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7):當時,劉邦已經回師平定了三秦。張良知道後,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7)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7)

項羽終究不肯讓韓王成返回自己的封國,他把韓成貶為侯,不久以後,竟然把韓成殺死在了彭城。

當時,劉邦已經回師平定了三秦。

張良知道後,立即尋找機會逃離了彭城,走小路去投奔劉邦。

君臣重逢,自然是分外地高興。

劉邦封張良為成信侯,讓他隨軍東進去攻打楚軍。

後來,漢軍在彭城大敗而歸,當部隊行進到下邑的時候,劉邦下馬,靠著馬鞍,問身邊隨從們說:「我打算捨棄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以此作為封賞,有誰可以與我一同建功立業呢?」

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與項羽有隔閡;彭越和齊王田榮在梁地反叛了楚國。

您可以馬上利用這兩個人。

而您身邊的諸位將領之中,唯獨韓信可以托付大事、獨當一面。

如果您要棄地求賢,可以考慮這三人。

那樣,您就可以打敗楚國了。」

於是,求賢若渴的劉邦派遣說客隨何去遊說九江王黥布,然後又派人去聯絡彭越,二人都同意與劉邦聯合作戰,共同討伐楚國。

等到後來魏王豹反叛了劉邦,劉邦派遣韓信率軍前去討伐。

韓信在作戰中表現了高超的軍事才能,連打勝仗,並且趁機攻佔了燕、代、齊、趙等地。

劉邦最終打敗項羽,果真是依靠這三個人的力量。

張良八問

張良由於身一體體弱多病,所以未曾單獨掛帥出征,他一直作為出謀劃策的臣子,跟隨在劉邦左右。

漢三年,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一陽一。

劉邦對眼前的局勢是既害怕又擔心,便和謀士酈食其謀劃削弱楚國的勢力。

酈食其說:「從前,商湯討伐夏桀,把夏朝的後代封在杞國。

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把商朝的後代封在宋國。

如今,秦朝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侵伐諸侯的國家、滅亡了六國的後代,使得他們沒有安身立命之處。

陛下如果能夠重新封立六國的後代,那麼,六國的君臣百姓必定會對您感恩戴德,甘願做您的臣民。

隨著德義推行,陛下就可以最終稱霸天下,到那時,項羽也一定會整齊衣冠,畢恭畢敬地前來朝拜您。」

劉邦聽後,對他樹起大拇指說:「好。

您馬上去刻好印綬,帶著它們出發吧。」

酈食其還沒有啟程,張良從外地辦事回來,向劉邦覆命。

當時,劉邦正在吃飯,見到張良,他得意地說:「您來以前,有位客人為我謀劃了一個削弱楚國勢力的辦法。」

接著,劉邦原原本本的把酈食其的話告訴給了張良,並問道:「您認為此計如何?」

張良急忙回答說:「是誰為陛下謀劃的這個計策?陛下的千秋大業危險了。」

劉邦很是疑惑,他趕緊向張良詢問原因。

張良解釋說:「臣請求借用陛下面前的筷子來為您分析一下天下的大勢。

從前,商湯討伐夏桀,把夏朝的後代封在杞國,那是因為他能制夏桀於死地。

如今,陛下能制項羽於死地嗎?」

劉邦回答說不能。

於是,張良說到:「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一個原因。

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把商朝的後代封在宋國,那是因為他有能力得到紂王的頭顱。

如今,陛下能夠得到項羽的頭顱嗎?」

劉邦回答說不能。

張良接著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二個原因。

周武王攻入商朝的都城,在商容的裡門表彰他的德行,釋放被囚禁的箕子,修整王子比干的墳墓。

如今,陛下能夠修整聖人的墳墓,在賢人的裡門表彰他們的德行,在智者的門前向他們致敬嗎?」

劉邦回答說不能。

張良便繼續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三個原因。

周武王曾經發放巨橋的積粟、散發鹿台的存錢,以此救濟貧苦的百姓。

如今,陛下能夠散發府庫的糧食錢財,來救濟貧苦的百姓嗎?」

劉邦回答說不能。

於是,張良說道:「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四個原因。

商朝滅亡以後,周武王廢棄了兵車,將其改為乘車,把武器倒置並且包上虎皮,向天下表示自己不再動用武力。

如今,陛下能夠停止征戰、推行文治,不再用兵打仗嗎?」

劉邦回答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五個原因。

周武王把戰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邊,以此表示它不再有用處了。

如今,陛下能夠讓戰馬休息、不再使用它嗎?」

劉邦回答說不能。

張良說到:「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六個原因。

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邊,以此表示不再運輸輜重。

如今,陛下能夠放牧牛群、不再運輸輜重嗎?」

劉邦回答說不能。

張良最後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七個原因。

況且,天下的游士離開他們的親人,捨棄他們的祖墳,告別他們的老朋友,跟隨陛下征戰四方,他們都日夜盼望著能夠得到一塊兒小的封地。

如今,陛下打算恢復六國並且封立他們的後代,那麼,您身邊的游士們就會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君主、伴隨他們的親人、守護他們的祖墳並且與老友們重逢。

這樣的話,陛下和誰一同去打天下呢?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八個原因。

而且,目前我們只有使楚國不再強大,否則,您重新封立六國的後代,他們又會很快地屈服於楚國,到時候,您又如何使他們臣服呢?如果您採納這位客人的計謀,那麼,您的大業就危險了。」

聽到這裡,劉邦還怎麼能夠吃得下飯?他立即吐出了口中的食物,大罵道:「這個愚笨的儒生,幾乎把老子的大事給敗壞了!」於是,劉邦立即下令將那些印綬銷毀,從此不再提及這件事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