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原文】五臟之脈,心肺俱浮,腎肝俱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

浮沉大小

【原文】

五臟之脈,心肺俱浮,腎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間。

十陽十浮而十陰十沉,其十性十然也。

然十陽十主降而十陰十主升,十陽十體雖浮,而內含降意,則浮中帶沉;十陰十體雖沉,而內含升意,則沉中帶浮。

沉而微浮,則十陰十不下走,浮而微沉,則十陽十不上飛。

若使寸脈但浮而不沉,則十陽十氣上逆而不十十交十十於十陰十,尺脈但沉而不浮,則十陰十氣下陷而不十十交十十於十陽十,水火分離,下寒上熱,諸病生矣。

【翻譯】五臟的脈象,心肺都是浮脈,腎肝都是沉脈,脾胃處在沉脈浮脈之間。

十陽十浮而十陰十沉,他的本十性十決定的。

雖然十陽十主降而十陰十主升,但十陽十體雖浮,而內含降意,便浮中帶沉;十陰十體雖沉,而內含升意,便沉中帶浮。

沉而微浮,那麼十陰十不下走,浮而微沉,那麼十陽十不上飛。

假若寸脈只是浮而不沉,那麼十陽十氣上逆而不十十交十十於十陰十,尺脈只是沉而不浮,那麼十陰十氣下陷而不十十交十十於十陽十,水火分離,下寒上熱,各種各樣的病產生了。

【原文】

升降十陰十陽十之權,全在乎中,中者,土也。

己土升則乙木上達而化清十陽十,戊土降則辛金下行而化濁十陰十。

十陰十陽十十十交十十濟,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

土之所以升降失職者,木刑之也。

木生於水而長於土,土氣沖和,則肝隨脾升,膽隨胃降,木榮而不郁。

土弱而不能達木,則木氣鬱塞,肝病下陷而膽病上逆。

木邪橫侵,土被其賊,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於是兩關之脈大。

左關之大者,肝脾之郁而不升也,右關之大者,膽胃之郁而不降也。

膽木化氣於相火,膽木右降,則相火下蟄,而不上炎;膽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克,清氣鬱蒸,而生上熱,於是右寸之脈亦大。

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熱,於是左尺之脈亦大。

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翻譯】升降十陰十陽十的權力,全在於中土。

己土升則乙木上達而化清十陽十,戊土降則辛金下行而化濁十陰十。

十陰十陽十十十交十十濟,因此寸不只是浮而尺不只是沉。

土之所以升降未盡職責,木刑克土的原因。

木生於水而長於土,土氣淡泊平和,則肝隨脾升,膽隨胃降,木茂盛因而不鬱積。

土弱因而不能讓木氣通達,則木氣鬱塞,肝病下陷而膽病上逆。

木邪橫侵,土被其賊,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於是兩關之脈大。

左關之大,肝脾的鬱積而不升,右關之大,膽胃鬱積而不降。

膽木化氣於相火,膽木右降,則相火下蟄,而不上炎;膽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克肺金,肺金被克,清氣鬱蒸,而生上熱,於是右寸之脈也大。

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發的意願被抑制,而生下熱,於是左尺之脈也大。

右寸之脈大,肺金的上逆,左尺的脈大,肝木的下陷。

【原文】

胃主降濁,胃逆則濁氣上填,倉廩不納,噁心嘔吐之病生焉。

脾主升清,脾陷則清氣下郁,水谷不消,脹滿洩利之病生焉。

肺藏氣而十性十降,肝藏血而十性十升,金逆則氣不清降而上郁,木陷則血不十溫十升而下脫。

肺主收斂,肝主疏洩,血升而不至於流十溢者,賴肺氣之收斂也,氣降而不至於固結者,賴肝血之疏洩也。

木陷則血脫於下,而肺金失斂,則血上溢;金逆則氣鬱於上,而肝木不升,則氣下結。

推之,凡驚悸、吐衄、盜汗、遺十精十之病,皆金氣不能斂降,淋癃、洩利、噯腐、吞酸之病,皆木氣不能生發。

【翻譯】胃主降濁,胃逆則濁氣上填,胃不能吸納,噁心嘔吐的病就生了。

脾主升清,脾陷落則清氣下郁,水和食物不能消化,脹滿洩利的病就生了。

肺藏氣而十性十能下降,肝藏血而十性十能上升,金逆則氣不清降而上升鬱積,木陷則血不十溫十升而下脫漏。

肺主收斂,肝主疏洩,血升而不至於流十溢者,賴肺氣之收斂也,氣降而不至於固結,賴肝血之疏洩。

木陷則血脫於下,而肺金失斂,則血上溢;金逆則氣鬱於上,而肝木不升,就是氣下行受阻礙。

推導其它,凡是驚悸、吐血、盜汗、遺十精十的病,都是金氣不能收斂下降,淋瀝余見小十便不通、痢疾、噯氣兼有腐臭味、酸水自胃中上至咽喉,不及吐出而下嚥的病,都是木氣不能生發。

【原文】

金逆而莫收斂,則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洩,則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大者,有餘之象也,於其有餘之中,得其不足之意,則脈之妙解,而醫之至數也。

經所謂大則病進者,別有玄機,非後世醫書十陽十盛十陰十虛之說也。

【翻譯】肺金上逆而不降斂,致使君火失根而上炎,則左寸脈大。

肝木下陷而行疏洩,致使相火洩露而不藏,則右尺脈大。

大,是有餘的脈象,有餘則病。

在病人有餘的脈象之中,得到他身十體不足的意象,則是脈的妙解,而醫的至數(病人脈搏在常人一呼吸間跳動的次數叫做「至數」)。

經所謂大脈象則病進,另有玄機,不是後世醫書十陽十盛十陰十虛的說法。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