
無論其平日,即其痔發十肛十熱之時,都是寒濕內部發作的機會,但庸醫不知道。
經十血陷流,十習十慣了成為了熟路,歲久年深,時常滴漏,則為漏病,譬如器漏而水洩。
【原文】
茯苓石脂湯
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桂枝三錢 芍葯四錢 甘草二錢 乾薑(炒)二錢 赤石脂三錢 升麻一錢,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治痔漏腫痛下血者。
十肛十熱,加黃連。
木燥,加阿膠。
【翻譯】茯苓石脂湯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 芍葯15克 甘草7克 乾薑(炒)7克 赤石脂11克 升麻4克,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治痔漏腫痛下血的病。
十肛十熱,加黃連。
木燥,加阿膠。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