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齊國派人對魏王說:「齊國願把宋國的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

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

蘇代經過魏國時,魏國替燕國拘留了蘇代。

齊國派人對魏王說:「齊國願把宋國的土地封給秦國的涇一陽一君,然而秦國一定不敢接受。

因為秦國並不認為,通過齊國的幫助輕易得到宋國的土地是件好事,其實說白了秦國根本不相信齊王和蘇先生能真的將土地送給秦國,相反會以為是一個陷阱。

現在如果齊國和魏國為了蘇先生把兩國的關係搞僵了,不和睦到這樣嚴重的地步,那麼齊國為了國家安全就不會再欺騙秦國了,反而會真誠地拉攏秦國,涇一陽一君就真的能得到宋國的土地,齊國和秦國也就聯合起來了,這樣對對魏國是不利的。

因此大王不如讓蘇先生東歸齊國,這樣,秦國一定會懷疑齊國,也不會再相信蘇先生了。

齊國和秦國就不能達成合作,而其他的國家對齊國也會很惱怒,這樣一來討伐齊國的形勢也就形成了。」

魏國於是就釋放了蘇代。

蘇代前往宋國,宋國友好地接待了他。

齊國攻打宋國,宋國地處在中原地區,各諸侯國都想吞併。

宋國危急之時,蘇代就送信給燕昭王,勸他趁齊國惹下眾怒之際,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對付齊國。

燕昭王認為他的信講得很有道理,說道:「先王曾經對燕國有恩,子之叛亂的時候,蘇氏兄弟離開了燕國。

燕國想向齊國復仇,沒有蘇氏兄弟是不行的。」

燕昭王於是召見蘇代,又一次友好地接待他,跟他商議攻打齊國的事。

終於齊國被打敗,齊湣王也出逃了。

很久以後,秦國邀請燕王到秦國去。

燕王打算應邀前往,蘇代卻勸阻他,蘇代用各國的境遇,來說明秦國奪取天下靠的是,用公然的暴力強迫各諸侯國臣服於它,而從燕國和趙國到秦國去的人回來後,都勸說自己的國君向秦國稱臣,對秦國效忠,這令我十分憂慮,大王此次去只怕也是一個陷阱。

燕昭王聽了蘇代的進言,於是取消了秦國之行。

蘇代再一次在燕國受到重用。

燕國同樣派蘇代去遊說各諸侯國訂立盟約、合縱相親,有的國家遵從了,有的國家沒有遵從。

但天下人從此推崇蘇氏兄弟所倡導的合縱盟約,蘇代和蘇厲都能享盡天年,名揚諸侯。

矢志不渝

張儀是魏國人。

當初曾和蘇秦一起拜鬼谷子先生為師,共同學習遊說之術。

蘇秦自認為自己的才學比不上張儀。

張儀完成學業後,就去遊說諸侯各國。

他曾陪著楚國的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都懷疑是張儀偷的,說:「張儀家境貧窮,品行也不好,一定是他偷了丞相的玉璧。」

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並痛打了幾百下,嚴刑拷打。

但張儀始終沒有承認自己偷過東西,他們最後只好把張儀釋放。

張儀的妻子得知後,撫一摸一著張儀的滿身傷痕,又悲又恨地對張儀說:「唉!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張儀卻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著說:「舌頭當然還在呀。」

張儀說:「只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

智激張儀

當時,蘇秦已經說服了趙王,正在遊說各國締結合縱聯盟,蘇秦料到,趙國作為合縱抗秦的盟主,勢必要被各諸侯國視為眼中釘,列為首要進攻的目標。

如果秦國對趙用兵,必將破壞剛剛建立的列國合縱,便想派人遊說秦惠王,使其暫緩出兵。

趙國盡避頗有文臣武將、策士遊客,但蘇秦篩來選去,覺得無一人中意。

於是他想到了同窗張儀,他深知張儀的為人,請將不如激將,於是他叫來手下的家臣,叮嚀囑咐了一番,便打發他去了。

派去的人尋機接近張儀,暗示道:「當初,先生與蘇秦交誼至深,現今蘇秦仕途亨通,您何不前去求見,藉以實現平生宏願。」

張儀正苦於懷才不遇,當然希望得到同窗地提攜,便決定投奔蘇秦。

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拜見蘇秦。

蘇秦在此前就叮囑門前侍衛不給張儀通報,讓他在門前逗留了好幾天,張儀欲進不得,欲退不能,左右為難,心裡很是煩躁。

度日如年地又熬過了幾日,蘇秦這才接見了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