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布衣天子(5):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在廣武談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布衣天子(5)

史記新讀

布衣天子(5)

廣武談判

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在廣武談判。

項羽要跟劉邦單獨決一雌雄,劉邦則羅列項羽的罪狀說:「當初我和你項羽一同受懷王之命,說定了先入關中者在關中為王,你違背了約定,讓我在蜀漢為王,這是第一條罪狀。

你假托懷王之命,殺死卿子冠軍宋義,自任上將軍,這是第二條罪狀。

你奉命援救了趙國,本應回報懷王,而你卻擅自劫持諸侯的軍隊入關,這是第三條罪狀。

懷王當初約定入關後不准燒殺擄掠,你卻焚燬秦朝宮室,盜挖秦始皇的墳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財物,這是第四條罪狀。

你強行殺掉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這是第五條罪狀。

你欺瞞秦軍,在新安活埋二十萬人,卻封賞他們的降將,這是第六條罪狀。

你把各諸侯的將領都封在好地方,卻趕走原來的諸侯王,使他們的臣下為爭奪王位而反叛,這是第七條罪狀。

你把義帝趕出彭城,自己卻在那裡建都,又侵奪韓王的地盤,把梁、楚之地並在一起據為已有,這是第八條罪狀。

你派人在江南秘密殺死義帝,這是第九條罪狀。

你為人臣子卻謀殺君主,還殺害已經投降的人,你為政不公,不守信約,不容於天下,大逆不道,這是第十條罪狀。

如今我率領義兵和諸侯們來討伐你,只讓那些刑徒就可以殺掉你,又何必勞累我來跟你挑戰呢?」

項羽十分惱怒,用一弩一機射中了劉邦。

劉邦被射中胸部,為了穩定軍心,劉邦卻捂著腳說:「這個強盜射中了我的腳趾!」劉邦因受箭傷而病倒,為了穩定軍心,張良硬是請他起來出去巡行,慰勞部隊。

漢軍因此軍心穩定,臨危不亂,個個對楚軍嚴陣以待。

楚軍終於沒能乘勢襲擊漢軍。

垓下決戰

隨著漢軍勢力逐漸強大,楚軍實力日益下降。

項羽害怕了,擔心打不過劉邦,就跟劉邦約定,平分天下,鴻溝以西的地方劃歸漢,鴻溝以東的地方劃歸楚。

項羽也送回了劉邦的家屬。

項羽罷兵返回東方,劉邦也想率軍回西方。

張良、陳平勸劉邦說:「現在楚軍兵疲糧盡,何不索一性一將他們一網打盡,等他們元氣恢復以後,再想戰勝他們就很難了。」

劉邦於是再次進兵追趕項羽,和韓信、彭越約定日期會合,共同攻擊楚軍。

等劉邦到達會師地點,韓信、彭越卻沒有來會合。

楚軍迎擊劉邦率領的漢軍,把漢軍打得大敗。

劉邦又逃回營壘,深挖壕塹固守。

劉邦採用張良的計策派使者封給韓信、彭越土地,使他們各自為戰,韓信、彭越這才前來會合。

公元前202年,劉邦和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

項羽最終戰敗自刎,漢軍平定了楚地。

因為楚懷王當初封項羽為魯公,魯人對項羽非常忠心,還為項羽堅守,不肯降服。

劉邦就率領諸侯軍北上,把項羽的頭給魯縣的父老們看,魯人這才投降。

劉邦見魯人對項羽如此忠誠,就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羽葬在穀城。

然後回師定陶,驅馬馳入齊王韓信的軍營,奪取了他的兵權。

劉邦稱帝

項羽敗亡後,諸侯將相們共同尊請劉邦稱帝。

劉邦說:「我聽說皇帝的尊號,只有賢能的人才能據有,我可承擔不了皇帝的尊號。」

大臣們都說:「大王從平民起事,誅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賞土地封為王侯,如果大王不稱皇帝尊號,人們對大王的封賞就都不會相信。

我們這班人願意以死相請求。」

劉邦辭讓再三,實在推辭不過,於是稱帝。

劉邦原定都洛一陽一,後來在劉敬、張良的勸說下,才定都長安。

他又分封功臣到各地做諸侯。

一次,劉邦在洛一陽一南宮擺設酒宴。

劉邦說:「列侯和各位將領,你們不能瞞我,都要說真心話。

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麼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麼呢?」

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一愛一護別人。

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一撫百姓,供給糧餉,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

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但卻能為我所用,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項羽雖然有一位謀士范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