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5):晉公子重耳在外逃亡的時候曾路過鄭國,鄭文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5)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15)

晉文公伐鄭

晉公子重耳在外逃亡的時候曾路過鄭國,鄭文公認為他是個在外逃亡的人,沒有什麼利用的價值,打心眼兒裡瞧不起他,所以對他也沒有以禮相待。

而文公的弟弟叔詹卻不這麼認為,他對鄭文公說:「大王,重耳是個賢人,又與咱們同姓,受窮困經過您這裡,您不能對他這樣無禮啊。」

文公卻滿不在乎地說:「這個年頭,兵荒馬亂的,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過此處多的是,怎麼都能按禮節招待他們呢!」叔詹繼續說:「您如果不禮待他,那就殺死他。

如果您不除掉他,他肯定會對您的無禮懷恨在心,將來有一天他返回國內掌握了政權,必將是我們鄭國的一大憂患啊。」

文公這個人目光短淺,認為他是在多慮,因此並沒有聽從叔詹的意見。

後來重耳回到了國內並且當上了晉國的國君,他果真仍然記得當年鄭文公對他的無理,於是便決心進行報復。

公元前630年,晉秦聯軍包圍了鄭都,討伐當年鄭君無禮的罪行。

巧合的是,鄭文公出逃的兒子子蘭也在聯軍之中。

子蘭在晉國時很得晉文公一寵一幸,因此他便暗中活動,想藉機要求文公幫助自己回鄭國做太子。

晉文公知道了叔詹當年對晉文公說過的話,認為這個叔詹不是個平庸之輩,將來肯定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於是便想得到叔詹並殺死他。

鄭文公很害怕,也不敢對叔詹說,只是一個勁兒地在那裡後悔當初沒有聽取叔詹的話,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好。

叔詹聽說後,就生氣地對鄭君說:「我曾對您說,要殺死重耳,您卻不聽從我的意見,現在晉國終於成為我國的憂患了吧。

晉國之所以包圍鄭都就是因為我,如果我死了能免除鄭國的災難,我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

於是叔詹就自一殺身亡了。

鄭人把叔詹的一屍一首送給晉文公,希望他能消消火,免除對鄭國的懲罰。

但是晉文公仍不肯罷休,並放出話來說:「我一定要見到鄭君,將他污辱一番再走,以報當年的羞辱之仇。」

鄭人非常擔心,就派人私下對秦國說:「打敗了鄭國對晉國有好處,對秦國卻沒什麼好處,你們最好還是回去吧。」

秦軍知道自己確實得不到什麼好處,於是就是撤軍了。

晉文公要把子蘭送到鄭國做太子,鄭國的大夫石癸比較贊成,認為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於是就對各位大臣說:「現在文公的兒子沒有比子蘭更賢能的。

現在晉國包圍了鄭都,晉國替子蘭請求回鄭,如果我們歡迎子蘭做國君,這樣既解了國家的危險,又可以得到個賢能的國君,沒有比這個條件更好的了!」各位大臣也都隨聲附和,鄭國便答應了晉國的要求,與晉國訂立盟約,立子蘭為太子。

晉軍達到了既定目的,就撤軍回國了。

子公弒君

鄭國大臣子公和子家一起拜見靈公。

在宮門外的時候,子公的食指顫一動了一下,於是他就對子家說:「剛才我的手指動了,我敢說這次去見靈公一定會吃到珍異的食物。」

等到入宮後,見到靈公正在進食黿湯,子公便對子家笑著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靈公感到非常好奇,就問子公為什麼發笑,子公就把剛才的情況告訴了靈公。

靈公很討厭他這一套鬼把戲,於是就叫他過去站在鼎的旁邊,卻沒有給他喝湯。

子公很生氣,用手指在湯裡沾了一下嘗了嘗就出了宮。

靈公對他的無禮也感到很氣憤,想殺死子公。

子公與子家就商量對策,決定事不宜遲,先下手為強,於是當天晚上他們就帶兵衝進王宮,殺死了靈公。

鄭人想立靈公的弟弟去疾,去疾謙讓說:「如果一定讓賢能的人即位,而我去疾無才無能;如果一定按長少順序即位,那麼公子堅比我年長。」

堅是靈公的弟弟,去疾的哥哥。

於是鄭人就立子堅為君,這就是襄公。

義士解揚

公元前594年,楚莊王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求救。

晉景公想派軍救助宋國,伯宗進諫晉君說:「大王,現在楚國勢頭強勁,銳不可當,這是上天要興助楚國,如果我們攻打楚國,那就會違背了上天的意願,肯定會遭到失敗,我們還是不要去多管閒事了。」

晉景公不聽,執意攻打楚國,於是派人找到一位名叫解揚的壯士。

晉國讓解揚欺騙楚國,同時讓宋國不要投降,以等待晉兵救援。

解揚路過鄭國時,被鄭人逮捕了,鄭人為了巴結楚國,就把解揚獻給了楚國。

楚王大喜,賞賜給解揚一份厚禮並與他立約,讓他說反話,叫宋國趕快投降。

但是解揚卻不答應,楚王多次要挾解揚,解揚才勉強答應。

於是楚王就讓解揚登上觀望敵軍的巢車,讓他向宋軍喊話。

等到解揚登上敵軍的巢車以後,卻違背了楚王的要求,他向宋國大喊道:「宋國的將士們,你們現在不要擔心,晉國正聚集全國的軍隊來援救宋國,宋國雖然形勢緊迫,但千不要投降楚國,我們晉軍馬上就要趕到了,勝利最終是屬於我們的!」楚王一聽非常生氣,心想我待你也不薄啊,你怎麼在陣前做出這種背信棄義的事,因此想要殺死解揚。

解揚大義凌然地說:「國君以制定命令為信義,臣民以執行命令為信用。

我接受了我國國君的命令出國辦事,我是寧死也不會讓君命受損的。」

莊王反問說:「那麼,你已經答應了我,爾後又背叛,你的信用在哪兒呢?」

解揚回答說:「你這個笨蛋,我所以答應您,就是想利用您來完成我的任務啊。」

莊王聽到自己被愚弄之後氣急敗壞,當即派人把他拉出去殺掉。

解揚將要受刑時,回頭對楚軍說:「做人臣的不要忘記竭盡忠誠之後再去死!」楚王的弟弟們聽後都覺得解揚這樣的忠誠之士不該殺,於是進諫楚王赦免解揚。

在他們的勸說下楚王最終將他赦免,並讓他回到晉國。

晉景公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讓他做了上卿。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