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4):到陳哀公的時候,他的兩個妃子長姬和少姬分別生下了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4)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4)

陳國之亡

到陳哀公的時候,他的兩個妃子長姬和少姬分別生下了悼太子師和公子偃。

哀公還有兩名一寵一妾,她們也分別生了一個兒子,長妾生的名叫留,少妾生的名叫勝。

在這幾個孩子中,哀公最一寵一愛一長妾生的留,為了使這個孩子將來有大作為,哀公就把他托付給了自己弟弟司徒招,希望自己弟弟能夠好好栽培他,以使他將來繼承王位。

但是招並不喜歡留,一直想把他除掉,擁立勝為太子。

哀公後來得了重病,招認為時機已到,就殺死了悼太子,把勝立為太子。

哀公聽說招殺了自己一寵一愛一的太子,氣得渾身哆嗦,便想殺掉招為兒子報仇。

招也明白哀公不會放過自己,就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兵包圍了哀公。

哀公見敵人來勢兇猛,自己已經無法逃脫,只得自縊而死了。

招最終把勝立為國君,並派使臣到楚國去報告喪信。

楚靈王聽說陳國發生了內亂,就殺掉了陳國的使者,並派公子棄疾舉兵征伐陳國,陳國新任國君見自己的軍隊抵擋不過,只得捨棄剛剛得到的王位,逃到了鄭國。

楚軍不費吹灰之力地很快佔領陳國,楚公子棄疾做了陳公。

招殺死悼太子時,悼太子的兒子吳逃到了晉國。

後來,楚國公子棄疾又殺死靈王自立為楚平王。

平王剛剛即位的時候,想拉攏諸侯支持自己,於是就找到過去陳國悼太子師的兒子吳,把他立為了陳侯,就是陳惠公。

但是後來,楚國終於還是滅掉了陳國。

康叔建國

衛康叔的名字叫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

武王滅商以後,重新把商朝遺民分封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的地位和諸侯等同,以便世代供奉商人祖先的祭祀。

同時武王又很擔心武庚懷有異心,於是便讓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來輔佐武庚,安一撫他的百姓。

武王去世以後,年幼的成王繼位,周公旦代行國家天子職權,主持國政。

管叔、蔡叔懷疑周公將要篡位,便聯合武庚發動了叛亂。

周公率軍東征,攻殺了武庚、管叔,並流放了蔡叔。

後來,他把武庚管轄的商代遺民分封給了康叔,讓他建立了衛國,在黃河、淇水一帶商朝的墟址上定居。

當時,康叔年紀還很小,周公擔心他不能肩負大任,便寫了一篇文章告誡他說:「你到任以後,一定要尋訪該地的賢者君子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他們瞭解商朝興亡的原因,你要致力於一愛一護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不要讓他們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這篇文章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康誥》。

後來,周公又告訴康叔說:「商紂王之所以亡國,就是因為他這個人好酒貪杯,一寵一信婦人。

所以你以後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一望,不要酗酒,以免貽誤大事。」

為此,周公又寫成了一篇《酒誥》。

此後,周公還寫了《梓材》,向康叔揭示了君子施政可以傚法的準則。

康叔到達封國以後,嚴格地遵循著周公教導,非常勤勉地處理政事,得到了老百姓交口稱讚。

成王長大以後,開始親自處理政事。

由於康叔在治理衛國有出色的表現,周公便推薦他做了周朝的司寇。

康叔盡職盡責,於是,成王又賞賜給衛國很多寶器、祭器,以此來表彰康叔的功德。

武公、桓公的故事

衛國的國君頃侯在位的時候,衛人用重金賄賂周夷王,衛君因而被封為了侯爵。

頃侯的兒子僖侯去世以後,僖侯的兒子共伯余繼承了王位。

僖侯生前很一寵一愛一自己另一個兒子和,並賞給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共伯余繼位以後,和就用這些財寶來招納勇士,試圖推翻共伯余的統治。

有一次,共伯余去祭奠他的父親,沒有帶很多隨從,和看準了這次機會,就乘機命令手下勇士去襲擊共伯余,余被迫跑進了僖侯的墓道裡自一殺身亡。

國人就把余埋在了僖侯的墓旁,擁立和當了君主,這就是衛武公。

武公繼位以後,修復了康叔時候的政令,積極發展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武公也得到了大家一致擁戴。

後來,周幽王被犬戎殺死,武公親自率兵前往幫助周王室平定叛亂,然後又護衛平王東遷,功勞很大。

於是平王冊就封武公為公爵。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