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姜子牙的子孫們(2):齊襄公還是太子的時候,曾與公孫無知爭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姜子牙的子孫們(2)

史記新讀

姜子牙的子孫們(2)

襄公之死

齊襄公還是太子的時候,曾與公孫無知爭鬥。

襄公即位之後便開始報復公孫無知,降低了他的俸祿和車馬、服飾的等級,無知對此十分怨恨,發誓將來一定要報仇。

這也為以後齊國的內亂埋下了禍根。

有一次,齊襄公讓連稱和管至父戍守葵丘(今河南蘭考縣東),約定第二年瓜熟的時候派人去替換他們。

但到了第二年瓜熟時節已過的時候,襄公仍沒有派人去替換。

他們認為期限已經到了,便派人要求襄公旅行以前的諾言。

而襄公卻不答應。

兩人很生氣,就想和公孫無知聯合策劃叛亂。

公元前686年,襄公在沛丘打獵時遇見一頭豬,侍從說是彭生變的。

襄公大怒,就用箭射它,沒想到那豬竟然像人一樣站立起來喊叫。

襄公受到驚嚇,從車上摔下來,摔傷了腳,鞋子也掉了。

襄公回去後把管鞋的名叫茀的人鞭打了三百下,並把他趕出了宮殿。

無知、連稱、管至父等人聽說襄公受傷,認為機會來了,就帶兵來攻襲襄公。

正遇到茀,茀雖然剛受了襄公的鞭笞,但他對襄公依然十分忠心,所以他見到無知等人發動叛亂,就欺騙他們說:「你們不要慌,先不要進去以免驚動宮中,那樣就不容易再攻進去了。」

無知求勝心切,不相信茀的話,直到茀讓他驗看了自己的創傷後,他才相信。

然後經過籌劃,無知等人決定在宮外等候,讓茀先進去探聽消息。

茀入宮之後,就把無知等人發動叛亂的事告訴了襄公,襄公情急之下就藏在了屋門後。

無知等人在外面等了很久,見沒有消息,就衝進宮去。

茀和宮中的侍衛以及襄公的親信反攻無知等人,結果全部被殺死了。

無知跑進宮裡,四處尋找襄公,但是一直找不到。

正在納悶的時候,忽然有人見屋門下露著人腳,便懷疑襄公就藏在裡面,無知打開門一看,果然是襄公,二話沒說。

就一刀把他給一捅一死了。

襄公死後,公孫無知自立為齊國的國君。

王位之爭

無知即位之後,由於樹敵太多,很快就被怨恨他的人暗殺了。

此時襄公的幾個弟弟都因襄公迫害而在外逃亡,聽說齊國沒了國君,都趕著回來爭奪王位。

襄公的次弟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的女兒,因此他逃到了魯國,並得到管仲、召忽的輔佐。

三弟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得到了鮑叔牙的輔佐。

當時,魯國派兵護送公子糾返回齊國,並且讓管仲帶領軍隊守住莒國通往齊國的道路,以伺機殺死公子小白。

管仲在小白到達後,放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

小白假裝死去,管仲於是派人飛報魯國。

這樣一來,魯國護送公子糾的部隊就放慢了速度,六天之後才到達齊國,而小白此時已先入齊國,成為了齊國的國君,小白就是齊桓公。

管仲相齊

桓公即位以後,立即發動了對魯國的戰爭,以剿滅公子糾的勢力。

結果魯國的軍隊大敗,退路也被齊軍切斷了。

齊國寫信給魯國說:「公子糾是我的兄弟,我不忍親手殺他,請魯國將他處死吧。

召忽、管仲是我的仇敵,我要求你們把他們交給我,我要把他們剁成肉泥才甘心。

不然,我們就要派兵去圍攻魯國。」

魯國人很害怕,就殺死了公子糾。

召忽也自一殺而死,管仲要求將自己囚禁,前往齊國。

管仲到達齊國後,桓公想要殺死他,鮑叔牙說:「我有幸跟從您,現在您終於成為了國君,達到了至尊的地位,我已無法再幫助您提高了。

您如果只想治理齊國,有高傒和我也就夠了。

但是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業,沒有管仲是絕對不行的。

您可不能失去這個人才啊。」

於是桓公聽從了他的勸告,假裝召回管仲以報仇雪恨,實際是想任他為政。

管仲心知肚明,便要求前往齊國。

鮑叔牙前往迎接管仲,一到齊國境內的堂阜就給管仲除去刑具,讓他齋戒沐浴後會見桓公。

桓公馬上任命管仲為大夫,主持政務。

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共同治理齊國政事,組織五家連兵之制,開發商業、漁鹽的優勢,用以賑濟貧民,獎勵賢能,齊國人民都很高興,國力也日益強盛。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