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華夏始祖(1):幾千年後,他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華夏始祖(1)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

鴻蒙之初,一個叫公孫軒轅的人第一次成為部落盟主。

幾千年後,他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黃帝之後,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相繼而立,上古的帝王留給我們無數的遐想。

黃帝定天下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是遠古時代部族少典氏的後代。

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有神異之氣,才七十天大就能說話了,年幼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口才出眾,長大以後就誠實機敏,到了二十歲成年的時候,就已經見聞廣博、明辨事理。

那時候,諸侯的領袖炎帝,也就是神農氏已經不能隨一心一所一欲地號令天下,各地的諸侯經常互相進行戰爭,老百姓們卻倒了霉,怨聲載道。

但是,神農氏卻沒有能力去征討他們。

在這種情況下,軒轅便經常動用武力去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使他們都重新歸服於神農氏。

但是,當時生活在東方的蚩尤非常殘暴,勢力也非常大,還沒有人能去征討他。

後來,炎帝大概是想顯示一下領袖的威嚴,便經常找借口去欺負一些弱小諸侯,這使各地的諸侯都非常害怕,為了自保,他們就一個接一個地跑到軒轅那裡請求歸附。

於是,軒轅便修治德政,整肅軍隊,順應四時各方的自然氣象,種植五穀糧食,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他撫一慰天下民眾,丈量四方土地,使他們安居樂業;還訓練了一批以熊、羆、虎等猛獸為名的軍隊,幫助諸侯對抗炎帝。

這樣一來,軒轅與炎帝的矛盾就越來越深,一場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最終,軒轅與炎帝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的郊野上交戰,經過多次作戰,炎帝部落舉起了白旗,軒轅成了勝利者。

正當軒轅與炎帝激戰正酣的時候,蚩尤部落就想抓住機會做一回得利漁翁,發動了叛亂。

於是,在征服炎帝部落之後,軒轅又馬不停蹄地徵集四方諸侯的軍隊,與蚩尤在涿鹿郊野進行了一場大戰,擒獲並殺死了蚩尤。

從此,四方諸侯都尊崇軒轅做天子,代替了神農氏的統治地位,他就是後來被中國人稱為「人文初祖」的黃帝。

黃帝的功績

黃帝經過多次戰鬥,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成為了天子。

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如果天下有不順從的勢力,他就馬上率領大軍去征討他們。

他披荊斬棘、開路行進,沒有過一天舒適日子。

他往東到達了大海,登上過丸山(在今山東省臨朐縣),還到過泰山;往西到達了倥侗(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西),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達了長江流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二山均在湖南省境內);往北驅逐了少數民族葷粥(即秦漢時的匈奴)。

在功成名就之後,他又與四方諸侯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的釜山集合,驗合了符契圭瑞,在涿鹿山下的廣闊平地上建立了都城。

但他並沒有因此安逸享樂,仍然四處奔波,從來沒有固定的住處。

黃帝當時就已經非常重視對自己的安全保衛工作了。

他住的地方總是戒備森嚴,駐守著大量軍隊。

他還用雲的名字給官職與軍隊命名。

黃帝管轄著眾多部落,為了防止他們叛亂,他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左右大監來監察萬國。

他敬畏神靈,到處對鬼神和山川封禪祭祀。

據說,自古以來,黃帝時期祭祀規模是最大的。

此後,黃帝又獲得了象徵至尊的寶鼎和神草。

他命人用神草來推算天地歷數,預知未來的節氣、日辰。

他推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賢士來治理民眾,創製了表現人們死生的儀制禮則,並細心考究國家安危存亡的道理,此外他還教導民眾依照季節變化來播種百谷草木,馴化各種鳥獸昆蟲。

黃帝的德政廣泛傳佈,就連上天也不給人們帶來災難。

在他當政時,土地豐收、風平一浪一靜、山出珍寶。

他盡心盡責、鞠躬盡瘁地教導民眾,在他引導下,老百姓們知道了江湖、沼澤、山林出產的物品要按照時令收采、禁捕,所有土地一定要有節制地利用。

因為黃帝治理土地貢獻巨大,他得到了「土德」這樣的祥瑞稱號;由於對中華文明的誕生具有開創之功,他被後人尊稱為「黃帝」。

黃帝時代,是中華民族由野蠻走向文明的開端。

黃帝去世以後,被安葬在今陝西省黃陵縣西北地區的橋山。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