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西楚霸王(8):劉邦想要去沛縣帶上家室去往西方。楚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西楚霸王(8)

史記新讀

西楚霸王(8)

置親不顧

劉邦想要去沛縣帶上家室去往西方。

楚國也派軍隊追殺到沛縣,去搜尋劉邦的家人。

劉邦的家人四散逃竄,沒能和劉邦相見。

劉邦只是在道路上遇到自己的大兒子和大女兒,便把他們載入車中,一同前行。

不料,劉邦一行人與楚軍遭遇,在此危急時刻,劉邦為了逃命,竟然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推下車,以減輕重量、加快車速。

而為劉邦駕車的滕公卻總是下車把孩子們再抱上來,如是來回達三次。

騰公勸劉邦說:「雖然眼前情況危機,車子跑得慢,但是你也不能把孩子拋棄掉不要啊。」

最終劉邦採納了滕公的意見,不再推子女一下車。

因此孩子們才倖免於難。

劉邦的父親與妻子在大將審食其的護送下四處尋找他,遇見了楚軍,被他們俘獲。

後來,彭越幾次往返於梁地,斷絕了楚軍的糧道,項羽對此很是憂慮。

為了讓劉邦投降,他讓人製作了一個高大的案板,把劉邦的父親放在上面,在兩軍陣前對劉邦說:「現在你如果不趕快投降,我就將你的父親烹殺掉。」

而劉邦卻不緊不慢地說:「我與你一同作為懷王的臣子而起兵反秦,曾經結為兄弟。

所以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

你執意要烹殺咱們的父親,可不要忘了分給我一杯羹。」

項羽大怒,想要殺死太公。

一旁的項伯勸他說:「現在天下的事還沒有見分曉,並且要奪取天下的人是不會顧及家人死活的。

所以,即使您殺了太公也無濟於事,只會增添禍患罷了。」

項羽聽從了項伯的建議,沒有殺太公。

四面楚歌

後來,楚漢雙方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兩軍罷兵而歸。

但劉邦很快便撕毀了協議,掉過頭來攻打楚軍。

他根據韓信、彭越等重要將領的意見,率幾路大軍逐漸把項羽合圍在了垓下(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地區。

項羽在垓下地區修築了防禦工事,但是楚軍兵少而糧食也將盡。

漢軍與諸侯軍隊將楚軍層層圍困。

一天夜裡,楚軍營地四周都有人唱起了楚地民歌,項羽十分吃驚地說:「難道漢軍已經佔領了楚國全境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多楚國人在唱歌呢?」

項羽起身在軍帳中飲酒。

項羽身邊有一位名叫虞姬的美人,她受到項羽的一寵一幸而緊隨左右;項羽還有一匹烏騅寶馬,經常騎著它南征北戰。

現在到了如此慘境,一股悲傷慷慨之情湧上霸王的心頭,他吟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輕聲吟唱了好幾遍。

虞美人也應和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和罷,虞美人拔劍自刎。

霸王流下了行行熱淚,左右的人無不傷感哭泣,悲傷得沒有人能夠抬起頭來。

傷感過後,霸王臉色一沉,飛身跨上戰馬,英雄氣概躍然重現。

在中軍帥旗的引領下,八百多名騎兵追隨霸王,趁著夜色向南突出漢軍包圍,疾馳而去。

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項羽已經突圍而去。

劉邦急忙命令將軍灌嬰率領騎兵五千人追擊項羽。

天亡英雄

項羽突出重圍後,身邊只剩百餘人。

他們到達一陰一陵後迷失了道路。

項羽向一位田間老翁問路,老人欺騙他說:「向左。」

項羽聽信了老人的話,結果陷入了大沼澤地裡,被漢軍追趕上。

項羽又率軍向東行,到達東城(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的時候,他身邊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而追兵有數千人。

項羽估計自己這次不能擺脫困境,便對身邊的士卒們說:「我自起兵到現在已經有八年的時間了,身經七十多次戰鬥,所有的敵人都被我消滅、征服。

我沒有打過敗仗,所以能夠稱霸天下。

可是如今我身陷此地,這是上天要滅亡我,並不是我作戰的過失。

現在我們要決一死戰,我要帶領你們殺個痛快,做到三勝漢軍而潰散其包圍。

你們看我如何斬敵將、奪敵人的軍旗,要知道是上天滅亡我項羽,而不是我作戰無能。」

於是項羽把手下人分成四隊,分別向四個方向突圍。

漢軍把他們圍了好幾層。

項羽對他的部下說:「我為你們取漢軍一將之一性一命。」

他命令士兵向四方奔馳而下,約定在山東面的三個地點集合。

隨即項羽呼喊著疾馳而下,漢軍被他打得散亂後退,一名將領被他斬殺。

漢軍的赤泉侯楊喜率部追擊項羽。

項羽看見了他,瞪著眼睛向他怒吼,楊喜連人帶馬都受到了驚嚇,躲出去了好幾里。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