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1):按照父死子繼的規定,他的兒子張不疑承襲了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1)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11)

八年以後,張良去世,謚號為文成侯。

按照父死子繼的規定,他的兒子張不疑承襲了侯位,但是張不疑運氣不佳,在文帝五年因為犯了不敬的罪過,被廢除了封地與爵位。

當初,張良在下邳橋上遇見了那位送他《太公兵法》的老父,跟張良分別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消息。

十三年以後,張良跟隨劉邦路過濟北,果然在榖城山下見到了老父所說的黃石,就認為他是老父的化身,便將它帶了回去,作為最貴重的寶物來祭祀。

張良去世以後,家人將黃石一同葬入他的墓塚裡。

後人每逢掃墓,以及在伏日、臘日祭祀留侯的時候,也一同祭祀這塊黃石。

劉邦曾經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

據此,司馬遷認為張良大概是位身材高大、形象魁偉的人。

但是後來,等到司馬遷親眼見到張良畫像,才知道張良原來像婦人、美一女那般纖弱。

他便感慨孔子所說的以貌取人的缺漏。

少有大志

丞相陳平,是一陽一武縣戶牖鄉人。

他年輕時家境貧寒,但他喜歡讀書,家中有田地三十畝,他自己同哥哥陳伯住在一起。

陳伯平常任勞任怨地在家裡種地,卻非常支持陳平出外求學。

陳平長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有人開玩笑似地對陳平說:「你家裡那麼窮,吃了什麼長得這麼魁梧?」

陳平的嫂子心眼比較小,整天惱恨陳平不看顧家庭,也不在外掙錢養家,就到處宣揚說:「家裡這麼窮,也不過吃糠咽菜罷了。

有這樣的小叔子,不能養家餬口,還不如沒有呢!」陳伯聽到這些話,心裡對她非常不滿,二話不說,將她趕出了家門。

一次,陳平所居的裡社祭祀土地神,陳平做主持割肉的人。

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勻,百姓都認為很公平。

父老鄉親們互相讚歎說:「好,陳家孩子真會做分割祭肉的人!」陳平歎息說:「唉,假使讓我陳平主宰天下,也會像這次分肉一樣!」

陳平娶婦

陳平成年後,因為家裡比較窮,富有的人家沒有誰肯把女兒嫁給他,娶窮人家的媳婦陳平又感到羞恥,高不成低不就,因此陳平一直獨身一人。

過了好長時間,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先後嫁了五次人,結果丈夫都死掉了。

人們認為她有剋夫相,沒有人再敢娶她。

陳平卻對她情有獨鍾,一直想得到她。

陳平因為家貧,鄉中要是有人辦喪事,就去幫忙料理喪事,靠著早去晚歸多得些報酬以貼補家用。

一次,張負碰巧在喪家見到了他,相中了這個高大魁梧的年輕人,就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他。

喪事辦完以後,張負跟著陳平到了陳家,陳家住在靠近外城城牆的偏僻小巷子裡,家中十分貧困,破牆爛瓦,連大門都是用一領破席製成。

張負在門口來回轉悠,發現陳家門外卻有很多專為長者乘坐的安車留下的車轍,給人一種門庭若市的感覺,便感到陳平是個有才能的人,將來必定有大成就,心裡就打定了主意把孫女嫁給他。

張負回到家後,對他的兒子張仲說:「我打算把孫女嫁給陳平。」

張仲不解地說:「陳平又窮又不掙錢,全縣的人都恥笑他的所作所為,而你為什麼偏把孫女嫁給他?」

張負卻對他說:「像陳平這樣儀表堂堂的人,哪能會長久貧寒卑賤呢?」

張負最終說服了自己的兒子,將孫女嫁給了陳平。

因為陳平家裡窮,張家就借錢給他作聘禮,還給他錢來置辦酒宴娶親。

張負告誡他的孫女說:「不要因為陳家貧窮,就擺大小一姐的架子,侍奉人家時要時刻小心。

侍奉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

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家境逐漸好轉,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了。

初出茅廬

陳勝起兵後在陳縣稱王,派周市平定了魏國地區,立魏咎為魏王。

在此之前,陳平就已辭別哥哥陳伯,跟隨一些年輕人到魏王手下做事。

魏王聽說了他有過人才能,就任命他為太僕。

陳平幾次向魏王進言,魏王都沒有聽進去。

這時又有人妒忌陳平的才能,向魏王說他的壞話,魏王又將陳平逐漸疏遠。

陳平見到在這裡沒有什麼發展前途,還要處處受氣,只好逃離了這裡,投奔他方。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