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原文】飲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十陰十散其十精十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

寸口脈法

【原文】

飲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十陰十散其十精十華,游溢經絡,以化氣血。

氣血周流,現於氣口,以成尺寸。

氣口者,手太十陰十肺經之動脈也。

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尺為十陰十而寸為十陽十。

關者,十陰十陽十之中氣也。

寸口在魚際之分,關上在太淵之分,尺中在經渠之分。

【翻譯】吃喝的東西進入胃裡,腐熟消化研磨,手太十陰十經散發十精十華,沿著經絡游溢,以運化氣血。

氣血環繞流動,顯現於氣口,形成尺脈和寸脈。

氣口,是手太十陰十肺經的動脈。

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尺為十陰十而寸為十陽十。

關,是十陰十陽十的中氣。

寸口在魚際十穴十處劃分,關上在太淵十穴十處劃分,尺中在經渠十穴十處劃分。

{解讀}王叔和說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寸口脈中寸關尺三部脈,是以兩手的橈骨十莖十突處定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以便三指按切,這是後世醫家常用的一種方法。

【原文】

心與小腸候於左寸,肺與大腸候於右寸,肝膽候於左關,脾胃候於右關,腎與膀十胱候於兩尺,心主三焦,隨水下蟄,亦附此焉。

《素問‧脈要十精十微論》: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

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關部也。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兩寸部也。

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謹調尺寸,而表裡上下,於此得矣。

【翻譯】心與小腸切脈的部位在左手的寸,肺與大腸切脈的部位在右手的寸,肝膽切脈的部位在左手的關,脾胃切脈的部位在右手的關,腎與膀十胱切脈的部位在兩手的尺,心主三焦,隨水下蟄,也依附這一點。

《素問‧脈要十精十微論》說:尺內的兩旁,是脅下小肋骨,尺外診斷腎,尺裡診斷腹。

兩手關部脈,左外診斷肝,內診斷膈,右外診斷胃,內診斷脾。

兩手寸部脈,右外診斷肺,內診斷胸中,左外診斷心,內診斷膻中。

總而言之,寸為前,尺為後;分而言之,上半部為前,下半部為後。

診寸部脈時,手指向上(掌側)推至脈的盡端,所謂上尋魚際,以測候病位;診尺部脈時,手指向下(臂側)移至脈搏盡端,所謂下尋尺澤,以測候病位。

謹慎仔細的瞭解尺脈寸脈,並且表裡上下,於此得到病的部位。

{解讀}「寸口診法」是中醫最主要的脈診法。

寸口分寸關尺三部,兩手共有六部脈。

歷代醫家尊《內經》之旨,認為寸關尺分候一定的臟腑,因而在病理條件下就可以在相應的部位表現出異常脈象,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

1964年全國中醫教材會議審定的《中醫診斷學》講義宗《內經》本義,采眾家之長,明確為:左寸候心與膻中,左關候肝與膽,左尺候腎與小腹,右寸候肺與胸中,右關候脾與胃,右尺候腎與小腹。

這種分法很切合臨十床十實際,體現了上(寸部)以候上,中(關部)以候中,下(尺部)以候下的原則。

一家醫理一家脈,黃元御的醫學理論可謂獨樹一幟,他的脈法也與眾不同,首先,要知道黃氏脈法大的層次。

黃氏脈法首重在於三焦氣機升降,其次才是各臟腑、氣血等等。

第二、要知道六部脈所主。

黃氏六部脈並沒按照臟腑排序,而是按照三焦氣機升降排序,也就是說黃元御的脈法首先診斷的人十體氣機升降的大秩序。

然後才有臟腑、氣血的詳細分析。

所以在黃師脈法中我們會看到左關大為肝不升,右關大為膽不降的說法。

不明白這個大的原則,黃師書中的很多論述是無法理解的。

黃元御並不是不講臟腑,只是他更注重內經。

這個對應關係是人十體先天生成決定的,簡單的說就是寸應上,關應中,尺應下。

黃師正是以此來斷三部氣機。

加之,肝位左主升,肺位右主降。

左右又因此而分斷升降。

第三、要知道脈相所主臟腑,黃師並沒有過多的講「某脈主某」,而是講一直在講機理。

要得其機理就不能停留在脈形上。

必須體會到「脈神」。

舉個例子,弦脈何以主肝?弦脈的脈形是端直以長,但弦脈的脈神確實一種,脈氣欲發,而脈壁束縛的「感覺」。

這就是黃元御說的肝欲洩而愈不得洩,愈不得洩而愈欲洩的感覺。

這個脈神就相當於一個人的「氣質」。

【原文】

蓋肺主藏氣,而朝百脈,十二經之氣,皆受之於肺。

平旦寅初,肺氣流布,起於寸口,運行十二經中,週而復始,一日一十夜,五十度畢,次日平旦寅初,復會於寸口。

寸口者,脈之大會。

(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總名,非但魚際已也。

)故十二經之盛衰,悉見於此。

《靈樞‧經脈》: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此氣口所以獨為五臟主也。

(氣口即寸口。

手之三十陽十,自手走頭,大小腸腑雖至濁,而經行頭上,則為至清,故與心肺同候於兩寸。

越人十難,實為定法,近人乃欲候大小腸於兩尺,乖謬極矣。

【翻譯】肺主藏氣,對應於百脈,十二經的氣,都接納於肺。

清晨寅時開始,肺氣流傳散佈,起於寸口,運行十二經中,週而復始,一日一十夜,五十度畢,第二天清晨寅時,又十十交十十會於寸口。

寸口,是脈的大十十交十十會處。

(這裡說的寸口,是寸脈尺脈三部的總名,不只是魚際。

)所以十二經的旺盛衰敗,都顯現在這裡。

《靈樞‧經脈》說:經脈,通常是不可見的,他的虛實,從氣口知道,這是氣口所以唯一是五臟主脈。

(氣口即寸口。

手的三十陽十經,從手走到頭部,大小腸腑雖然極其渾濁,但旋回往返到頭上,就變為極其清純了,所以和心肺共同診斷在兩寸部位。

秦越人的第十難,其實就是定法,近代的或現代的人竟然小診斷大小腸於兩尺,極其荒謬背理。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