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華夏始祖(2):顓頊帝高一陽一氏,是黃帝的孫子,他的父親叫昌意。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華夏始祖(2)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2)

敬神的顓頊

顓頊帝高一陽一氏,是黃帝的孫子,他的父親叫昌意。

顓頊帝是一位寧靜淵博,深謀遠慮,疏曠通達並且知曉事理的人。

作為黃帝的孫子,他非常注重治理天下,開發荒蕪土地,順應自然,制定禮儀,教化民眾。

為了讓天下太平,他敬仰鬼神,經常虔誠地進行祭祀活動。

在他的一精一心統治之下,顓頊大帝的疆域得到了更廣地拓展:北至幽陵(幽州),南到交趾(泛指今五嶺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區),西達流沙(在今甘肅張掖境),東抵蟠木(傳說長於東海山上)。

在他廣袤的統治範圍內,凡是日月光芒所能照射一到的地方,都得到了他的恩惠;大至五嶽四瀆、小到丘陵墳衍的神靈,動如鳥獸、靜如草木的物類,都對他百依百順,惟命是從。

仁慈的帝嚳

帝嚳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

他的父親名叫嶠極,祖父玄囂是黃帝的兒子。

帝嚳是顓頊大帝的堂侄。

帝嚳是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出生時就能夠說出自己的名字。

即位以後,帝嚳對老百姓廣施恩澤,而對自己的事情卻很少顧及。

他能夠明辨事物的是非曲直,預知未來的事情,懂得治國一愛一民的道理。

凡事不管大小,他都能夠做到體察入微。

帝嚳順從上天義理,知曉民眾急難,仁厚而威嚴,慈一愛一又篤實,通過自身修善來使天下民眾歸附自己。

雖然他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但卻從不奢一靡一浪一費,而是謹慎地節制利用。

此外,他還觀察日月星辰、修訂曆法,恭敬地侍奉鬼神。

帝嚳神態莊重、道德高尚、衣著樸素、平易近人,他在決定事情時總能夠順應天意,他的恩澤就像水流灌溉農田一樣,沒有達不到的地方。

因此,凡是日月所能照射一到的地方,風雨所能吹淋到的角落,老百姓沒有不服從他的。

帝堯治民

帝堯,名叫放勳,是帝嚳的兒子,他的母親是一個叫陳鋒氏部落裡的女子。

他像天一樣有仁一愛一,像神一樣有智慧,像雲一樣有氣質。

人們對他的依附仰望,就像就對日月一樣。

作為高貴的天子,他雖然非常富有,但從來不因此驕傲放縱,對待下屬平易近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一貫堅持節儉樸素,平時頭戴黃色帽子,身穿士人祭服,乘坐朱紅色的車,駕乘白色的馬。

他通過向百姓宣揚恭順的德行,把管轄範圍內的所有部族都親密地一團一結在一起,使他們能夠和睦相處。

他明確地劃分百官的職務,使他們能夠各盡其責,盡心盡力地為百姓做事,治理天下的成績昭明卓著,萬邦諸侯也因此而一團一結和諧。

後來,帝堯命令當時的兩位能人羲氏與和氏,觀察天象,遵循天數,推算日月星辰運行規律,制定了曆法,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時季節。

他慎重地將一年裡的時令告訴給百姓,讓他們按時照時令進行耕種,這就把無序的農耕變得有序,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極大推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當時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賢人,他們四個人是兩對兄弟。

帝堯重用他們,讓他們分別掌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觀察上天的二十八星宿。

其中,讓羲仲掌管東方,居住在一陽一明之谷的郁夷(在今連雲港市區內),命令他恭敬地迎接朝一陽一的升起,管理百姓春天耕種。

到了春分那一天,晝夜長短相等,黃昏的時候,鳥星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就用它來正定春分節氣。

此時,春事已經開始了,百姓們分散在田野裡進行勞作耕種,鳥獸也開始交尾生育。

帝堯任命羲叔掌管南方,居住在南交,命令他督導夏季農民勞作。

到了夏至日時,白晝最長,火星在黃昏時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用它來正定仲夏節氣。

此時,百姓們一精一心護理地裡的莊稼,鳥獸長出了稀疏的羽一毛一。

他任命和仲掌管西方,居住在昧谷,命令他恭敬地送太一陽一落山,監督百姓進行秋收。

秋分到來的時候,晝夜長短再次相等,虛星在黃昏時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用它來正定仲秋節氣。

此時,民眾喜悅和樂,鳥獸也長出了新的羽一毛一。

帝堯任命和叔掌管北方,居住在幽都,命令他安排好百姓冬天的儲藏工作。

冬至時,白晝變得最短,昴星在黃昏時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用它來正定仲冬節氣。

此時,民眾進入室內居住,鳥獸都生出細一毛一來增強自身溫暖。

帝堯命人將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日,並且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來調整四時的誤差。

為了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他經常勉勵百官。

在他的一精一心治理下,各種事業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