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晉風雲(6):趙襄子毋恤本來是趙簡子的庶子,但是趙簡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晉風雲(6)

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6)

摩笄山山名的由來

趙襄子毋恤本來是趙簡子的庶子,但是趙簡子讓人給他的兒子們相面時,相面者認為只有毋恤有將軍高貴相。

同時,毋恤在父親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賢能與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志向。

趙簡子對毋恤欣賞有加,做出了改立毋恤為太子決定。

毋恤即位後,確實把自己的偉大志向變成了現實。

趙氏兼併了代地並與韓、魏兩家瓜分了智氏土地。

但是毋恤所採取的手段往往是十分血腥、殘忍,甚至連骨肉親情也泯滅其中。

趙氏在兼併了代地之前,曾經與其王族聯姻,毋恤的姐姐成為代王夫人。

趙簡子死後,還沒到三年的服喪期限,毋恤就迫不及待實施其擴張計劃。

他率眾登臨位於疆域北部的夏屋山(今山西代縣北),邀請代王到此會盟。

實際上,這裡面隱藏著一個惡毒的一陰一謀。

盟會上,毋恤命令廚子用長一柄一銅勺給代王及其隨從斟酒,卻暗地裡吩咐他們用銅勺猝不及防地將代王一干人等擊殺。

毫不知情的代王等人被打得腦漿四濺,慘死在夏屋山。

毋恤利用代地群龍無首的機會,發兵攻佔了那裡。

毋恤與他的姐姐——代王夫人,感情很深,便派人把她接回趙地。

姐姐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被自己的弟弟殺害的消息後,對天號哭、悲傷不已。

她對弟弟派來的使者說:「因為偏一愛一弟弟而怠慢了丈夫,或者是因為偏一愛一丈夫而懷恨弟弟,都是不仁義,現在丈夫被弟弟殺了,自己也不想活在世上了。」

於是,她磨尖了自己佩帶的髮簪,在今河北蔚縣東部用它自刺身亡了。

代地人民十分同情這個女人,為了紀念她,便將她自一殺的地方命名為摩笄山。

在古文中,「摩」與「磨」是通假字,「笄」即簪的意思。

賢能相國

趙氏在烈侯趙籍在位時建立了諸侯國,設置了新的官僚體系,公仲連出任相國。

趙籍很喜歡音樂,也很一寵一幸那些樂師。

有一天,他對公仲連說:「我很一寵一幸幾個人,你看能否讓他們顯貴呢?」

公仲連搖搖頭回答說:「您是說的那幾位樂師吧,這樣的人讓他們富有就行了,讓他們顯貴是不合適的。」

烈侯思考了一下說:「是啊。

我很一寵一幸兩個名叫槍和石的鄭國歌唱的人,就按照你的意思,各賞賜給他們一萬畝田地吧。」

公仲連連口答應下來,卻遲遲沒有落實。

一個月後,烈侯從代地出行歸來,與公仲連在一起聊天,偶然間又問起了賞賜歌唱者萬畝田地的事。

向他問到:「一愛一卿啊,給兩位歌唱的人賞賜的事辦的怎麼樣了?」

公仲連支支吾吾地回答說:「我……我……已經派人去測量田地了,但是一直沒找不到合適的地方。」

過了幾天,烈侯又問起這件事,公仲連始終以各種借口拖延,甚至乾脆以生病為理由,不再上朝了。

番吾(今河北靈壽南)的封君是公仲連的好朋友。

一次,他從代地來朝見國君,順便拜訪了公仲連,兩個人在一起促膝交談。

番吾對公仲連說:「仲連兄,說實在話,您是一位有德行的君子,但您的為臣之道卻不值得稱道。

您做相國有四年了吧,請您仔細想想,在這期間您為國家舉薦過賢能的人嗎?」

公仲連聽後搖了搖頭,頓時感到羞愧難當,趕緊向他請教。

番吾接著對他說道:「牛畜、荀欣、徐越三人都有賢能,你可以舉薦他們。」

公仲連便舉薦了這三人。

在一次朝會上,烈侯又問起了賜田的事,公仲連依舊拖延,對烈侯應付說:「大王您不用再為此事一操一心了,臣已經派人去選取良田了。」

烈侯知道他是在故意拖延不辦,心裡對他十分不滿。

牛畜以仁義侍從烈侯,勸諫君主用任意治國,不應該從私心出發,把田地賞賜給歌唱者。

聽了這番話,烈侯頓時醒悟,也就不再對公仲連的故意拖延感到氣憤了。

此後,荀欣規勸烈侯,治國要選取賢能的人為輔佐,根據其特長授予官職,達到各盡其能。

徐越規勸烈侯,治國要力求節儉,要清楚誰為國家做出了貢獻,並根據功勞大小進行不同程度的賞賜。

烈侯很贊同三人的建議,為身邊能有這些賢能的人感到高興。

他專門派人告訴相國說:「賞賜田地給歌唱者的事就此作罷,寡人以後不會再提了。」

後來,牛畜當上了國師,荀欣被任命為中尉,徐越被任命為內史;公仲連也因為薦舉賢能受到了賞賜。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