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孔子故鄉人(1): 先祖的文化,在這裡得以傳承和光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孔子故鄉人(1)

史記新讀

孔子故鄉人(1)

先祖的文化,在這裡得以傳承和光大。

這裡是孕育聖人的土地。

然而,內部的紛爭,使厚重的文化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盡心事兄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在文王在世的時候就非常孝順,他一性一格敦厚,忠厚仁一愛一,勝過其他兄弟。

到武王即位後,旦經常輔助武王處理朝政。

到武王伐紂時,周公旦也做出了很多貢獻。

周代建立後,周武王把周公封在了少昊的故墟曲阜。

而實際上,周文王非常一愛一惜周公的才能,他沒讓周公去自己的封國,而是把他留在朝廷,繼續幫助自己處理朝政。

武王戰勝殷紂的第二年,天下統一的業績還沒有完成,武王卻因積勞成疾,身一體非常得虛弱,群臣都十分恐懼,其中太公和召公就想虔敬地占卜來預測吉凶。

周公說:「我們不要讓我們先王為此憂慮悲傷,讓我們為大王祈禱求福,願他早日康復。」

周公於是以自身為質,設立三個祭壇,周公向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一王、王季、文王的靈位祈禱。

命史官作冊文祝告說:「先王啊,你們的長孫周王發,為了天下的蒼生辛勞工作,積勞成疾。

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個兒子,就請讓旦代替周王發吧。

旦靈巧能幹,多才多藝,一定能侍奉好各位鬼神。

況且周王發受命於天庭,要普濟天下,而且會使你們的子孫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沒有不敬畏他的。

他能使天賜寶運長守不失,我們的先王也能永享奉祀。

現在我通過占卜的大龜聽命於先王,你們若能答應我的要求,我將圭璧獻上,聽從您的吩咐。

你們若不答應,我就把圭璧收藏起來。」

周公祈禱之後,就到三王祭壇前占卜。

卜人說卜得大吉之卦。

周公十分高興,又開鎖察看藏在櫃中的占兆書,也是吉象。

周公心裡就放心了,立即進宮祝賀武王說:「大王您現在已經沒有災禍了,我剛接受了三位先王的命令,讓您只需考慮周室天下的長遠之計,不必再擔心其他的事情了。」

周公把冊文收進金絲纏束的櫃中密封,告誡守櫃者不許洩露。

到了第二天,武王的病丙然痊癒了。

輔佐幼主

武王去世後,尚在襁褓之中的成王即位。

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已死而背叛朝廷,從而引起天下大亂,就登位替成王處理一些政務,以穩定政局。

管叔對周公掌權非常嫉妒,想趁機發動叛亂,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佈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

周公聽說之後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說:「請你們不要誤解我,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到時如果天下大亂,百姓遭殃,就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一王、王季、文王交代。

三位先王辛辛苦苦建立了功業,周王朝才剛剛起步,武王就早早地去世了,成王年幼,為了完成穩定周朝的大業,我只能這樣做。」

於是周公輔佐成王,而命令他的兒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

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

但我卻為了接待賢士,連一次頭都不能痛痛快快地洗完,即使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

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待人。」

周公先是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等人的叛亂,等諸侯都歸順了周王朝。

東方安定後,周公為了回報成王,命太保召公先行到洛邑勘察地形。

隨後,周公去洛邑建造了周京城。

成王長大,能夠自己處理國事了,於是周公就把政權還給了成王。

過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時,面向南方,接受諸侯朝拜。

七年之後,還政於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仍謹慎恭敬、如履薄冰。

忠心不二

成王年紀很小的時候,曾經得了重病,周公為此十分擔心,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說:「成王年幼沒有主張,如果有什麼冒犯神命的過錯,那也是旦一人的責任,與成王無關,請你們放過他吧。」

他祈禱完之後,就把那祝告冊文藏於秘府之中。

不久,成王的病丙然好了。

成王臨朝後,有人對成王說周公的壞話,周公為了自保,就逃亡到了楚國。

有一次成王打開秘府,發現了周公當年的祈禱冊文,感動得淚流滿面,覺得自己錯怪了周公,立即派人迎回了周公。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