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百家爭鳴(7):他睡覺的地方不鋪蓆子,行軍不騎馬乘車,親自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百家爭鳴(7)

史記新讀

百家爭鳴(7)

吳起身為將帥,有一套自己行軍打仗的法則,他的飲食和衣著卻與最下等的士兵一樣。

他睡覺的地方不鋪蓆子,行軍不騎馬乘車,親自背負裝有糧食和器械的背包,為士兵分擔勞苦。

士兵中有個生了毒瘡的,吳起毫不猶豫地為他一吮一吸膿汁。

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卻哭了起來,有人說:「你兒子是士兵,將軍卻親自給他一吮一吸毒瘡,這是何等榮譽的事啊?你還哭什麼呢?」

母親說:「你們有所不知。

往年吳公替一我兒子的父親一吮一吸毒瘡,他的父親為報答將軍的垂一愛一在戰鬥中勇往直前,決不後退,最後死在敵人的手裡。

吳公現在又給我的兒子一吮一吸毒瘡,我不知道兒子將會死在哪裡,因此替他哭泣啊。」

魏文侯因為吳起善於帶兵打仗,廉潔公正,能夠完全獲得士兵的擁戴,就任用他做西河(魏國黃河以西的領土,與秦國接壤)守,擔負起抵禦秦國和韓國的任務。

吳起輔幼主

魏文侯死後,吳起輔佐文侯的兒子魏武侯。

魏武侯游黃河順流而下,到了河中間,回頭對吳起說:「真是壯美啊,山河如此險固!易守難攻,這真是魏國的珍寶啊!」吳起回答說:「國家的珍寶並不是山河的險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君主能否恩危並重,得到臣民的擁護。

從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可謂是易守難攻的天險,但他卻不講求德行仁義,最後夏禹消滅了它。

夏桀的居處,左有黃河、濟水,右有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其南面,羊腸阪在其北面,但他不施行仁政,於是商湯流放了他。

殷紂的國都,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黃河流經它的南面,但他不行德政,周武王殺了他。

由此看來,國家的珍寶在於國君的恩德,而不在於山河的險固。

如果國君不施恩德,船上的人就都是仇敵,您縱有險固的山河又有什麼用呢?」

魏武侯聽了,很感動地說:「說得好,有道理。」

吳起任西河守,很有名望。

魏國設置相國,由田文擔任此職。

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讓我來跟您比比功勞,可以嗎?」

田文說:「可以。」

吳起說:「統帥三軍,使士兵們捨生忘死,浴血疆場,敵國不敢暗算我國,關於這一點,您和我相比,誰強?」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管理百官,親服萬民,充實倉庫,在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誰強?」

田文說:「當然我差的很遠。」

吳起說:「鎮守西河從而秦國軍隊不敢東進侵犯,韓國和趙國臣服於我魏國,在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誰強?」

田文說:「我更加地不如您。」

吳起說:「按這三條來說,您都在我之下,職位卻在我之上,為什麼呢?」

田文說:「國君年少,國人疑惑重重,大臣們沒有真心歸順大王,百姓也不信任大王,正當這個時候,把國家托附給您呢,還是托附給我呢?」

吳起沉默了很久,說:「托附給您好了。」

田文說:「這正是我職位在您之上的原因。」

這時吳起才知道自己在協和內外、維護王權和穩定社會這方面不如田文。

吳起中計離魏

田文死後,由魏國一位叫公叔痤的貴族繼任為相國,娶魏公主為妻。

公叔痤雖為魏王的駙馬,在軍功和能力上卻都遠遜於吳起,非常害怕吳起會來搶奪自己的相位。

他的貼身僕人對他說:「讓吳起離開魏國,其實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公叔座說:「有何妙計?」

他的僕人說:「您可以這麼做……」

於是公叔痤聽從了僕人的話,第一步,他向魏武侯進言說:「吳起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但君侯的國家弱小,又同強大的秦國接壤交界,吳起實在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臣時常私下裡擔心吳起沒有久留魏國的心意,而去投奔其他的國家。」

魏武侯說:「那不行,我們少不了他,得想個辦法留下他才是。」

公叔痤於是趁機對魏武侯說:「君侯明天可以召他進宮,把女兒嫁給他,直接問他願不願意做我魏國的駙馬。

吳起此人向來趨炎附勢,如果他對魏國真心的話,肯定會滿口答應,如果他借口推辭,那就明擺著是有二心了。」

魏王連連點頭。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