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他們又各不相同,相互對峙。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

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1)

他們有著共同的根。

他們又各不相同,相互對峙。

持續不斷的內耗,使他們最終從歷史上消失。

趙人的源起

趙人與位於西部邊陲的秦人一樣,都是遠古時期顓頊大帝的後裔。

他們的祖先中衍曾經給殷帝大戊駕御馬車。

中衍的後代蜚廉有兩個兒子,叫做惡來和季勝。

惡來是商朝末代君王紂王的大臣。

他這個人是非不分,為了博得主子歡心,幫著紂王幹了不少倒行逆施的壞事,所以在周武王姬發領導的反商戰爭中被殺。

惡來的後人就是秦人的祖先。

季勝是惡來的弟弟,他與自己的哥哥截然相反,品行端正,知書答禮,不僅沒有受到惡來的連累,反而受到了周王室任用。

季勝的後人便是趙人的祖先。

季勝有一個兒子叫孟增,他繼承了自己父親的美德,因此受到當時周成王的一寵一幸。

周成王為了表示對他的讚賞,把皋狼(今山西離石北)這個地方賜給他做采邑,孟增從此又被叫做宅皋狼。

宅皋狼生下了衡父,衡父生下了造父。

造父是趙人歷史上一個及其重要的人物。

他承襲了先人爵位,並受到周穆王的賞識。

更為重要的是,他繼承了先人善於駕車的本領。

他的技術出類拔萃,駕起車來風馳電掣,無人能及。

特別是在作戰時能夠駕車衝鋒陷陣,所向披一靡一。

他也借此飛黃騰達,成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人物。

造父還搜羅了天下名馬,品評它們的一毛一色、訓練它們的力量,並對它們進行系統馴養。

他在桃林(今山西芮城一帶)尋找到了馬中的著名品種——驊騮、綠耳,將它們獻給了周穆王,為天子駕車。

周穆王從未見過這樣好的寶馬,心裡自然對造父十分讚賞。

他也從別的大臣那裡聽說了造父家族祖傳的駕車技術,對他更是刮目相看,決定委以重任,便讓造父為自己駕車。

有一次,周穆王帶領軍隊巡狩西方,與當地西王母在瑤池對酒當歌,天天過得樂不思蜀,甚至連歸期都給忘記了。

這使生活在今江蘇西部洪澤湖一帶的徐人部落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很早就不滿周王朝統治,一心想尋找機會進行叛亂。

這次便在其首領徐偃王率領下進行反叛。

周穆王在西方得知國內發生叛亂,這才如夢方醒,絞盡腦汁地想辦法來應對。

面對危急的形勢,周穆王認識到當前的唯一辦法便是趕緊返回國內,只有親自出面才能挽回時局。

下了決定後,他便命令隨來的造父駕馳千里馬,馬不停蹄地將他護送回鎬京。

回到都城後,周穆王臨危不亂,迅速組織了平叛力量,在各個諸侯的幫助下,他親自率領軍隊向徐偃王發動進攻。

叛軍由於在叛亂中燒殺一婬一掠,荼毒生靈,早已不得人心,在周軍連續打擊下很快就潰散了。

這次叛亂也隨之被平息了。

周穆王得勝後,在朝廷上對文武百官進行論功行賞。

他此時自然不會忘記那位千里迢迢獨自護送自己回國的造父,為了表示對造父的感激之情。

周穆王便把今山西洪洞北一帶的趙城作為他的采邑。

造父後來就乾脆把整個宗族都遷居到趙城,也因此把趙作為自己的姓氏。

叔帶歸附晉國

自造父受封趙城起,趙人一直生活在趙城一帶。

奄父是造父的五世孫,他也繼承了先人善於駕車的技術,為當時的周宣王駕御馬車,並在公元前789年周王室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救了宣王的一性一命,立下了大功。

世代有功的趙氏家族本應該在周王室裡繼續顯赫下去,但是,到了奄父的兒子叔帶在位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從周宣王在位的中晚期起,由於統治不力,周政權出現了腐朽、衰落的趨勢。

到了周幽王在位時,王室更加敗落,已經接近了亡國邊緣。

與此同時,位於今山西西部、汾河下游的封國晉卻日漸興盛,它地處趙城與鎬京之間。

當王室衰微、諸侯逐漸強大時,與戎狄等少數民族勢力範圍臨近的趙人,只有依附同屬於華夏族的晉人,才能讓自身延續發展下去。

他們的首領叔帶審時度勢,為了使自己的族人過上安穩日子,義無返顧地率領族人脫離周王室控制,歸附了晉人,為晉文侯效力。

此後,趙氏宗族在晉國勢力的保護下逐漸興盛起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