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晉世豪傑(2):武公代晉兩年以後就去世了,太子詭諸繼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晉世豪傑(2)

史記新讀

晉世豪傑(2)

儲君風波

武公代晉兩年以後就去世了,太子詭諸繼位,這就是晉獻公。

獻公五年的時候,晉國興兵去攻打驪戎,得到了驪姬和她的妹妹,這兩人都是國色天香,長得十分漂亮。

獻公對這兩個美人十分一寵一愛一。

幾年以後,大臣士為勸諫獻公說:「原來的晉國還留有為數不少的公子,他們對您即位一直耿耿於懷。

您如果不殺死他們,將來恐怕會威脅到您的統治。」

獻公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便派人分頭誅殺這些公子。

同時,獻公還命人在聚這個地方修築了城邑,起名叫絳,並且把都城遷到了這裡。

為了逃避追殺,一群晉國公子便逃到了虢國。

一年後,虢國替他們出兵討伐晉國,但是沒有取勝。

獻公非常生氣,因此打算討伐虢國,而士為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勸他不要一操一之過急,要慢慢等待時機,獻公聽從了他的建議。

獻公十二年的時候,驪姬為他生下了兒子奚奇。

獻公十分一寵一愛一奚奇,便想廢掉原來的太子申生,改立奚奇為太子,為了把太子和其他的公子調離京城,以削弱他們的勢力,獻公便下令說:「曲沃是我祖先宗廟的所在地,蒲邑靠近秦國,屈邑靠近翟部族,都是軍事要地,如果不派出親信的人去鎮守這些地方,我很擔心那裡會出事,因此我打算讓我的兒子們前去鎮守。」

於是獻公就派太子申生駐守曲沃,公子重耳駐守蒲邑,公子夷吾駐守屈邑,而自己則與驪姬還有奚奇留守在絳城,並準備立奚奇為太子。

這時候,晉國上下已經都知道了太子將要被廢掉的消息。

太子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名叫齊姜,她很早就去世了,而申生的同母妹妹則是秦穆公的夫人。

重耳的母親是翟族狐氏的女子,而夷吾的母親則是她的妹妹。

在獻公的八個兒子裡,太子申生、公子重耳與夷吾都有賢能德行,一直受到獻公的賞識。

但是,等到獻公得到驪姬,並且生下了奚奇以後,跟這三個兒子的關係就越來越疏遠了。

申生帶兵

獻公十六年的時候,晉國成立了兩支一精一銳部隊。

獻公親自統率上軍,命令太子申生統領下軍。

接著,獻公又任命趙夙為車馬駕御者,畢萬擔任護衛,率軍先後攻滅了霍、魏、耿三個小一柄一。

班師回朝後,獻公替太子建築了曲沃城,把耿地賞賜給趙夙、魏地賞賜給畢萬,任命這兩個人為大夫。

這時候,大臣士為對申生說:「太子啊,看樣子您是不能夠繼位了。

國君把先君的都城封給了您,又給您安排了卿的職位,把您的祿位提高到了人臣的最高點,您還怎麼能夠繼位呢?看來國君已經聽從了別人詆毀您的讒言,所以您不如趕緊逃走,等大難降臨的時候再走就來不及了。

況且去做吳太伯那樣的人,主動把王位讓給別人,不也是很好嗎,而且還可以落個好名聲。」

對此番金玉良言,申生並沒有聽從。

一年以後,獻公派太子申生率軍討伐東山。

這時,大臣裡克向獻公進諫說:「大王,太子的職命是供奉宗廟的祭祀與社稷大祭時的祭祀品,並且早晚要侍奉、檢驗君主的飲食,所以被稱為塚子。

在君主出行的時候,太子要留守,所以被稱為監國;如果有專人留守,太子就隨可以從君主出行,這被稱為撫軍。

這都是古代的制度,不可以隨意更改。

統帥軍隊,就必須決斷策略,對軍隊發號施令,這是國君和正卿的職責,而不是太子的事情。

統率軍隊,在於控制、命令,如果要求太子向國君報告請示,他就失去了尊嚴;而他如果獨斷專行,那便是不孝。

所以,太子不可以統率軍隊。

所以大王您命令太子帶兵打仗是錯誤的安排。

請大王收回成命吧!」獻公詢問裡克說:「我有好幾個兒子,不知道應當立誰為太子,你說我該怎麼辦?」

裡克知道這是個棘手的問題,於是就選擇了沉默,並迅速地告退了。

後來,裡克遇見了太子申生。

太子問他說:「先生,大王是準備廢掉我嗎?」

裡克回答說:「您自勉吧!一柄一君讓您統率軍隊,只怕您不能完成任務。

又怎麼會廢掉你呢?您身為人子,害怕的應該是不孝,而不是不能被立為國君。

只要您嚴格地要求自己、不責怪他人,就可以避免災難了。」

幾天以後,獻公賞賜給了申生左右異色的偏衣,命令他率軍出征。

裡克則借口有病,沒有跟隨太子出征。

經過激烈的戰鬥,太子取得了討伐東山的勝利。

兩年以後,獻公又命令申生率軍討伐晉國的世仇虢國。

獻公先是派大臣荀息用屈地出產的名馬去賄賂虞國國君,請求他允許晉國通過虞國去進攻虢國。

虞君一方面貪圖利益,同時也懼怕晉國的勢力,就答應了晉國的要求。

接著太子申生就率軍進攻虢國,奪取了它的下一陽一城,太子為晉國的勝利付出了汗馬功勞。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