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原文】痰飲者,肺腎之病也,而根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

痰飲根原

【原文】

痰飲者,肺腎之病也,而根原於土濕,肺腎為痰飲之標,脾胃乃痰飲之本。

蓋肺主藏氣,肺氣清降則化水,腎主藏水,腎水十溫十升則化氣。

十陽十衰土濕,則肺氣壅滯,不能化水,腎水凝瘀,不能化氣。

氣不化水,則郁蒸於上而為痰,水不化氣,則停積於下而為飲。

大凡十陽十虛土敗,金水堙郁,無不有宿痰留飲之疾。

清道堵塞,肺氣不布,由是壅嗽發喘,息短胸盛,眠食非舊,喜怒乖常。

蓋痰飲伏留,腐敗壅阻,礙氣血環周之路,格十精十神十十交十十濟之關,諸病皆起,變化無恆,隨其本氣所虧而發,而總由脾十陽十之敗。

緣足太十陰十脾以濕土主令,手太十陰十肺從濕土化氣,濕旺脾虧,水谷消遲,脾肺之氣,郁而不宣,十婬十生痰涎,歲月增加,久則一身十精十氣盡化敗濁,微十陽十絕根,則人死矣。

高年之人,平素十陽十虛,一旦昏憒痰鳴,垂頭閉目,二三日即死。

此十陽十氣敗脫,痰證之無醫者也。

其餘百病,未至於此。

悉宜燥土瀉濕,絕其十婬十泆生化之源,去其瘀塞停滯之物,使之十精十氣播宣,津十液流暢,乃可扶衰起危,長生不老耳。

【翻譯】痰飲,肺、腎的病,而根原在於土濕,肺腎為痰飲的表面表現,脾胃才是痰飲病的根本。

因為肺主藏氣,肺氣清降則化水,腎主藏水,腎水十溫十升則化氣。

十陽十衰土濕,則肺氣堵塞,不能化水,腎水凝瘀,不能化氣。

氣不化水,則郁蒸在上而化為痰,水不化氣,則停積於下而為飲。

大凡十陽十虛土敗,金水鬱結,沒有不有宿痰留飲的疾病的。

清氣上升的道路堵塞,肺氣不能宣佈,於是堵塞咳嗽發病哮喘,氣息短胸氣旺盛,睡眠吃飯不如原來,喜怒無常。

因為痰飲隱藏停留,腐敗堵塞,阻礙氣血循環周流的通路,阻礙十精十神十十交十十流的關鍵,各種病都發生,變化無常,隨著本氣所虧虛而發作,但總是由於脾十陽十氣的衰敗。

緣於足太十陰十脾經是以濕土主使職能,手太十陰十肺經隨從濕土轉化為氣,濕旺脾虧,水谷消化遲緩,脾肺的氣,抑鬱而不能宣佈,多產生痰涎,歲月增加,時間長了則一身十精十氣都化為敗濁,微十陽十斷絕根本,那麼人就死了。

年齡大的人,平時就十陽十虛,一旦神志不清痰多,垂頭閉目,二三天就死。

這是十陽十氣敗脫,痰證沒法醫治的情況。

其餘百病,不至於此。

都適宜燥土瀉濕斷絕病人十婬十亂產生痰飲的根源,去其瘀塞停滯的殘物,使他十精十氣播散宣佈,津十液流暢,才可扶衰救危,延年益壽。

【原文】

姜苓半夏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甘草二錢 半夏三錢 橘皮三錢 生薑三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翻譯】姜苓半夏湯

茯苓11克 澤瀉11克 甘草7克 半夏11克 橘皮11克 生薑11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原文】

百病之生,悉由土濕,是以多有痰證,而鼓十脹、噎膈、虛勞、吐衄、嗽喘、驚悸之家更甚。

原因土濕十陽十虛,氣滯津凝。

法宜燥土瀉濕,利氣行郁,小半夏加茯苓橘皮,是定法也。

在上之痰,半成濕十熱,在下之飲,純屬濕寒,上下殊方,十溫十清異制,大要以十溫十燥水土為主。

上熱者,加知母石膏,下寒者,佐乾薑附子。

痰之陳宿纏十綿,膠固難行者,加枳實開之。

飲之停瘀藏腑者,上在胸膈,用十棗湯,瀉其氣分;下在臍腹,用豬苓湯,瀉於水道;流十溢經絡者,用五苓散,瀉之汗孔。

上脘之痰,可從吐出,中脘之痰,可從便下,若經絡之飲,非使之化氣成津,瀉於汗尿,別無去路也。

一切痰飲,用瓜蒂散吐之,功效最捷。

續隨子仁,驅逐痰飲,亦良物也。

【翻譯】百病的產生,全由土濕,所以多有痰證,而鼓十脹、噎膈、虛勞、吐衄、嗽喘、驚悸的病人更嚴重。

原因在土濕十陽十虛,氣滯津凝。

治療方法適宜於燥土瀉濕,利氣行郁,小半夏湯加茯苓、橘皮,是一定的法則。

在上的痰,一半是濕十熱,在下的飲,純屬濕寒,上下用不同的方子,十溫十暖清涼不同的症狀,大的要點是十溫十燥水土為主。

上熱的,加知母、石膏,下寒的,輔佐乾薑、附子。

陳痰纏十綿的,膠固難行的,加枳實化開他。

飲停留淤積藏腑的,上在胸膈,用十棗湯,瀉其氣分;下在臍腹,用豬苓湯,瀉於水道;流十溢經絡的,用五苓散,瀉在汗孔。

上脘的痰,可從口中吐出,中脘的痰,可從大小十便下去,如果是經絡的飲,非使他化成氣化成津十液,瀉於汗和尿,別沒有排除的道路。

一切痰飲,用瓜蒂散吐之,功效最快捷。

用續隨子的仁,驅逐痰飲,也是好的藥物。

{解讀}痰飲,痰與飲的合稱,臟腑病變過程中滲出並積存於體內的病理產物,可阻礙氣血運行而成為繼發的致病因素。

一般以較稠濁的稱為痰,清稀的稱為飲。

痰不僅是指咳吐出來有形可見的痰液,還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滯在臟腑經絡等組織中的痰液。

飲,即水液停留於人十體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