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2): 後來,魏惠王打算實行仁義治國方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2)

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12)

後來,魏惠王打算實行仁義治國方案,但他卻不幸病逝了。

如耳救衛

魏哀王八年,魏國興兵討伐衛國,進展順利,接連攻佔了邊境上兩座城市。

衛君對此感到憂心忡忡,寢食難安,整天會同大臣考慮退敵之策。

這時候,有個叫如耳的賢士前來會見衛君,十分自信地對他說:「大王不要擔心,請您派我出使魏國,我不僅可以讓魏軍撤走,並且罷免魏國成陵君的職位。」

衛君聽了之後喜上眉梢,如釋負重,高興地對他說:「先生果真能夠做到的話,我願意世世代代用國家來侍奉您。」

於是,如耳開始實施他的策略,他先是去會見成陵君,對他侃侃而談:「從前,魏國討伐趙國,切斷了羊腸扳道,攻佔了瘀與,諸侯們約定割裂趙國。

而趙國並沒有因此滅亡,這是由於魏國是諸侯的盟主,它存有寬善之心。

現在,衛國遭受魏國打擊,瀕臨滅亡,將要向西請求臣屬於秦國,以此來挽救自己的危難。

我看與其由秦國來寬釋衛國,不如由魏國來寬釋衛國。

這樣的話,衛國一定會永遠感激魏國,您認為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啊?」

成陵君聽了之後仔細考慮了一番,認為如耳的話有理,便滿口答應下來。

如耳見這邊的事情擺平之後,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去會見魏王,對他說:「大王,在下曾經去朝見過衛君。

衛君原本是周王室的分支,它雖然是個小一柄一,但是國內有很多寶器,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現在,衛國雖然迫於危難,但仍然不肯獻出那些寶器,因為他們心裡認為進攻衛國或者寬釋衛國,都不由您說了算。

因此,它縱然獻出寶器,那也一定不會落到君王您的手裡。

在下私下裡認為,那些首先向您建議寬釋衛君的人,必定是接受了衛國的賄賂。」

魏王認為如耳言之有理,細心觀察國內那些主張寬釋衛國的人。

如耳離開後不久,成陵君回國,按照如耳的話來遊說魏王,讓他放棄攻打衛國。

魏王聽完他的話,便停止了對衛國的用兵,但同時也認為他肯定接受了衛國的賄賂,就罷免了成陵君的職務,決定終身不再見他。

衛國也因此得到了保全。

蘇代遊說

魏哀王九年,魏國與秦國在臨晉會盟。

魏國聲望大增,張儀、魏章等一些有志之士都來歸附魏國。

不久,魏國的相國田需去世,楚國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恐慌,害怕張儀、犀首、薛公等人做了魏國相國會對自己造成不利。

於是,楚國令尹(相國)昭魚對蘇代說:「田需死了,我擔心張儀、犀首、薛公其中的一人繼任魏相,這樣對我們楚國大為不利啊!」蘇代同意他的看法,便問他說:「那麼,您認為誰繼任魏相會對楚國有利呢?」

昭魚回答說:「我想讓魏國的太子繼任魏相。」

蘇代聽了之後自告奮勇地說:「我願意為您北上遊說,來達成您的心願。」

不久,蘇代到達魏國,朝見了魏王,魏王知道蘇代是個有名的賢者,同他就國家大事攀談起來。

蘇代趁機對他說:「大王,在下剛從楚國來,聽說它的相國昭魚十分憂慮,仔細一打聽,原來是擔心張儀、犀首、薛公三人中其中一人繼任魏相。

我私下裡認為,他的這個憂慮是完全沒有必要。

您是位賢明的君主,應當清楚相國人選。

如果張儀繼任,一定偏向秦國而損害了魏國。

如果犀首繼任,一定偏向韓國而損害了魏國。

如果薛公繼任,一定偏向齊國而損害了魏國。

相國人選事關重大,而且這些人一旦任相都會對魏國不利,您是不會隨便任命這些人的。」

魏王聽了蘇代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打消了任用他們三人的想法,接著又進一步向他詢問相國的最佳人選。

蘇代見機會來了,偷偷一笑,就向他建議說:「您的太子才德兼備,因此我認為您應當任命太子為相國。

這樣的話,那三個人都認為太子不會長期的擔任相國,便都會盡力說服各自的故國來侍奉魏國,為自己將來接替相國職位積累資本。

魏國憑借自身的強大,再加上其他三個大國的輔佐,一定會安寧無事。」

魏王對他的話深信不疑,果真任命太子為魏國相國。

這樣,昭魚的擔心就被解除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