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可是……可是我怕你沒有什麼本事,做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

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

誰想蘇秦見到他,十分傲慢和冷淡,更糟糕的是還讓他坐在堂下,賜給他奴僕侍妾吃的粗茶淡飯,還埋怨他說:「我知道你一直自詡自己的才幹比我強,卻怎麼窮到了這步田地?要我把你推薦給趙侯,叫你得到富貴,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是……可是我怕你沒有什麼本事,做不了什麼事,反而會令我沒面子!」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來投奔蘇秦,自己認為都是老朋友,能夠得到老朋友的幫助,不料反而被羞辱一頓。

張儀從來沒有受到如此大的侮辱,更何況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發誓要報仇。

可是去哪兒呢?張儀細想列國形勢,其他諸侯皆不足成事,唯獨秦國前途無量。

在他看來,投奔秦國,小則可以打擊趙國,借彼一洗私冤;大則可倚此一展宏圖,實現自己終生的政治抱負。

於是,他毅然就道,西行入秦,投奔秦惠王而去。

張儀走後,蘇秦對他的一個侍從說:「張儀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是比不上他的。

如今我只不過是比他先受重用而已,將來能夠掌握秦國權力的,只有張儀。

然而他很貧窮,沒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受到秦王重用的資本。

我擔心他滿足小利而不能成就大業,所以把他召來羞辱他,激發他的意志。

你要替一我在暗中幫助他。」

蘇秦又稟明了趙王,派人帶著金錢、財物和車馬,暗中跟隨張儀,扮成一個好心而又家資萬貫的富豪,對張儀像忠實的奴僕對待高貴的主人一般來伺候,伴他同行同宿,代他支付一切費用,使他一帆風順地到了秦國。

要見秦王,必得有人引薦。

可是,張儀根本沒有這筆可作敲門磚的資財。

於是,這位令張儀感恩不盡的好心人再一次慷慨解囊,不惜金銀,幫他在朝廷內外頻繁活動。

終於,這位好心人的金銀財寶,為他鋪就了走向秦王宮殿的輝煌之路。

張儀這才有機會拜見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做客卿,和他一起策劃攻打諸侯的計劃。

知恩圖報

張儀的得到任用後,蘇秦派來的門客也要告辭離去,張儀說:「在下是依靠先生的鼎力相助,才得到今天顯貴的地位。

我正要報答您的恩德呢,先生為什麼要走呢?」

門客說:「其實我並不瞭解先生,真正瞭解您的是蘇秦先生。

蘇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破壞合縱聯盟,認為天下除了先生,就沒有誰能夠掌握秦國的大權的了,所以激怒先生,並派我暗中向您供一應錢財,這些都是蘇先生的策略。

如今先生已被重用,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請讓我回去覆命吧!」張儀說:「唉呀,這些計謀本來都是我以前研習過的,蘇先生用在我身上,我卻沒有覺察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一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張儀怎麼敢奢談攻趙?」

張儀出任秦相以後,寫信警告楚國丞相說:「當初我陪著你喝酒,並沒偷你的玉璧,你卻誣賴鞭打我。

現在你要好好地守護住你的國家,我要偷你的城池了!」

出師不利

秦惠王要討伐蜀國,又擔心道路艱險,恐怕自己的軍隊還沒到達就損失慘重。

恰在這時韓國又來侵犯秦國。

秦惠王想先攻打韓國,再討伐蜀國,卻又怕會錯過最佳攻蜀的時機而後悔;要先攻打蜀國,又怕韓國趁機偷襲,正在猶豫不決。

司馬錯和張儀在惠王面前爭論不休。

張儀主張先攻打韓國,他說:「我們聯繫魏楚兩國,然後進軍三川,佔據要道險關,和楚魏聯軍一起攻打韓國。

然後秦軍藉機討伐周王的罪過,再回師攻佔楚、魏的土地。

周王一定會獻出傳國九鼎。

秦國佔有九鼎,挾制天子向天下發號施令,天下誰敢不從。

蜀國只是一個偏僻之國,攻打它會使我們的士兵疲憊、百姓勞苦,即使勝利了,也不能夠揚名天下,奪取了他們的土地也得不到實際的好處。

臣聽說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場去。

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場,大王卻不到那裡去爭奪,反而到戎狄活動的落後地區去爭奪,這就離帝王的功業太遠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