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從前伍子胥忠於他的國君,天下國君都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

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

陳軫語重心長地說:「不單是張儀知道這回事,就連過路的人也都知道這回事。

從前伍子胥忠於他的國君,天下國君都爭著要他做臣子;曾參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做兒子。

因為是好奴僕,被主人出賣的時候,不等走出巷子就很快賣掉了;因為是好女人,即便是被丈夫遺棄,也能再嫁得出去。

如今,我如果對自己的國君不忠誠,楚王又憑什麼認為我能對他忠誠呢?忠誠卻被拋棄,陳軫不去楚國,能到哪兒去呢?」

秦王明白了陳軫的忠心,沒有聽信張儀的讒言。

為他人做嫁衣

秦惠王最後還是任用張儀為相,陳軫只得投奔楚國另求發展,然而楚王並沒有重用他,卻派他出使秦國。

他路過魏國,想要與犀首會面,但犀首謝絕不見。

陳軫說:「我有事才來,您不見我,我要走了,不能等到第二天了。」

犀首這才接見了他。

陳軫說:「您為什麼喜歡喝酒呢?」

犀首說:「我沒事可做啊,喝酒解悶唄。」

陳軫沖犀首神秘地一笑說:「我讓您有很多事做,您願意嗎?」

犀首十分疑惑,說:「此話怎講?」

陳軫說:「貴國丞相田需約集各國合縱抗秦,楚王懷疑他的誠意,還不相信他的遊說。

您對魏王說:『我和燕國、趙國的國君有舊交情,希望幫您出使燕趙』。

魏王如果答應您的請求,您也不必多要車輛,只要把三十輛車擺列在庭院裡,公開地說要到燕國、趙國去就行。」

犀首就按照陳軫的計劃行一事。

結果燕國、趙國的使者聽了這個消息,就急忙驅車回報他們的國君,派人迎接犀首。

楚王聽了這個消息,很生氣地說:「田需和我相約,而犀首卻去燕、趙出使,這明顯是欺騙我呀。」

楚王很生氣,不再理睬田需所說合縱之事。

齊國聽說犀首要前往燕、趙,就派人把國家的政事托付給他,犀首就去了齊國。

陳軫則因為破壞了合縱,為秦國立下了大功,就回到了秦國。

卞莊刺虎,一舉兩得

韓國和魏國交戰了整整一年。

秦惠王打算讓他們和解,就詢問左右親信的意見。

左右親信有的說讓他們和解有利,有的說不和解有利,惠王遲遲不決。

陳軫正好回到秦國,惠王問:「先生離開我到楚國,想念我嗎?」

陳軫回答說:「大王聽說過越國人莊舄嗎?」

惠王說:「沒聽說。」

陳軫說:「越人莊舄在楚國做了高官,不久就生病了。

楚王說:『莊舄原本是越國一個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做了高官,也不知想不想越國?』大臣中謝回答說:『大凡人們生病的時候都會思念自己的故鄉。

假如他思念越國,就會一操一越國的腔調,要是不思念越國就會一操一楚國的腔調。

』楚王派人前去偷一聽,結果莊舄一操一著越國的腔調。

如今我即使被遺棄跑到楚國,難道能沒有了秦國的腔調嗎?」

惠王滿意的點點頭,又詢問他對韓魏戰事的看法。

陳軫說:「有人把卞莊子刺虎的事講給大王聽嗎?」

惠王搖了搖頭表示沒有。

陳軫接著說:「莊子想要刺殺猛虎,卻有人阻止他說:『兩隻虎正在吃牛,等它們到不夠吃的時候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一定會打起來,一打起來,那麼大的就會受傷,小的就會死亡。

到時把受傷的老虎刺殺,必然獲得剌殺雙虎的名聲。

』卞莊認為他說的對,站在旁邊等待。

兩隻老虎果然打了起來,結果大的受了傷,小的死了,卞莊將受傷的老虎殺死,果然獲得了殺死雙虎的名聲。

韓魏交戰,勢必大國損傷,小一柄一危亡,到時討伐受傷的大國,必然會一舉兩得。

這就如同卞莊刺殺猛虎一樣。」

惠王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從中獲利。

說客犀首

犀首就是公孫衍,犀首只是個武職名。

他是魏國一陰一晉(今陝西華一陰一東)人。

公孫衍主張一合縱,張儀宣揚連橫。

他們在政治上和私人關係上都是對手,所以他和張儀關係一向不好。

張儀為了秦國到魏國做國相時,犀首認為這會對自己不利,就讓人對韓國公叔說:「張儀已經把秦、魏聯合在一起了,他甚至還揚言說:『魏國進攻南一陽一,秦國進攻三川。

』魏王器重張儀的原因,是想獲得韓國的土地。

況且韓國的南一陽一已經被佔領,先生為什麼不幫助公孫衍到魏王面前請功,那麼秦、魏兩國的交往就會停止了。

這樣,魏國一定謀取秦國而拋棄張儀,結交韓國而讓公孫衍出任宰相。」

公叔認為有利,就按照他的辦法實行,犀首果然做了魏國國相。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