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鮮活的面容,熟悉的故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1)

蕭何、曹參、張良、陳平……

鮮活的面容,熟悉的故事。

他們輔佐劉邦成就了千古功業。

從小吏到丞相

蕭何,是沛縣豐邑人。

他通曉法律,對當時的法律條文倒背如流,方圓百里之內無人能及,因此,被任命為沛縣的功曹掾(官名)。

漢高祖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曾經多次利用自己職務之便來保護他。

後來,劉邦當上了亭長,蕭何也時常幫助他。

劉邦曾經以官吏的身份去鹹一陽一服差役,縣裡的官吏都資助他路費,每人出了三百錢,唯獨蕭何資助他五百錢。

一次,秦朝御史到郡裡檢查工作,縣令讓蕭何前去幫忙。

蕭何把各項工作都辦理得井井有條,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嘉獎。

於是,蕭何被提升為泗水郡的卒史。

每年的政績考核,蕭何都名列榜首。

因此,秦朝的御史打算回京進言徵調蕭何,但是,蕭何堅決請求留下做事,才沒有被調走。

劉邦當年起兵反秦,被推舉為沛公,蕭何仍然形影不離地跟隨他,以縣丞的身份督辦公務。

劉邦率軍進入鹹一陽一以後,將領們認為發財的時候到了,個個都爭先恐後地奔向府庫,分取金帛財寶,唯獨蕭何先是進入秦朝宮殿裡,收取丞相、御史掌管的律令圖書,把它們封存起來。

劉邦被封為漢王以後,為了充實自己的實力,拜蕭何為丞相,掌管了行政大權。

後來,項羽與各路諸侯攻佔鹹一陽一以後,將它洗劫一空,臨走時還放火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鹹一陽一最終被夷為為平地。

而劉邦在日後統一戰爭與國家治理中,之所以能夠全面瞭解各地的軍事要塞、戶口多少、地方強弱、民眾疾苦,就是因為蕭何得到了秦朝全部的圖籍、資料。

蕭何又曾經推薦韓信,勸服劉邦拜他為大將軍,率領軍隊南征北戰。

劉邦後來率軍東進,先後平定三秦。

蕭何則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

他在後方一刻也沒有閒著,負責徵收賦稅、安一撫百姓、發佈命令、供給前方軍隊糧草。

漢高祖二年,劉邦率領諸侯的軍隊攻打楚軍,蕭何則留守關中,侍奉太子,繼續擔當後勤重任,把治所安排在櫟一陽一。

他負責制定法令、制度,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

一般情況下,蕭何發佈命令總是先向劉邦報告,得到批准以後才去施行;但是,如果情況緊急,他總是酌情處理,等到劉邦回來以後再報告。

另外,蕭何從事的最重要的事務是按照戶口徵收糧草、徵集兵丁,將二者由水路輸送到前方。

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多次棄軍逃亡,蕭何則常常征發關中士卒,補充軍隊的缺額,有利地保證了前方戰事順利進行。

因此,蕭何深得劉邦信任,劉邦專門委任他處理關中事務。

論功行賞

漢高祖五年,劉邦消滅了項羽集一團一,平定了天下,開始論功行賞。

群臣們個個爭功,生怕自己得不到獎賞,結果爭來爭去,功勞大小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還沒有定下來。

在劉邦眼裡,認為群臣之中蕭何功勞最大,便打算封他為贊侯,賞賜給他的食邑也最多。

功臣們知道後都不滿,紛紛上書劉邦說:「臣等披堅執銳,勇一猛作戰,多的身經百戰,少的也是交鋒數十個回合,攻城略地,功勞大小鎊不相等。

如今,蕭何沒有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表議論,不參加戰鬥,但是封賞卻在我等之上。

這是為什麼呢?」

劉邦就把這些功臣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詢問:「各位一愛一卿,你們知道打獵嗎?」

大家都回答說知道。

接著,劉邦又問:「你們知道獵狗嗎?」

大家又回答說知道。

於是,劉邦進一步說:「打獵的時候,追捕獵物的是獵狗,而發現野獸蹤跡、指出其所在之處的是人。

如今,你們僅能捕捉到野獸而已,功勞就像獵狗一樣。

至於蕭何,他能夠發現野獸蹤跡、指示獵取的目標,功勞如同獵人。

況且,諸位只是一人追隨我,最多不過與家中兩三人,而蕭何全宗族幾十人追隨我打天下,那是功不可沒,你們認為蕭何應不應該重重地獎賞啊?」

這時,群臣才認識到了蕭何的功績,以後再也不敢為此事爭辯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