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吳越爭霸(5):勾踐打算把夫差遷徙到甬東,分給他一百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吳越爭霸(5)

史記新讀

吳越爭霸(5)

夫差在位的第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日,越軍再次佔領了吳國的都城,徹底擊敗了吳軍。

勾踐打算把夫差遷徙到甬東,分給他一百戶民家,讓他在那裡度過餘生。

夫差悔恨不已,說道:「我年紀老了,不能侍奉越王您了。

我後悔當初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以至於今日使自己落到了如此悲慘的境地。」

說完,夫差便自盡了。

勾踐滅掉了吳國,並殺掉了為臣不忠的伯嚭,然後就班師回國了。

世代怨仇

越王勾踐的祖先據傳說是大禹的後代,夏朝時被分封到會稽,經過了二十多代,傳到了允常。

允常就是越王勾踐的父親。

允常在位的時候,越國與鄰國吳國的矛盾日益加深,兩個國家經常發生戰爭。

公元前496年,允常去世,越王勾踐即位。

吳王闔閭聽說後,認為這是攻打越國的好機會,便乘機率兵攻打越國。

越國因為國君剛剛去世,所以對越國的進攻毫無準備。

面對危急的局勢,越王勾踐毫不畏懼,親自統帥大軍前來應戰。

戰鬥一開始,勾踐派遣自己訓練的敢死隊向吳軍挑戰。

勇士們排成三行,分別按次序衝入吳軍陣地,大呼著面向吳軍自刎身亡。

這場面讓吳國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完全被越國勇士的氣勢震撼。

越軍大部隊趁機突然出襲,吳軍猝不及防,再加上軍心動搖,很快就潰退逃跑了。

這次戰役越國不僅打敗了吳國,而且還射傷了吳王闔閭。

這次戰役使吳王闔閭始終不能忘懷,在彌留之際,他還帶著遺恨告誡兒子夫差說:「越王勾踐是個非同小可的人物,你可千萬不要忽視他,你要發奮圖強,為我報仇啊!」

會稽之恥

吳王夫差即位之後,奮發圖強,厲兵秣馬,整軍備武,準備為父親報仇。

越王勾踐聽到消息,便打算先發制人,率軍去攻打吳國。

大臣范蠡馬上勸道:「大王,我認為這樣做不妥,發動戰爭是不道德的行為,一定會遭到天帝反對,如果您執意要這樣做,恐怕會對大王不利。」

越王勾踐並不理會范蠡的勸告,於公元前494年,舉兵攻打吳國。

吳王聽到消息後,動用了全國的一精一銳部隊。

吳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將士個個臨危不懼,打算誓死為先王報仇雪恨,最後越軍被打得一敗塗地,越王只剩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守到會稽。

吳王乘勝追擊,把他包圍了。

等打了敗仗以後,勾踐才頓時醒悟,懊悔當初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便趕忙向范蠡詢問下一步的策略。

范蠡鄭重地對勾踐說:「能夠把事做得很充分而又不貪婪的人,必然會得到上天的保佑;能夠挽救傾危的人,必然會得到百姓的擁護;能夠節儉少事的人,必然會得到地理上的有利地位。

現在大王您身處危境,一定要放下架子,對吳王要謙卑有禮,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如果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侍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給吳國。」

勾踐覺得范蠡的話有道理,於是就採納了他的意見,派大夫文種向吳求和,還特地囑咐他一定要對吳王謙卑有禮。

文種帶著勾踐的囑咐到吳王那裡去求情。

他見到吳王后便一頭跪在地上,一邊前行一邊叩頭,低聲下氣地向吳王說:「尊敬的吳王,您的亡國臣民勾踐讓我斗膽告訴您:請您允許他做您的奴僕,允許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吧。」

吳王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想答應勾踐的乞求。

但吳國大臣伍子胥堅決反對,他堅持說:「大王,現在是滅亡越國的絕佳時期,您不要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我們要乘勝追擊,一舉將越國滅掉,否則的話,後患無窮啊。」

吳王這才恍然醒悟,拒絕了文種的請求。

文種回來把吳王的決定告訴了越王勾踐,勾踐聽說後,知道大勢已去,無法挽回,就想殺死妻子兒女,親赴疆場和吳王夫差拚死一戰。

文種上前阻止勾踐說:「大王不要這樣衝動,吳國的太宰嚭十分貪婪,如果我們用重財賄賂他,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於是勾踐便讓文種給太宰嚭獻上美一女珠寶,嚭欣然接受了這些賄賂,按照文種要求他的意思勸說吳王道:「大王,越王已經順服地當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他一定會帶領他的臣民恭敬地侍奉我國,這樣對我國也許更有利。」

吳王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又想答應越國的乞求。

伍子胥知道後再次進諫說:「大王啊!今天不滅亡越國,必定後悔莫及。

勾踐是賢明的君主,身邊又有文種、范蠡等賢能大臣的輔佐,如果放了勾踐,就如同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吳王覺得伍子胥態度傲慢,就沒有聽取他的諫言,最終赦免了越王,自己便撤軍回國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