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始皇帝(1):他焚書坑儒,廣治宮殿,大修陵墓,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始皇帝(1)

史記新讀

始皇帝(1)

他並兼六國,巡行四方,統一文字,有人說他功澤萬世。

他焚書坑儒,廣治宮殿,大修陵墓,有人說他殘暴無比。

一代帝王的功過,盡由後人評說。

秦王初立

秦始皇名叫嬴政,是秦莊襄王的兒子。

莊襄王是秦昭王的孫子。

秦昭王曾讓他作為人質抵押在趙國。

莊襄王在趙國結識了一個叫呂不韋的大商人。

呂不韋有一個小妾,長得十分漂亮,而且多才多藝。

莊襄王非常喜歡她,便娶她做妻子。

公元前529年,莊襄王的妻子在邯鄲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就是嬴政。

嬴政十三歲那年,莊襄王去世了,他便繼承王位做了秦王。

這時候,秦國疆域已經十分遼闊,向南吞併了巴郡、蜀郡和漢中,佔據了楚國的郢都(在今湖北省荊州市),設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今山西省境內)以東,佔據了河東、太原和上一黨一郡;往東到滎一陽一(在今河南省境內),滅掉西周、東周兩國,設置了三川郡。

嬴政一愛一惜人才,重用賢士,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封十萬戶,封號是文信侯;又封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他招攬天下的賓客遊士來輔佐自己,想借此來吞併天下。

嫪毐叛亂

嬴政的母親生一性一荒一婬一,加上丈夫早早地去世,便到處尋找美男來尋一歡作樂,呂不韋投其所好,向她進獻了一個叫嫪毐的男人來滿足她的私慾。

嫪毐因此而得一寵一,被封為長信侯。

太后賜給他山一陽一的土地,讓他居住在那裡,又把河西太原郡改為嫪毐的封國,宮室、車馬、衣服、園林、巡獵全部聽憑嫪毐的意願驅使,甚至連國家大事都由嫪毐決定。

嬴政對嫪毐早已不滿,嫪毐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嫪毐一心想除掉嬴政,取得秦王的權力,嫪毐趁嬴政進行成年加冠儀式時,發動了叛亂。

他盜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璽,發動京城部隊和侍衛、官騎、戎狄族首領、家臣,企圖攻打嬴政住的蘄年宮。

嬴政得知後,臨危不亂,命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兵攻擊嫪毐。

在鹹一陽一一戰中,嫪毐的軍隊死傷數百,嫪毐戰敗逃跑了。

嬴政獲勝後,獎賞了立功的戰士,又當即通令全國:如果有人活捉嫪毐,賜給賞錢一百萬;殺掉他,賜給賞錢五十萬。

嫪毐等人無處可逃,終於全部被抓獲。

事後,嬴政開始清算嫪毐的余一黨一,受嫪毐牽連並被判處極刑的中央官吏就有二十多人。

嫪毐本人也被五馬分一屍一,家人全部被誅殺,他的家臣,處罰最輕的也要為國家服三年勞役。

還有受牽連的四千餘家被剝奪了官爵,遷徙到蜀郡,甚至連呂不韋也因此事受到牽連,被免去了官職。

太后則被嬴政打入冷宮,後來在別人的勸說之下嬴政才將她接回身邊。

秦王為人

嬴政曾經在秦國大規模地進行搜索,驅逐那些在秦國做官的其他國家的人。

李斯上書勸說:「大王啊,他們都是難得的人才,只要他們對我們忠心耿耿,我們何必趕他們走呢?更何況,他們走了之後就變成了我們的禍患。」

嬴政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廢止了逐客令。

李斯接著又勸說秦王,建議首先攻取韓國,以此來恐嚇其他國家。

秦王便派李斯去降服韓國。

韓王為此十分憂慮,就派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向秦王勸說道:「憑著秦國這樣強大的實力,諸侯就像郡縣首腦。

但是如果其他各國聯合起來進行偷襲的話,秦國就很危險了。

從前智伯、夫差、湣王就是這樣滅亡的。

我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財物,給各國權貴大臣送禮,利用他們打亂諸侯的計劃,這樣只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就可以完全消滅了。」

秦王聽從了他的計謀,覺得尉繚是個難得人才,對他非常尊敬,會見尉繚時以平等的禮節相待,甚至衣服飲食也與尉繚一樣。

而尉繚私下裡卻對人說:「秦王這個人,高鼻樑,大眼睛,老鷹的胸脯,豺狼的聲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窮困的時候容易對人謙卑,得志的時候也會輕易吃人。

我是個平民,然而他見到我總是那樣謙和。

但如果秦王奪取天下的心願得以實現,天下的人就都成為奴隸了。

這樣的人,我不能跟他長久地交往啊。」

他還想打算逃走。

嬴政發覺後,極力挽留,並任命他為秦國的最高軍事長官,徵兵作戰時也始終採用他的計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