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氏宗親(1): 他們沒有顯赫的祖先。 他們卻有共同的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氏宗親(1)

史記新讀

劉氏宗親(1)

他們沒有顯赫的祖先。

他們卻有共同的財產。

他們都是劉氏江山的基石。

羹頡侯的來歷

漢高祖劉邦兄弟四人,大哥名伯,很早就死了。

當初高祖微賤的時候,曾經為了躲避災難,常常和賓客路過大一嫂家去吃飯。

大一嫂討厭小叔,認為他無所事事,整天結交一些狐朋狗友,給家裡添麻煩。

小叔和賓客來到家的時候,大一嫂假裝羹湯已吃完,用勺子刮鍋,賓客以為真的沒有吃的了,紛紛起身離去。

時間長了,劉邦感到納悶,怎麼家裡一來客人就沒飯吃了,跑到廚房裡去查看,發現鍋裡還有羹湯,從此心裡怨恨大一嫂。

等到劉邦當了皇帝,分封兄弟,唯獨不封大哥的兒子。

太上皇為孫子說情,高祖說:「我不是忘記封他,因為他的母親太不像長輩了。」

這才封她的兒子信為羹頡侯。

封二哥仲為代王。

楚王劉交

楚元王劉交,是高祖的同母弟,字游。

公元前201年,劉邦在陳縣逮捕楚王韓信以後,就封小弟交為楚王,定都彭城。

劉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兒子夷王郢繼位。

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兒子劉戊繼位。

劉戊是個心胸狹窄、道德淪喪的人。

即位二十年後,因在為薄太后服喪期間犯了私一奸一罪,被削去東海郡封地,就對劉邦一直懷恨在心。

第二年春天,劉戊和吳王合謀反叛,他的相國張尚、太傅趙夷吾多次勸柬阻攔,但是他充耳不聞,反而認為他們礙手礙腳。

劉戊最終下定決心,殺死了張尚、趙夷吾,起兵和吳王反叛,向西攻打梁國,攻佔了棘壁。

部隊行進到昌邑南邊,和漢將周亞夫接戰。

雙方對峙了很久,漢軍截斷了吳、楚軍的糧道,叛軍糧草斷絕,士兵飢餓難耐,喪失了戰鬥力,很快就被打敗。

吳王敗走江南,楚王劉戊自一殺,吳、楚軍投降了漢軍。

楚王后裔

漢軍平定吳、楚叛亂之後,孝景帝想讓德侯劉廣的兒子繼承吳國的王位,讓元王的兒子劉禮繼承楚國的王位。

竇太后不同意地說:「吳王,是老一輩人,理應為漢代宗室效忠從善。

如今卻帶頭率領七國叛亂,擾亂天下,為什麼還要接續他的後代!」堅決不允許立吳王的後代,只准許立楚王的後代。

當時劉禮是漢朝的宗正,於是景帝封劉禮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廟,這就是楚文王。

文王即位三年去世,兒子安王道繼位。

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兒子建王注繼位。

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兒子純繼位。

純繼位後,宦官上書告楚王謀反,楚王自一殺,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改為彭城郡。

趙國興衰

趙王劉遂,他父親在高祖的兒子中排行居中,名友,謚號為「幽」。

幽王因為憂傷而死,所以謚號為「幽」。

高後把呂祿封在趙地為王,一年後高後去世。

大臣誅殺呂祿等呂氏家族,於是立幽王的兒子遂為趙王。

孝文帝即位後,割去趙國的河間郡為河間王,立劉遂的弟弟辟彊為文王。

文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兒子哀王福繼位。

劉福繼位一年後去世,他沒有兒子繼承王位,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

劉遂在孝景帝的時候,因為犯有過失被丞相晁錯削去常山郡,心裡對朝廷一直不滿。

吳、楚叛亂,趙王就趁火打劫,和他們合謀起兵。

他的相國建德、內史王悍卻他不要這樣做,他不聽勸告。

後來乾脆燒死了建德、王悍,發兵駐屯在趙國的西部邊界,想等待吳軍一起西進。

並派人到北邊的匈奴,想聯合匈奴進攻漢朝。

漢朝派曲周侯酈寄攻擊趙國。

趙王見老窩不保,又退回到趙國境內,據守邯鄲,與漢軍對峙了七個月,吳、楚軍後來在梁國被打敗,不能西進。

此前結交的匈奴盟軍聽到這個消息,見形勢不妙,也停止發兵,不肯進入漢朝邊界。

漢將欒布從打敗齊國的前線返回來,就和酈寄合兵圍攻趙國的都城。

經過詳細周密的計劃,決定採用水淹破城。

趙國都城被大水淹成了一片汪洋,城牆泡塌。

漢軍趁機攻入城內,叛軍死傷無數。

趙王見大勢已去,自一殺身亡,邯鄲於是投降漢朝。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