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6):他先派使臣到韓國遊說韓國,防止他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6)

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16)

楚王聽從了陳軫的意見,並且完全按照他的對策去做。

他先派使臣到韓國遊說韓國,防止他們聯合秦國。

楚國使臣去的時候帶了大量財寶,對韓王恭敬地說:「大王,我們楚國雖然很小,但是已經把所有的軍隊全部派了出來。

希望貴國在與秦軍作戰時不要有所顧忌,楚王命令他的軍隊隨時為貴國做出犧牲。」

韓王聽後十分高興,就取消了公仲侈去秦國議和的行動。

公仲侈看出事情不妙,趕緊勸韓王說:「大王啊,真正要攻打我國的是秦國,以虛名援助我國的是楚國。

君王倚仗楚國虛名,而輕易與強大的秦國為敵,必定受到天下人譏笑。

況且,楚國與我國並非兄弟國家,又沒有事先約定聯合攻秦。

現在,已經有了秦、韓聯合攻楚的跡象,楚國才聲言發兵援救我國,這一定是陳軫的詭計。

而且,您已經派使臣將想法告訴給了秦王,現在又要反悔,這是欺騙秦國啊!欺騙強大的秦國,而聽信楚國謀臣的話,恐怕將來您會後悔的。」

韓王被楚國使臣的美言所迷惑,沒有聽取鮑仲侈的勸告,與秦國斷了交。

因此,秦王果然大怒,認為韓國言而無信,實在可恨,增加討伐韓國的兵力。

秦、韓兩軍再次展開了激戰,而楚國援軍遲遲沒有到來。

結果,秦軍在岸門大敗韓軍。

韓國無奈之下將太子倉送到秦國做人質,秦國才與韓國講和。

爭當太子

韓襄王十二年,太子嬰病重,公子咎與公子蟣虱都爭著想當太子。

當時,蟣虱在楚國做人質。

蘇代向公子咎獻策說:「公子蟣虱流亡在楚國,楚王非常想送他回國。

現在,十餘萬楚軍駐紮在方城以北,您應當勸楚王在雍氏地區附近修建萬戶的城邑。

這樣,我國必定發兵救援雍氏,您必定是領兵統帥。

您利用韓、楚兩國的兵力,接納蟣虱回國,到時他一定聽從您的話;而我國國君也一定會把與楚國接壤的地區封給您,這樣您就在太子爭奪中佔得先機。」

公子咎接受了蘇代的計策。

不久,楚軍圍攻雍氏,韓國向秦國求救。

秦國並沒有派出救兵,卻派遣使臣公孫昧來到了韓國。

公孫昧與韓國的大臣公仲侈要好,他建議韓國聯合齊國、楚國,共同對付張儀的詭計。

於是,楚軍解圍回去了。

秦王王后的弟弟羋戎是楚國貴族,地位顯赫,但是一直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與重用。

於是,蘇代遊說羋戎說:「韓國太子害怕秦國、楚國支持公子蟣虱回國,您為何不替韓國求楚國放回公子蟣虱呢?如果楚王不肯放他回國,那麼太子就知道秦國、楚國並不把蟣虱當回事,必定主張韓國與這兩國聯合。

秦國、楚國挾持韓國,一逼一迫魏國,魏國就不敢與齊國聯合,這樣,齊國就會被孤立。

您再替秦國向楚國求公子蟣虱,楚國如果不從,必然會與韓國結怨。

那樣,韓國便會依靠齊國、魏國而攻打楚國。

因此,楚國必定重視您。

您倚仗秦國、楚國的重視,又對韓國有恩,韓國太子必定讓國家親近您。」

羋戎聽了之後大一腿一拍,認為是個妙計,就按照蘇代的話去做,結果,公子蟣虱最終沒能返回韓國。

太子嬰去世以後,韓王立公子咎為太子,並且與齊國、魏國聯合。

陳筮出使

韓僖王繼位時,韓國已經相當弱小了,隨時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

僖王二十三年,趙、魏兩國聯合攻打韓國的華一陽一。

韓國被迫向秦國求援,但是秦國遲遲沒有回應。

韓國相國找到了聞名天下的賢者陳筮,向他鞠躬請求說:「先生啊,現在韓國處於危難中,您身一體雖然有病,但我還是希望您立即前往秦國,為韓國請求救兵,韓國的存亡就指望您了。」

陳筮看到他說的這麼淒涼,被他感動,答應他為韓國搬救兵。

於是便到了秦國,他先是求見了當政的穰侯。

穰侯聽說他來為韓國說情,就問他:「先生,現在韓國的事情緊急吧?不然的話,韓王為何派您來呢?」

陳筮卻不緊不慢地回答說:「您說錯了,事情並不緊急。」

穰侯沒想到這時他還如此嘴硬,氣地渾身哆嗦,指著他的鼻子說:「您這樣可以作為國君的特使嗎?韓國的使者絡繹不絕來到我國,都對我說國家形勢危急,而唯獨您說不緊急,您說說這是為什麼啊?」

陳筮看到穰侯怒火中燒,卻仍然慢條斯理地回答說:「韓國如果真的危急,那麼就會改變它的國策而歸附其他國家。

正因為現在形勢還沒有到那個程度,所以才派我前來求救。」

穰侯聽了之後頓時醒悟,認識到了事情的重要一性一,怒氣也逐漸平息下去,然後對陳筮說:「您不必去見秦王了,我國立即發兵援救韓國。」

八天以後,秦國援軍趕到了韓國,在華一陽一山下打敗了趙、魏的聯軍。

韓國因此而轉危為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