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7):周亞夫是周勃最有出息的兒子,當還沒有被封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7)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17)

細柳營中

周亞夫是周勃最有出息的兒子,當還沒有被封侯,仍為河內郡郡守的時候,一位名叫許負的人為他相面,看了半天之後告訴他說:「您的一生跌宕起伏,三年以後將被封為侯,此後再過八年,您將位至將軍和丞相,掌握國家的大權,地位尊貴、責任重大,在群臣中可謂獨一無二。

但是再過九年,您會被餓死。」

周亞夫聽了之後,對他的話感到很可笑,懷疑地說:「我的哥哥已經繼承父親的侯位了,即使他去世了,他的兒子也理應繼位,我怎麼談得上封侯呢?再說了,既然我已經向您所說的那樣富貴了,怎麼最後會被餓死呢?這還得請教您。」

於是許負指著他的嘴說:「您的嘴邊有豎紋入口,這是被餓死的相貌。」

三年以後,亞夫的哥哥絳侯周勝之有罪而被廢除爵位,文帝打算從周勃的兒子中間選擇賢能之人來繼承他的封爵,眾臣都推薦周亞夫。

文帝封周亞夫為條侯,接續了他父親的爵位。

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舉入侵邊境。

天子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任命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任命河內郡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禦匈奴。

不久,文帝為了安定軍心,親自去慰問駐軍。

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天子的車駕都是直接地奔馳進入,營中從將軍到下屬軍官都是騎馬來迎進送出。

隨後,文帝到達了細柳軍營。

營中的將士都披掛著鎧甲、手持銳利的兵器,張開弓一弩一、拉滿弓弦,一副嚴陣以待的架勢。

天子的先導跑到營門前,但是守門軍士不讓他進入。

先導高傲地說:「天子就要到了!」而守門的都尉則不買他的賬,面不改色地說:「周將軍命令說『軍中上下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

過了不久,文帝車駕到達,但是照樣沒有面子,仍然不讓進入。

文帝沒有辦法,只好派遣使臣手拿著符節詔令周將軍說:「朕要進營慰勞軍隊。」

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

文帝想要坐車進入,守衛營門的軍官對文帝的隨從車騎人員說:「周將軍有規定,軍營之內禁止車馬奔跑,請你們步行進入。」

於是,文帝命令駕車者拉緊韁繩、緩慢行進。

到了中軍帳裡,周亞夫並沒有下跪參拜,而是手裡拿著武器,向文帝拱手說道:「陛下,身著甲冑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臣用軍禮來參見您。」

天子被周亞夫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動,面容變得十分莊重,手扶車前的橫木來向官兵們致敬。

隨後,天子派人向周亞夫致謝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各位將士保家為國辛苦了!」文帝慰問完畢,大駕離去以後,隨從的大臣們都對周亞夫軍中的行為感到驚訝,認為他實在是無法無天,大逆不道。

而文帝則不這麼認為,他開導大臣們說:「你們不懂,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我在霸上、棘門軍營中看到的狀況,如同兒戲一般。

要是真打起仗來,他們的軍隊很有可能遭受襲擊,將士很可能被俘虜,到時候只能會一敗塗地。

至於周亞夫,戒備森嚴,訓練有素,敵人怎麼可能進犯他呢!」文帝對周亞夫稱讚了很久。

一個多月以後,三支駐軍都被撤防。

文帝任命周亞夫為中尉,主管京畿地區的防務。

平定叛亂

文帝將要去世的時候,告誡太子說:「國家如果發生急變,周亞夫是真正可以擔當領兵重任之人。」

文帝去世以後,景帝即位,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

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叛亂。

周亞夫以中尉的身份代理太尉職務,率軍東進去鎮壓叛軍。

他趁機親自向景帝請示說:「楚兵勇一猛輕捷,我軍難以與之正面交戰。

希望您允許我暫時放棄梁國,派兵切斷叛軍的運糧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制一服他們。」

景帝對他言聽計從,批准了這一作戰方略。

周亞夫調集大軍到達滎一陽一以後,吳國的軍隊正在攻打梁國。

梁國危急,派使臣向中央求援。

而周亞夫卻領兵向東北行至昌邑,挖好了深溝、築好了高壘,堅守不戰。

梁國幾乎天天派遣使者向太尉求援,而周亞夫則從整體戰局考慮,認為堅守有利,不肯前去救援。

於是梁王上書天子,景帝沒有辦法,派出專使來到軍中,命令周亞夫出兵援救梁國。

周亞夫抗命不從,仍然堅守壁壘、不肯出兵。

同時,周亞夫派遣弓高侯等人率領輕騎兵截斷了叛軍後方的運糧道路。

吳國叛軍缺少糧食,面臨飢餓,便屢次派人來挑戰,而周亞夫卻始終沒有應戰。

一天夜間,漢軍營中驚亂,原來是漢軍互相之間因為誤會而發生的摩一擦,亂兵一直打到了太尉營帳下,而周亞夫卻十分鎮定,始終安臥不起。

很快,軍中恢復了秩序。

一天,吳軍向漢軍營壘的東南角奔來,做出了打算進攻的架勢,而周亞夫則命令將士防備營壘西北邊。

不久,吳國的一精一兵果然襲擊漢軍營壘西北邊,但是由於漢軍佈防嚴密,叛軍沒有得逞。

後來吳軍糧草斷絕,開始撤退。

周亞夫見時機已到,立即派出一精一兵追擊,大敗叛軍。

吳王劉濞撇下他的大部隊,率領幾千名一精一壯親兵逃亡,到江南的丹徒自保。

漢軍乘勝追擊,俘虜了全部叛軍,使他們歸順朝廷,又懸賞千金來捉拿吳王。

一個多月以後,越族人斬取了吳王人頭,前來領賞。

平亂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漢軍從出兵到防守再到進攻,以至最後勝利,總共歷時三個月的時間。

至此,將領們才意識到太尉的計謀完全正確。

但是由於這次平叛,梁王卻與太尉結下了怨仇。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