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伍子胥傳奇(1):作為人臣,他鞭打昔日國君的一屍一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伍子胥傳奇(1)

史記新讀

伍子胥傳奇(1)

作為晚輩,他為父兄報仇。

作為人臣,他鞭打昔日國君的一屍一體。

傳奇的一生,最終在憾恨中結束。

伍氏禍亂

伍子胥名員,是楚國人,年輕時勇一猛好武。

伍員的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

伍家祖上曾追隨侍奉過楚莊王,極為得一寵一,而成為楚國顯門。

楚平王曾派伍奢和費無忌分別做太子建的太傅和少傅。

費無忌是楚國貴族,為人反覆無常,善於挑一弄是非。

作為太子的少傅竟然慫恿楚王強娶自己美麗的兒媳婦,即太子未過門的妻子。

費無忌知道太子心中很怨恨自己給楚王出餿點子,搶了他的老婆。

日後太子即位後自己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打算一不做二不休,搶先廢掉太子,免除後患。

要廢太子首先要除掉太子身邊的左膀右臂,於是就挑一撥楚平王說伍奢是太子的幫兇,教唆太子謀反,現在不除掉他,日後太子肯定反叛,到時您就糟了。

楚王一怒之下,把伍奢囚禁了起來。

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

費無忌害怕伍奢身在國外的兩個兒子日後報復,就再次在楚平王面前誹謗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有能耐,不殺死他們,他們必將成為楚國的禍害。

大王可以以免除他們父親的死罪為條件把他們召回國內,趁機根除楚國的心腹大患。」

於是,楚平王派使者對伍奢說:「如果能把你的兩個兒子召回,寡人就可以讓你活命,否則必被處死。」

伍奢說:「伍尚為人正直憨厚,敢為節義而死,對兄弟慈一愛一,對父母孝悌,對朋友忠義,聽說回楚可以免除父親的死罪,必然回來,不會顧惜自己的一性一命。

伍子胥為人聰慧而有謀略,勇一猛而喜功,知道回來必死無疑,肯定不會回來,他必然會成為楚國未來的憂患。」

楚平王派人去蒙騙他們,說:「只要你們回楚國,我就赦免你們父親的死罪。」

伍尚對伍子胥說:「聽到父親可以免死卻不回去,那是不孝;父親被殺,做兒子的如不想方設法報仇,那是無謀;有能力去成就大事,那才是智慧。

你快走吧,我將回楚國一死了之。」

伍子胥拿起弓箭,走出房間去見使者,說:「父親有罪,為什麼叫兒子回去呢?」

說完拉弓便射擊使者,使者掉頭跑掉了。

於是伍尚回到楚國,伍子胥逃到了宋國。

伍奢聽到這個消息後說:「伍子胥跑了,楚國危險了。」

楚王十分惱怒,就殺死了伍奢和伍尚。

顛沛流離

伍子胥到宋國以後,正好遇上宋國華氏作亂,就和宋國太子建一同逃到鄭國。

鄭國君臣對他們很友好。

太子建又前往晉國請求幫助,晉頃公說:「太子既然跟鄭君關係友好,太子只要能給我們做內應,我們裡應外合,一定能滅掉鄭國。

滅掉鄭國後,就把它的國土給太子,到時您就有根據地培植力量報仇了。」

於是太子回到鄭國後就展開了秘密行動。

沒等到時機成熟,正趕上太子因為個人私事打算殺掉一個跟隨他的人,這個人知道太子的計劃,就把它告訴鄭國。

鄭定公對他的忘恩負義十分憤怒,就殺死了太子建。

伍子胥很害怕,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一同逃奔吳國。

他們到了昭關,昭關的官兵認出了他們,就想捕捉他們,伍子胥和勝被迫各自隻身徒步逃跑,差一點兒不能脫身。

他們來到江邊,無路可走,追兵立馬就要殺到。

天無絕人之路,江上有一個漁翁得知伍子胥有難,有心幫他們,就用小舟把他們送過江去。

伍子胥過江後,解下隨身佩帶的寶劍說:「這把劍價值一百兩黃金,我把它送給您作為答謝。」

漁翁卻說:「按照楚國的通緝令,抓到伍子胥,賞給糧食五萬石,還封給爵位,這難道是只值百金的寶劍比得了的嗎?」

漁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伍子胥還沒逃到吳國,中途就得病了,只能沿路乞討來到吳都。

他和勝到達吳都時,吳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

助吳伐楚

後來,因為楚國邊邑的鍾離地區和吳國邊邑的卑梁氏地區都養蠶,有一次兩地的女子為爭採桑葉而相互撕打,楚平王對此大發雷霆,以至於兩國起兵相互攻打。

吳國派公子光攻打楚國,攻克了楚國的鍾離、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東北)地區後,就班師回朝了。

伍子胥勸說吳王僚說:「楚國可以一舉擊敗,希望您再派公子光去。」

公子光卻對吳王說:「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國殺死,他勸大王攻打楚國,是想借國家的兵力報他自己的私仇。

兒臣覺得此時攻打楚國未必有十分的把握。」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殺死吳王僚自立為君,對外作戰的豐功偉績無法打動他,於是就向公子光推薦了勇士專諸。

之後他便離開了朝廷,和太子建的兒子勝到鄉下種田去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