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3):曹國末代君主伯一陽一是一個野心勃勃卻昏庸無能的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3)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3)

曹國之亡

曹國末代君主伯一陽一是一個野心勃勃卻昏庸無能的人。

從前,曹國有人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有很多君子聚集在祭祀土地神的宮社裡面,商議著曹國滅亡的事情,曹叔振鐸勸阻了他們,請求他們等待公孫強到來,君子們便答應了。

這個人覺得非常奇怪,第二天就把夢裡的情況上報給了曹國國君。

曹君也感到此事關係重大,立刻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公孫強這個人,但是沒有找到。

雖然如此,但做夢的人堅持認為這個叫公孫強的人將來可能就是曹國剋星,於是就告誡他的兒子說:「我死了以後,如果你聽到公孫強當政,就一定要離開曹國,免得遭受國家滅亡的災禍。」

後來人們漸漸地把這件事淡忘了,伯一陽一繼位以後,十分喜歡打獵。

他在位第六年的時候,曹國有一個同樣喜歡打獵的人將自己獵獲的白雁獻給了伯一陽一,這個人名字就叫公孫強。

伯一陽一經常與公孫強討論打獵的學問、經驗。

後來,伯一陽一又向公孫強請教政治方面的事情,公孫強都談得頭頭是道。

所以伯一陽一就很欣賞公孫強,十分一寵一信他,並任命他為司城官,參預國家事務。

做夢人的兒子沒有忘記當年父親的告誡,就捲起鋪蓋帶著家人逃出了曹國。

公孫強經常向伯一陽一陳述稱霸的主張,鼓動他脫離對晉國依賴。

伯一陽一聽信了他的話,就找機會背叛了晉國。

後來,伯一陽一又出兵去侵犯宋國,宋景公率軍反擊,曹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這一次,晉國沒有再派兵救援曹國。

不久,宋國就滅掉了曹國,將伯一陽一、公孫強一干人等俘獲回國並殺死。

曹國祭祀斷絕,國家滅亡了。

大舜後裔

當舜還是一個平民時,堯帝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

他們住在媯汭這個地方,於是舜的後代就以此地名為姓,姓了媯氏。

舜死後,大家推選禹做了部落首領,而舜的兒子商均則成為了諸侯。

到夏代時,禹的後代廢除了禪讓制度,舜後人的侯位也時斷時續。

周武王伐紂以後,鑒於舜以前的崇高地位,便派人到各地去尋找舜的後人,結果找到了一個叫媯滿的,就把他封在了陳國,讓他執掌宗廟,來供奉舜帝在天之靈。

媯滿就是陳國第一代國君陳胡公。

胡公後代厲公,生下兒子陳完。

陳完後來因政變逃到齊國,他的後代最終取代了姜齊,掌控了齊國大權。

一婬一亂的靈公

陳靈公是個荒一婬一無恥、行為放縱的小人,他曾經和陳國大夫孔寧、儀行父與夏姬通一奸一,他們還公然穿著夏姬的衣服在朝中嬉笑,根本不把眾人的非議放在眼裡。

大夫洩冶實在看不慣這種行為,就向靈公勸諫說:「大王,您不要再和夏姬來往了。

向您這樣和大臣一婬一亂無度,讓人民如何去傚法啊?」

陳靈公把這話告訴孔寧、儀行父兩個人,他們聽了非常憤怒,想要殺死洩冶以解心頭之恨,陳靈公也沒有阻止。

兩人就尋機將洩治殺死了。

夏姬有個兒子名叫夏徵舒。

有一次,陳靈公和孔寧、儀行父在夏姬家飲酒取樂,酒酣耳熱的時候,陳靈公對兩個人開玩笑說:「夏徵舒這個孩子跟你們長得很像啊,哈哈。」

二人反唇相譏說:「我們覺得他長得也挺像您的。」

夏徵舒聽說後羞辱難當,十分生氣。

等靈公喝完酒出來的時候,夏徵舒就藏在馬棚門口用箭射死了靈公。

孔寧、儀行父嚇得逃到楚國,靈公太子午也逃到了晉國。

夏徵舒就自立為陳侯。

一言救陳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以夏徵舒殺死陳靈公為由,帶著諸侯的大軍來討伐陳國。

楚莊王來勢洶洶,陳國上下陷入了一片恐慌當中,他們打算跟楚國拚個你死我活、魚死網破。

楚莊王見狀就派人安一撫陳國百姓說:「別害怕,我只是誅殺夏徵舒而已,不會對你們陳國的百姓造成任何傷害。」

可是,莊王這個人很不守信用,等他殺了夏徵舒之後,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借勢就把陳國全部吞併了,並把它劃為楚國的一個縣。

楚國的群臣都為此向楚莊王祝賀,唯獨剛從齊國出使回來的申叔時沒有這樣做。

楚莊王感到很奇怪,就問他說:「申叔啊,我現在滅掉了陳國,文武百官都向我祝賀,為什麼你單單沒有表示啊?」

申叔回答說:「我給大王講個故事吧:有個人牽著牛抄近路,結果踩壞了別人的莊稼,田地主人非常生氣,就追過來把那個人牛搶過來歸了自己。

抄近路的人確實有錯,可是因此就把他的牛奪來歸自己所有,不也太過分了嗎?現在大王以夏徵舒殺君為不義,因此徵集諸侯軍隊,討伐夏徵舒以申張正義,這是人們都交口稱讚的事,可是事後您卻貪圖人家土地,並乘機佔領了陳國,為其他國家所不齒,今後還怎麼號令天下呢?正式因為這個,所以我才不向大王您祝賀啊。」

楚莊王聽後,覺得他講的卻實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從晉國接回了陳靈公的太子午,立為國君。

由於申叔時的一席話,陳國又起死回生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