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1):武王說:「唉!上天默默地安定百姓,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1)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11)

武王以前就聽說過箕子的美名,所以滅亡商朝後,他便親自去訪問箕子。

武王說:「唉!上天默默地安定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我卻不知道上天定民的常理次序,先生您說該怎麼辦呢?」

箕子回答說:「早先鯀堵塞大水,擾亂了上天五行的規律,因此上帝大發雷霆,就敗壞了天道大法九類的常理,鯀也因此而被殺死。

大禹興起以後,恭敬地侍奉天神,於是上天就賜給禹主持天道的九種大法,常理才因此重新有了順序。」

武王聽完箕子的一番陳述,非常感激,就把朝鮮封給他,沒有讓他做自己的臣民。

後來,箕子朝拜周王,經過故都殷墟,看到昔日殷朝的宮室全都毀壞坍塌了,到處長滿了鬱鬱蔥蔥的禾苗。

箕子十分悲痛,想大哭一場,但又怕隨從的人告訴武王招來武王的不滿,所以只能小聲地哭泣。

箕子觸景生情,於是就作了《麥秀》這首詩,詩中說:「麥芒尖尖啊,禾苗綠油油。

那個小子啊,不和我友好!」詩中所說的小子,就是紂王。

商的遺民聽到這首詩,都暗暗垂淚,為他和已經滅亡的故國感到無限悲傷。

兄弟相讓

宋宣公在位的時候,和他的弟弟和非常要好。

宣公的太子名叫與夷,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得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臨終的時候他留下遺言說要把王位讓給弟弟和。

他說:「父親死了,兒子繼位,哥哥死了,弟弟繼位,這是天下普遍的道義,況且和非常賢能,所以我決定立他為國君。」

和多次謙讓,不忍即位,可是最後實在推脫不過,便繼承了王位。

和就是宋穆公。

宋穆公在位九年。

公元前720年,他感到大限已至,活不了多久了,就對大司馬孔父說:「先君宣公捨棄太子與夷而把君位讓給我,這樣的恩德我一輩子都不能忘懷啊。

所以我死後,你們一定要擁立與夷為國君。」

孔父卻說:「可是大臣們都希望立您的兒子公子馮啊!」穆公說:「不要這樣做,我絕不能辜負了宣公啊。」

為了減輕與夷即位的壓力,穆公把馮派遣到了鄭國並讓他居住在那裡。

穆公去世後,他的哥哥宣公的兒子與夷即位,這就是殤公。

當時的君子聽說這種情況後,評論說:「宋宣公可以算是知人善任了,立自己的弟弟為國君,這樣既保全了道義,又最終讓自己的兒子享有國家。」

南宮萬亂政

南宮萬是宋湣鮑的大臣。

公元前682年夏天,宋國派南宮萬率軍討伐魯國,結果南宮萬不但沒有取勝,反而被魯國活捉。

在宋人的苦苦請求之下,魯國人才放了他,南宮萬最終得以回到了宋國。

公元前681年秋天,宋湣鮑與南宮萬玩博戲取樂。

南宮萬這個人平時脾氣就非常急噪,所以不知不覺就和湣鮑爭了起來,湣鮑很生氣,就侮辱他說:「你有什麼資格和我爭啊?最初我很敬重你,而你當時只不過是魯國的一個俘虜。」

南宮萬勇一猛健壯,力大無比,他對湣鮑這樣侮辱他感到痛恨無比,於是抓起身邊的棋盤就把湣鮑打死了。

大夫仇牧聽說這件事,覺得南宮萬實在是大逆不道,天理難容,就帶著武器來討伐他。

南宮萬毫不示弱,奮力迎擊仇牧,結果仇牧撞到門框上撞死了。

接著,南宮萬又殺死了太宰華督,改立公子游做了國君。

各位公子見形勢對自己十分不利,就紛紛逃奔到了蕭邑,公子御說則逃奔到亳。

南宮萬的弟弟南宮牛帶領軍隊包圍了亳。

這年冬天,蕭邑大夫和宋都逃來的公子們聯合擊敗了南宮萬,並殺死新立的國君公子游,而立湣鮑弟弟御說為國君,這就是宋桓公。

南宮萬失敗後則逃奔到了陳國。

宋國想把南宮萬徹底除掉,就派人賄賂了陳,陳國人巧使美人計用醇酒灌醉了南宮萬,然後用皮革把他裹上,送回了宋國。

宋國人對南宮萬施以了醢刑(將人剁成肉醬的酷刑)。

南宮萬終於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了代價。

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去世了,宋國便想借此機會與各諸侯盟會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前639年春天,宋襄公向楚國提出了會盟請求,楚人答應了他。

公子目夷卻進諫說:「大王,像咱這樣的小一柄一也爭當盟首,必然會招致其他諸侯國的猜忌,我們不如取消會盟的計劃吧。」

襄公聽不進目夷的勸告,依然按計劃在這年秋天在盂與諸位諸侯聚會結盟。

目夷說:「國君的欲一望這麼強,大概災難已經不遠了!」結果正像目夷預料的那樣。

在聚會期間,楚國拘捕了宋襄公,接著便率領大軍討伐宋國。

冬天,諸侯再次在毫相會,楚釋放了宋公。

衛國大夫子魚卻說:「災禍還沒有結束呢。」

公元前638夏天,宋國討伐鄭國,子魚說:「現在災禍終於來臨了。」

秋天,楚國為了援救鄭國而討再次伐宋國。

襄公要出戰,子魚進諫說:「上天拋棄商很久了,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你可千萬不要出戰啊。」

到了冬天,十一月,襄公在泓水與楚成王作戰。

楚軍當時要渡河才能作戰,當正渡到一半的時候,目夷就勸襄公說:「敵人勢力強大而我們人數較少,硬打咱們是打不過他們的。

所以我們要趁他們渡河時攻打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取勝把握。」

襄公不聽目夷的意見,對他說:「趁別人正過河的時候去攻打人家,這樣做是不合禮節的,我們不能這樣做,還是等他們過了河再說吧。」

等到楚軍渡完河還未排列成陣勢時,目夷又建議說:「大王,現在也可以攻打了,要是再不打可就沒有機會了!」襄公卻仍然說:「現在也不行,等他們排好陣勢再打吧。」

於是宋軍就一直等楚軍排好了陣勢才出戰。

結果宋軍被打得一敗塗地,襄公的大一腿也受了傷。

宋國人都非常怨恨襄公,而襄公辯解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陣勢的軍隊,這是先人內規定的禮節,我又怎麼能違背呢?」

子魚反駁道:「打仗勝了就是功勞,說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麼用呢!如果真的按襄公說的做,就去當奴隸服侍別人算了,還打什麼仗呢?」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