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0):到了成侯在位的時候,衛國被貶爵號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0)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10)

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動盪,衛國的元氣大傷,迅速地衰落下去。

到了成侯在位的時候,衛國被貶爵號為侯。

到了成後的孫子嗣君在位的時候,衛國的爵號竟然被貶為君。

此後,弱小的衛國先後成為魏國、秦國的附庸。

到了元君在位時期,秦國攻佔了魏國的東部地區,在那裡設置了東郡。

衛國國君被秦人遷徙到野王縣,濮一陽一地區也被併入東郡。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以後,保留了衛國國君的封地與爵位。

直到秦二世時期,衛君被貶為庶人,衛國終於斷絕祭祀,結束了自己的國運。

遠走他鄉

微子開(啟)是商朝國君帝乙的長子,是商的末代君王帝紂的同母哥哥。

商紂即位後,整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老百姓中一片反對之一聲。

微子多次向他進諫,紂都聽不進耳朵裡去。

後來他聽說周西伯修行德政,勢力在逐步擴張後,擔心他將來威脅到殷朝的統治,便又來奉告紂王。

紂王卻說:「我和我的國家的壽命都是上天賜予的,他一個西伯侯能把我怎麼樣呢?」

微子認識到紂王頑固不化,至死也不能清醒,所以就打算一死了之,或者離開紂王。

但是自己又一直猶豫不決,便去問太師、少師徵求意見說:「商朝現在沒有清明的政治,已經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了。

我們的祖先在上世貢獻了才力取得了成功,建立了穩固的基業,可是紂王現在一味地沉溺在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嚴重地擾亂敗壞了湯王的德政。

商朝的平民也都熱衷犯上作亂,朝廷的大臣也互相倣傚,違法亂紀,國家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了。

朝廷要是亂了,老百姓也一定會發動起義,到時候,天下就失去了協和的局面,我們國家距離亡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微子繼續說:「太師,少師,紂王不聽從我的勸告,我該怎麼辦呢?我們的商朝還能保住嗎?」

太師順著說道:「王子啊,商紂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採納長者老者的意見,殷朝的臣民也不斷地違背和誣穢天神的意旨,這是天帝要降臨災禍滅亡商朝啊。

現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把國家治理好,我們即使自己死了也心甘情願啊。

可如果自己死了國家也得不到治理,那還不如遠走他鄉呢。」

微子最終聽取了太師和少師的建議,離開了商朝。

屢諫不聽

箕子是紂的親屬,當時,紂王最初製作象牙箸時,箕子就悲歎地說:「他現在製作象牙箸,將來就一定還要製作玉杯;製作了玉杯,他就一定還想把遠方的稀世珍寶佔為己有。

車馬宮室的奢侈豪華也必將從這裡開始,國家肯定無法振興了。」

紂王一婬一佚無度,箕子便極力進諫,但是紂王充耳不聞。

有人對他說:「局勢到了這種地步,已經無可挽回了,況且紂王心狠手辣,你屢次權諫他,他肯定對你懷恨在心,你還是趕快離開這裡吧。」

箕子說:「做人臣的向君主進諫,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因為君主置之不理,他就自己離去,這實際上是在某種程度上張揚了君主的惡行,我可不忍心做這樣的事。」

於是箕子就披頭散髮、假裝瘋癲做了奴隸,並隱居彈琴聊以自一慰,人們非常欽佩箕子的人品,就把他演唱的曲子稱為《箕子一操一》。

王子比干也是紂王的親屬,他看到箕子因為君主不聽自己的勸諫,便去做了奴隸,就尋思道:「君主有罪過,而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卻不能用死直言規勸,結果百姓因此受害,這讓我們於心何忍啊!」所以,他就不顧自己安危,直言進諫紂王。

紂王最後聽得不耐煩了,生氣地對他說:「我聽別人說老百姓都稱你為聖人,傳說聖人的心有七個竅,真是這樣嗎?不如把你的心挖出來看看吧!」於是,殘暴的紂王殘忍地殺死了比干,挖出他的心來驗證聖人七竅的說法。

《麥秀》之傷

周武王討伐紂王勝利之後,微子手持自己的祭器來到軍門之前。

他露出右臂,兩手綁在背後,左邊讓人牽著羊,右邊讓人拿著茅,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

武王知道微子是個有賢能的人,於是就釋放了他,並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

接著,武王又分封了商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來繼承商朝的祭祀,並派管叔、蔡叔輔佐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