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0):畢萬的子孫則在封地內安居樂業,繁衍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0)

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10)

畢萬受封後的第十一年,晉獻公去世,諸位公子為了爭奪王位,彼此之間互相攻伐,晉國內部便發生大亂。

畢萬的子孫則在封地內安居樂業,繁衍增多,因為先人受封在魏地,便改姓魏。

建國前的魏氏

魏武子是畢萬的兒子,他侍奉晉國公子重耳,對主子忠心耿耿。

後來,他跟隨公子重耳流亡,是他身邊五大賢者之一。

重耳即位為晉文公後,便讓魏武子以魏氏後代的身份沿襲先人的封爵,列為大夫,宗族的治所安排在魏邑。

到了他的兒子魏悼子的時候,宗族的治所遷徙到了霍邑。

魏絳是魏悼子的兒子,他侍奉晉悼公。

晉悼公三年,晉國與諸侯會盟。

悼公的弟弟楊干擾亂了隊伍行列。

魏絳為了維護軍紀,處死了楊干的僕人以示懲罰。

悼公聽說後,心裡非常生氣,憤怒地指著他的鼻子說:「寡人這次會合諸侯是為了顯示榮耀,你現在卻侮辱我的弟弟!這讓我有什麼臉面再去面對諸侯!」他心裡是越想越生氣,後來想打算乾脆殺掉魏絳。

這時有人趕緊勸諫悼公,開導他說:「大王,魏絳這樣做也是為了維護晉軍軍紀,他能夠不畏強權,秉公執法,是個難得的人才啊!」悼公聽了諸位大臣的建議才如夢方醒,不僅沒有處罰他,並且因為這件事認識到魏絳的賢能與正直,繼續對他加以重用。

後來,悼公任用魏絳主持政事,派他去聯絡戎狄。

在他的活動下,戎狄從此親附魏國。

一次,悼公對魏絳說:「一愛一卿啊!自從我任用你以來,八年之中,晉國九次會合諸侯,戎狄親附。

這全是你的功勞啊!」於是,悼公賞賜給他樂器以示尊崇,魏絳不敢接受這樣的大禮,一個勁兒推讓。

悼公則執意讓他受封,這樣魏絳經過了三次推讓之後,然後才恭敬接受。

不久,魏絳把宗族的治所遷徙到了安邑,他去世以後,謚號為昭子。

到了魏絳的孫子魏獻子在位時,魏氏已經名聲顯赫,成為了晉國六卿之一,他們的勢力強盛,而晉國公室卑微。

又到了魏獻子的孫子魏桓子在位的時候,魏氏與韓氏、趙氏聯合攻滅了智氏,瓜分了他的封地,韓、趙、魏被稱為三晉。

魏桓子的孫子是魏文侯,這是一位賢明、出色的君主。

他在位時期,魏氏在與秦國的戰爭中接連獲勝,還攻滅了中山國,拓展了土地,正式被周王冊封為諸侯,加入到了爭霸行列之中。

魏文侯選相

魏文侯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博學多才,勤政一愛一民。

他為了尋求治國方法,曾經向子夏專門學習經書。

他還以客人之禮對待出身低微的賢者段干木,每次經過他的鄉里時,文侯都要憑軾(將雙手放在車前的橫木上,略低下頭,這是一種禮節),以表示對段干木的敬意。

有一次,秦國打算進攻魏國。

有人向秦國國君進諫說:「大王,魏君以厚禮對待賢人,國人稱頌他的仁德,上下和睦同心,您現在不可以對魏國有所圖謀。」

秦君也就只好打消了進攻魏國的念頭。

從此,魏文侯獲得了諸侯們的讚譽。

後來,魏文侯對他的臣子李克說:「先生曾經賜教我說『家中貧困就要迎娶賢妻,國內混亂就想得到良相』。

現在,我選擇相國,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

你覺得這兩個人怎麼樣呢?」

李克不想得罪人,沉思了一會兒才回答說:「臣聽說,卑賤的人不謀議尊貴之人的事情,關係疏遠的人不謀議親近之人的事情。

我的職務在宮廷之外,不敢承擔這一使命。」

文侯不同意,執意讓他品評,於是,李克無奈,就對魏文侯說:「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您不清楚那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

要考察一個人的賢愚,平日裡要看看他親近哪些人,富裕時結交哪些人,顯貴時推薦哪些人,窮困時不做哪些事情,貧賤時不要哪些東西。

這五點就足夠決定相國的人選了,何必等待我說呢?」

文侯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高興地對他說:「先生請回吧,我已經定下了相國的人選。」

後來,李克到翟璜的家裡拜訪他,翟璜就趁機問他說:「我聽說,不久前君王召見了先生。

詢問相國人選一事。

結果怎麼樣呢?」

李克拍了拍他的肩膀,回答說:「老兄,你不要抱什麼幻想了,魏武子將會被任命為相國。」

翟璜聽了之後十分氣憤,對他高聲說到:「憑什麼啊!你說我哪裡不如魏成子?西河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

君王在境內最擔憂鄴地,我推薦西門豹治理該地。

君王謀劃討伐中山,缺少大將,我又推薦了樂羊。

等到中山被攻佔以後,國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鎮守它,我便推薦了先生您。

太子沒有合適的老師,我又推薦了屈侯付。

我為國家做了這麼多事情,到底還有什麼地方比不上魏成子?」

李克等他講完以後,從容地回答說:「您把我推薦給國君,難道是為了結一黨一營私、謀求做大官嗎?國君讓我品評你們二人,我回答說:『要考察一個人的賢愚,平日裡要看他親近哪些人,富裕時結交哪些人,顯貴時推薦哪些人,窮困時不做哪些事情,貧賤時不要哪些東西。

這五點就足夠決定相國的人選了,何必等待我說呢?』由此,我知道魏成子會被任命為相國。

您難以與他相比。

魏成子將自己千鍾俸祿中的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只有十分之一用在家裡,因此,從東方召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這三人都被國君尊為老師。

而您所推薦的五個人則被國君任用為臣子。

可見,您怎麼能與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聽後,逡巡不前,羞愧難當,向李克行了大禮,對他說:「唉!我是個鄙陋之人,願意終身做您的學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