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孔子推崇的時代(8):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共和行政」。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孔子推崇的時代(8)

史記新讀

孔子推崇的時代(8)

「國人暴動」之後,召公和周公共同治理朝政,號「共和」。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共和行政」。

過了十四年,周厲王死在彘地。

這時太子靜也已在召公家長大成一人,召公和周公就一起立他為王,這就是宣王。

宣王即位之後,由周公和召公一起輔佐,修明政事,師法各位先王的遺風,諸侯又開始尊奉周王室。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即位後,十分一寵一愛一一個叫做褒姒的女子。

關於褒姒的來歷,還有一段神異的故事。

夏代末年,有兩條神龍降落在夏帝的宮廷,說:「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王。」

夏帝不知如何對待它們,就進行占卜。

卜者認為二物不吉,讓夏帝把它們的唾液收藏起來,才能夠化凶為吉。

夏帝於是擺設出祭物,書寫簡策,向二龍禱告。

二龍留下了唾液後忽然消失。

夏王讓命人用木匣把龍的唾液收藏了起來。

夏亡之後,這個匣子傳到了商代,商亡之後,又傳到了周朝。

接連三代,從來沒有人敢把匣子打開。

周厲王對此事十分好奇,就命人將匣子打開觀看。

結果龍的唾液淌到了殿堂上,怎麼也清掃不掉。

周厲王就命令一群女人,赤身一裸一體對著唾液大聲呼叫來驅邪。

那唾液竟然變成了一隻蜥蜴,爬進了厲王的後宮。

後宮有一個剛剛換牙的七八歲的小爆女,碰到了那只蜥蜴。

等那個宮女在長到十五歲的時候,竟然未婚先孕,沒有丈夫就生下了孩子。

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

被扔掉的孩子恰巧被一對逃亡的夫婦撿到。

他們念她可憐就將她收養,一起逃到了褒國。

後來褒國人得罪了周朝,就把被小爆女扔掉的那個女孩獻給幽王,以求贖罪。

因為當初這個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國獻出的,所以叫她褒姒。

褒姒不一愛一笑,幽王為了博她一笑,想盡了一切辦法,但褒姒仍然難得一笑。

周幽王為討她的歡心,就點燃了預示敵人來犯的烽火。

諸侯見到烽火,全都趕來救援,但到達之後,卻不見敵寇,亂作一一團一。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再前去了。

平王東遷

周幽王一寵一愛一的褒姒為幽王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伯服。

在此之前,周幽王的王后已為幽王生下一子,名叫宜臼。

宜臼早已立為太子。

幽王為了顯示對褒姒的一寵一愛一,就廢掉王后和太子,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幽王的舉動,惹怒了前王后的父親申侯。

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部落一起攻打幽王。

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的救兵。

但諸侯們沒有人再派兵救援。

申侯就把幽王殺死在驪山(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縣城南)腳下,俘虜了褒姒,把周的財寶席捲一空。

於是諸侯都向申侯靠攏,他們共同擁立幽王從前的太子宜臼為王,這就是平王。

平王即位之後,為躲避犬戎的侵擾,把國都遷到了東都洛邑。

平王時,周王室日益衰微,各諸侯以強並弱,齊國、楚國、秦國、晉國勢力開始逐步強大起來。

王室衰微

周代最後一個天子周赧王時,周的領地分裂為東周、西周兩個小一柄一。

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不得不在各大諸侯之間周旋,以求保全自己狹小的國土。

公元前307年,秦國攻打楚國的宜一陽一(在今河南省宜一陽一縣西)。

楚國以為周暗中幫助秦國,所以想進攻周。

蘇代為周遊說楚王說:「您怎麼知道周是幫助秦國?那些說周幫助秦國比幫助楚國更出力的人,是想讓周投到秦國方面去,所以人們都把周、秦放在一起說『周秦』啊。

周人明白了自己無法解脫,就一定定會投向秦國一方,這真是幫助秦國取周的妙計呀。

現在,即使周為秦出力,您也要好好待他;不為秦出力,您仍然得好好待他。

這樣,才能讓它與秦疏遠。

周與秦絕了交,就一定投向楚國的。」

楚王方才聽從了他的建議。

秦國想通過兩周之間的地區去攻打韓國,就向東周和西周借道。

周擔心借道秦國會得罪韓國,不借又會得罪秦國,感到左右為難。

有人對周君說:「為什麼不派人去見韓公叔呢?到時就對韓公叔說:『秦國敢穿過周地去攻打韓國,是由於信任東周。

您為什麼不給週一些土地,並派出人質前往楚國呢?』這樣,秦國一定會懷疑楚國,不相信周君,也就不會攻打韓國了。

您再派人去對秦國說:『韓國非要給我們週一些土地,想以此來讓秦國懷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

』秦國也就不能阻止周接受韓國的土地。

這樣就既得到了韓的土地,又能得到秦國的諒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