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7):由於以前成公對周王室比較尊敬,周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7)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7)

兩年以後,成公來到了周地,請求王室派兵護送他回國。

由於以前成公對周王室比較尊敬,周王室爽一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王室的斡旋之下,晉文公終於答應和衛成公舉行一次會面。

由於晉文公對衛成公仍然懷恨在心,所以就想乘機派人用毒一藥放入成公的酒水中,以置他於死地。

衛成公知道了晉文公的做法,就暗地裡賄賂了主管下毒之事的周王室的人,讓毒一性一變得稀薄,因此,他喝了之後並沒有危及生命,最終逃過了晉文公的暗算。

不久,周王室又替衛成公向晉文公提出復國的請求。

晉文公考慮到王室的面子和自己在諸侯中的威信,同時又看到衛成公沒有被毒死,認為有神靈在保佑他,便順應了「天意」、人心,不再追殺他,並護送他回國,還幫助他殺死了叛亂的禍首大臣元恆,趕走了元恆等人擁立的君主。

成公終於結束了流亡的生活,恢復了君位。

衛國的動亂也得以暫時告一段落。

昏君與強臣

衛獻公是衛成公的曾孫,這個人昏庸無道,不講情理。

他有一個小妾,非常喜好音樂,於是他就請了一個曹國的樂師教她彈琴。

那位樂師教課非常嚴厲,當獻公的小妾琴彈得不好的時候,他就用鞭子打她,以示懲戒。

而那位小妾不但不懂樂師的良苦用心,反而對他的懲罰懷恨在心,一心想找機會進行報復。

於是,她就依靠著獻公對自己的一寵一愛一,在獻公面前用惡語讒毀曹樂師說:「大王,曹樂師這個人一性一格非常暴戾,奴婢練琴時稍有不慎,他就用鞭子一抽一打我,打得我是遍體鱗傷。

「獻公就聽信了一愛一妾的讒言,對曹樂師的無禮感到非常憤怒,於是就將派人將曹樂師一抽一打了三百鞭。

後來,獻公邀請他的大臣孫文子、寧惠子吃飯。

這兩個人很早就前去等候,但是兩人從早晨一直等到太一陽一落山,也沒有見到獻公的影子。

這時候一個隨從走過來告訴他們說獻公自己到苑囿中打獵去了,孫文子、寧惠子知道後非常生氣,但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便只好跟隨他去苑囿面見獻公。

獻公聽說他們兩人來了,竟然連衣服都不換,直接穿著打獵時的裝束去接見他們,按照當時的禮節,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孫文子、寧惠子兩人被這樣不禮貌的舉動徹底激怒了,他們二話沒說,轉身就走,隨後帶著自己的家人逃亡到了宿這個地方。

孫文子的兒子曾經多次侍候獻公喝酒,所以與曹樂師很熟悉,並且關係十分要好。

他看出父親對獻公非常憤怒,就一直想讓自己的父親起兵造反,但又不敢直言,於是就想了辦法,邀請曹樂師到孫文子的府上去演唱《巧言》這首詩歌的末章,想以此來激怒父親,去報復獻公;而曹樂師因為怨恨獻公曾經鞭打他,一直也心有不滿,所以便同意去演唱,並且唱得很投入。

孫文子果然被激怒了,於是就準備起兵造反。

為了慎重起見,他先是去向蘧伯玉徵求意見,蘧伯玉認為這件事事關重大,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便沒有明確表態。

孫文子見蘧伯玉態度如此不堅決,怕他洩露秘密,便下定決心立即行動。

結果獻公被打敗並連夜逃到了齊國,齊國的國君收留了他並把他安置在了聚這個地方。

然後孫文子、寧惠子共同擁立了獻公的叔父秋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殤公。

殤公繼位以後,分封了孫文子。

後來,孫文子居功自傲、飛揚跋扈,絲毫不把殤公放在眼裡,逐漸威脅到殤公的統治。

這時候,孫文子正好與另一個權臣寧喜因為爭一寵一而互相憎惡,於是殤公便利用這一點,支持寧喜去攻打孫文子。

在殤公的幫助下,寧喜最終打敗了孫文子,孫文子只好逃到晉國避難。

為了報復殤公,孫文子就請求晉國護送衛國原來的國君獻公回國去取代殤公的統治。

齊景公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便和衛獻公一同來到了晉國,謀求它的幫助。

晉國在他們的勸說下,決定討伐衛國。

為了便於討伐順利進行,把衛殤公給捉住,晉國便誘騙衛國說兩國要訂立盟約,要衛殤公前來商談具體的合作事宜。

由於晉國當時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所以衛殤公得知晉國要與自己合作訂立盟約的消息以後非常高興,絲毫沒有多想便馬不停蹄地前去會見晉平公。

晉平公就暗地裡派人逮捕了衛殤公和寧喜,然後,又發兵護送衛獻公回國。

在流亡十二年以後,獻公終於回國復位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