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西楚霸王(3):高陵君說:「是啊。」宋義勸告他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西楚霸王(3)

史記新讀

西楚霸王(3)

宋義在出使齊國的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便問他說:「您是去會見武信君項梁嗎?」

高陵君說:「是啊。」

宋義勸告他說:「現在他的軍隊盲目驕橫,正在跟秦軍交戰。

我斷定武信君的部隊必然會失敗。

您如果減慢行進的速度就可以避免殺身之禍,而如果您急速行進就會斃命於秦軍一刀下。」

高陵君聽了他的話之後便放慢前往的腳步。

不出宋義所料,秦國果然調動全國的兵力來增強章邯軍隊的實力。

很快,秦軍向楚軍發動進攻,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也戰死了。

巨鹿之圍

項梁死後,項羽等將軍率部向東退兵,守衛彭城一帶。

而章邯在打敗楚軍以後,認為主力已經被消滅,楚軍餘部都是些殘兵敗將,已經不足為患,便率軍渡過黃河去攻打趙國,並且打垮了趙軍。

這時,趙王趙歇、國相張耳、將軍陳余退守巨鹿城。

章邯命令大將王離、涉間率軍把巨鹿城包圍起來,自己則在城的南面駐軍,並且修築兩邊有高牆的甬道來輸送軍糧。

楚軍在定陶被打敗以後,懷王十分驚恐,從於台來到彭城,把項羽和呂臣的軍隊合併起來由他自己親自指揮。

當初宋義所遇到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軍中,他對懷王進言說:「宋義斷定武信君的軍隊必然失敗,沒過幾天,楚軍果然失利了。

他在軍隊作戰之前預見到了失敗的徵兆,說明這個人是個善於用兵的賢人啊,這樣的人應該受到您重用。」

於是,懷王召見宋義,與他一起共商大計,非常敬佩這個人,任命他為上將軍。

而項羽則受封為魯公,出任次將軍,范增被任命為末將軍。

懷王命令他們一同率軍救援趙國。

此外,懷王還將其他各路楚軍的總指揮權交給宋義,稱他為卿子冠軍。

大軍行進到安一陽一,竟然停留了四十六天而不再前進。

項羽向宋義建議說:「現在,秦軍將趙王一干人等圍困在巨鹿,我們應該立刻率軍渡過黃河。

到時候,楚軍在外圍攻擊秦軍,趙軍在城內向外反擊,裡外夾攻之下,秦軍一定能夠被攻破。」

宋義卻說:「情況並非項將軍所想像的那樣。

要拍死牛背上的蟲子就不可能顧及到會殺死牛背上的虱子。

如今,秦軍攻打趙軍,如果秦軍獲勝,他們一定會疲憊不堪,我軍就可以趁此機會攻擊他們;假如秦軍不勝,我軍就可以聲勢浩大地向西進攻,一定會滅亡秦朝。

因此,我們不如先讓秦、趙互相廝殺,等他們兩敗俱傷了我們再出擊。

論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我宋義不如項將軍,但如果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項將軍您不如我宋義了。」

隨後,宋義下令軍中說:「軍中那些兇猛如虎、貪婪如狼、強悍但是卻不能聽從差遣的人,我要將他們全部殺掉。」

破釜沉舟

軍令下達後沒有幾天,宋義便派遣自己的兒子宋襄到齊國去做國相。

他親自為宋襄送行到無鹽,並且大擺酒宴、招待賓客。

這時正值天寒大雨,楚軍士兵們大多忍饑受凍,他們對宋義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滿。

項羽因為宋義屢次壓制自己,便產生了殺掉宋義的想法,同時,他也要奪回叔父死後項氏家族失去的軍隊最高指揮權。

他決定利用宋義這次在軍中引發的不滿來實行自己的計劃。

一天早晨,項羽去拜見宋義,宋義以為項羽有要事相商,便以禮相待。

項羽趁著宋義不防備,把他殺死在大帳裡。

隨後,為了安一撫部下,他在軍中發佈命令說:「宋義和齊國人一陰一謀反叛楚國,楚王密令我將他正法了。」

此時,諸位將軍都十分害怕項羽,沒有人敢抗命,於是他們就共同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的職務。

項羽立即派人追殺了宋襄,同時派桓楚向楚王報告相關情況。

懷王見事已至此,就任命項羽為上將軍,掌握了軍隊最高指揮權。

項羽殺掉宋義以後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為瞭解巨鹿之圍,他派遣當一陽一君、蒲將軍率領二萬士兵渡過漳水,救援巨鹿。

但是二位將軍並沒有取得預期戰果,趙國方面再次請求楚軍出兵。

項羽率領全部人馬渡過了漳水,渡河之後,把所有渡船都沉入水底,把做飯的鐵鍋等炊具也都砸爛了,並且燒掉了營帳,下令軍中只帶三天口糧,以此表明楚軍與秦軍決一死戰、毫不退卻的堅定決心。

楚軍士氣高漲,到達巨鹿以後便把王離的軍隊包圍了。

經過與秦軍的多次激戰,楚軍斷絕了秦軍的糧道,打垮了秦軍,殺死了蘇角,俘獲了王離,而涉間不肯投降楚軍,自一焚而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