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9):在給無忌的信裡,平原君責備他說:「我趙勝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9)

史記新讀

戰國四君子(9)

趙國越發得危急,平原君派往魏國的使者可以說是冠蓋相望、接踵而至。

在給無忌的信裡,平原君責備他說:「我趙勝之所以要高攀您,與魏國締結婚姻關係,就是因為您重義氣,能夠急人所急。

如今,趙國眼看著就要支撐不住了,而魏國的援兵卻遲遲不到,試問,您那急人所急的義氣在哪裡呢?即使您輕視我趙勝,拋棄了我,讓我去投降秦國我也不會有什麼怨言,可是,難道您竟然不顧自己姐姐的命運嗎?」

無忌看過書信以後,十分發愁。

他多次請求魏王下令軍隊前進,並且讓自己的賓客們千方百計地遊說魏王。

可是,魏王害怕秦國,始終沒有聽從無忌的意見。

最後,無忌估計終究得不到魏王的幫助,又不願意看到自己苟活而趙國滅亡,於是,他便率領著門客們乘坐一百餘輛馬車,前往趙國,決心與之共患難。

竊符救趙(上)

無忌帶領隊伍經過夷門的時候,見到了侯嬴,他就把自己要與秦軍決一死戰的情況告訴給了侯嬴。

侯嬴對他說:「公子努力吧,老朽不能隨您前往了。」

無忌走出了幾里路,心裡始終覺得不快,他心想:「我對待侯先生夠周到的了,天下人都知道這個事。

如今,我將要死命,而侯先生竟然沒有一言半語送給我。

我難道什麼地方有過失嗎?」

於是無忌命令調轉車頭,回去向侯嬴請教。

侯嬴看見無忌回來,笑著對他說:「我早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

接著他又說到:「您喜一愛一士人,名聞天下。

如今朋友有難,您沒有別的辦法,只是想到與秦軍決死,這就好比把肉投給餓虎,有什麼功效呢?您供養那麼多門客是做什麼的呢?您對我以情相待,而您前去決死我沒有送行,所以,我知道您會心有埋怨、不甘而返回來的。」

無忌聽後恍然大悟,趕緊向侯嬴行了大禮,然後請教他相關的對策。

侯嬴讓無忌屏退了旁人,對他說道:「我聽說魏國的兵符經常被魏王放在自己的寢宮裡,而如姬最受魏王一寵一幸,她可以自一由地進出那裡,有辦法拿到兵符。

我還聽說,當初如姬的父親被仇家殺死,對此她心中非常憤恨,魏王以下的眾多貴人、大臣都想替她報這個仇,可是誰也找不到兇手。

後來,如姬向您求助,您吩咐門客將她的仇人斬殺,並且將仇人的頭顱恭敬地進獻給她。

此後,如姬一直想報答您的大恩而萬死不辭,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

如果,您現在開口請她幫忙拿到兵符,她一定會答應。

這樣您就可以接管晉鄙的軍隊,北上救援趙國,西進擊退秦軍。

這可是春秋五霸一樣的功業啊!」無忌按照侯嬴的謀劃去做,如姬果然偷到了兵符,把它給了無忌。

竊符救趙(下)

無忌這次出發的時候,侯嬴對他說:「您在外領兵打仗要以國家利益為重,所以有的時候,可以不理會君王的命令。

如果公子與晉鄙合了兵符,他乖乖交出兵權,那樣最好;但是,如果晉鄙還要請示魏王,然後再交接軍隊,那事情就危險了。

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與您同往,他是個大力士。

如果晉鄙不聽從您的命令,您就可以讓朱亥將他當場殺死。」

話說到這裡,無忌哭了起來,侯嬴問道:「公子怕死嗎?為什麼哭泣?」

無忌回答說:「晉鄙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老將,我此次前往,恐怕他難以從命,那麼我必然要殺死他,我因此而傷心、哭泣,並不是自己怕死。」

於是,無忌便去邀請朱亥。

朱亥笑著說:「我只是集市上的一個屠夫,公子卻多次前來問候。

我之所以沒有回訪、致謝,是因為我把這些看成是小的禮節,沒什麼實際意義。

如今,公子有急難,我為您效命的時候到了!」朱亥便與無忌一同出發。

無忌去向侯嬴告別,侯嬴說:「我本該隨您同往,無奈年老體衰,請讓我計算您的行程,當您抵達晉鄙軍營的那一天,我將面向北方自盡,以此來報答公子的大恩。」

無忌到達鄴縣以後,假托魏王的命令,要取代晉鄙。

晉鄙雖然與無忌合了兵符,但是他依舊懷疑此事。

他看了看無忌,說道:「如今,我率領十萬大軍駐紮在國境上,這是國家的重任。

現在,公子卻獨自駕車來接替一我,這是怎麼回事呢?」

晉鄙打算請示魏王,於是無忌對朱亥使了個眼色,朱亥突然從自己的衣袖裡掏出了一個大鐵錘,將晉鄙殺死了。

無忌隨即接管了軍隊。

他整編隊伍,下令全軍說:「父子都在軍隊裡的,父親回家;兄弟倆都在軍隊裡的,兄長回家;軍隊裡的獨生子回家養親。」

最後,無忌得到了八萬一精一兵,他率領著這支軍隊進擊秦軍,解除了秦軍隊邯鄲的圍困,保全了趙國。

秦軍退走以後,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城外迎接無忌,平原君用古代的禮法為無忌引路。

趙王向無忌行了大禮,說道:「自古以來的賢者,沒有誰可以與公子媲美啊。」

無忌辭謝,禮節十分地謙恭。

此後,一向驕傲的平原君再也不敢與別人攀比。

而侯嬴在與無忌分別以後,估計他到了魏軍軍營,果然面朝北方自盡,實現了自己對無忌的承諾。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