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漢武帝的荒唐事(4):由於上古禮儀失傳,武帝於是命令儒生頭戴白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漢武帝的荒唐事(4)

史記新讀

漢武帝的荒唐事(4)

武帝東巡海上,祭祀了齊地的八神之後,隨即開始了祭天儀式。

由於上古禮儀失傳,武帝於是命令儒生頭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官服,在泰山下的東方築壇祭天,依照郊祀泰一神的禮儀進行祭天。

祭天的壇寬一丈二,高九尺,壇下放有封禪的文書,文書的內容隱秘,無人知曉。

祭禮完畢後,武帝帶著幾個隨從登上泰山,在泰山上也舉行了祭天儀式。

第二天,武帝順著山北的道路下了山,在泰山腳下東北方的肅然山辟場按照祭祀后土的禮儀祭拜了地神。

整個封禪儀式中,武帝都親自祭拜天神、地神。

用采自江淮一帶的三稜靈茅做神墊,用代表五方的五色泥土修築了祭壇。

還放出遠方奇異的飛禽走獸和白一毛一野雞等動物,大大增加禮儀的隆重氣氛。

舉行封禪大典的那天晚上,天空彷彿有亮光出現,白天又有白雲從祭壇中升起。

修建明堂

泰山腳下的東北方有古代修建的明堂舊址,那裡地勢險要,道路狹窄。

武帝在泰山舉行封禪典禮時,想要重新修建明堂,但不知道明堂的形制尺度。

有個人向武帝進獻了據說是黃帝時修建明堂的圖紙。

圖紙中有一座殿堂,四面沒有牆壁,用茅草製作屋頂,殿堂四周環繞著水池,宮牆四周修有天橋,殿上有樓。

從西南方向可以進入殿堂,名為崑崙道,天子由此走進殿堂,在那裡拜祭上帝。

武帝就下令按照這個圖紙在奉高縣建造明堂。

等到第五年再來舉行封禪時,就讓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居於上座進行祭祀,讓高皇帝的神主靈位對著他們。

用牛、羊、豬各二十頭祭祀后土神。

武帝從崑崙道進去,開始按郊祀的禮儀在明堂祭拜。

祭拜完畢,在堂下燒掉祭品。

然後,武帝又登上泰山,在山頂秘密舉行祭祀。

營建建章宮

公孫卿曾經對武帝說仙人喜歡住在樓閣之內,就建議武帝修建一座台閣來迎候仙人。

武帝求仙心切,就下令在長安建造了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宮建造了益延壽觀和通天台,又在甘泉宮設置前殿。

開始增建宮室,希望招來神仙。

幾年後,在武帝出外巡遊的時候,用於臨朝接見地方官員的柏梁台失火被燒。

武帝於是改在甘泉宮臨朝接受各郡國上報的計薄。

公孫卿於是說:「黃帝建成青靈台,十二天後就被燒了,黃帝於是修建了明庭。

明庭就是甘泉宮。」

很多方士也說古代帝王有在甘泉建都的。

有個官員建議說:「按照越地的風俗,火災之後再蓋起的房子,一定要比原先的大,才能制一服火災。」

於是武帝下令修造建章宮。

建章宮位於長安城的西側,規模極大,有千門萬戶。

它的前殿比未央宮還要高大。

它的東面是鳳闕,高二十多丈。

它的西面是唐中苑,裡面有幾十里寬的虎圈。

它的北面修了大水池,池名叫做泰液池。

池中修建的漸台高達二十多丈,池中有仿照海中仙山堆砌的蓬萊、方丈、瀛洲和壺梁四座神山,還有用石頭雕成的龜魚之類。

它的南面有玉堂、壁門和大一鳥之類的雕像。

建章宮附近還修建了高達五十多丈的神明台、井干樓,樓台之間架設天橋相互連接。

盼不到的仙人

公孫卿在全國各地到處遊歷,以期能遇見神仙。

他曾聲稱在緱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腳印,還有個像山雞一樣的神物,往來於城上。

武帝於是親自到緱氏城察看腳印。

由於屢次受騙,武帝並沒有輕信,他問道:「你該不是在倣傚文成和五利欺騙我吧?」

公孫卿敷衍說:「仙人並非有求於皇帝,而是皇帝有求於仙人。

求見仙人,如果不靜心等候,神仙是不會來的。

談起求神這種事,好像是迂腐荒誕的,其實只要積年累月就可以招來神仙。」

這之後,公孫卿又謊稱在東萊山見到了仙人,那仙人身高數丈,聲稱要見天子,等靠近去,卻不見了。

但他留下了類似禽一獸的巨大腳印。

武帝於是趕到了東萊山,在那裡留宿了幾天,但只看見了巨大的腳印。

群臣中有人說看見一位牽著狗的老人,說「我想要見天子」,一會兒又忽然不見了。

武帝見到那大腳印時,還半信半疑,聽到這個消息才對這件事深信不疑。

他越發狂一熱,留住在海上,秘密派出了數以千計的使者去尋找仙人奇物,採集靈芝仙藥。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