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晉風雲(2):公元前661年,趙夙參加了晉國兼併霍、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晉風雲(2)

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2)

趙夙是叔帶的五世孫,晉獻公時他因作戰勇一猛當上了將軍,並為晉獻公駕車。

公元前661年,趙夙參加了晉國兼併霍、魏、耿三個氏族的戰爭。

晉軍憑藉著強大軍事實力,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勇往直前,所向披一靡一,把這三個氏族全部兼併了。

霍公求甚至逃到了齊國去避難。

但此後,晉國卻不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河水乾涸,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

晉獻公心急如焚,專門命人占卜災禍原因,結果發現是霍地的一座霍太山在作祟。

於是,晉獻公趕緊派遣趙夙出使齊國,把逃亡在外的霍君請了回來,又恢復了他的爵位,讓他主持霍太山祭祀事務。

從此之後,晉國果然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由於趙夙功績卓著,晉獻公把耿(今山西河津南)這個地方賞賜給他作為采邑。

趙夙通過自己努力奮鬥,一躍成為了晉國的卿大夫。

這也是趙氏宗族歸附晉國後受到的首次分封。

趙衰佐重耳

趙衰字子余,是趙夙的孫子。

當時,晉獻公一寵一幸驪姬一娘一娘一和她的兒子奚齊,甚至打算改立奚齊為太子。

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均不同程度遭到疏遠。

三人後來被派去戍守邊地。

趙氏宗族在當時已經成為了名門望族,並對政局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面對著晉國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趙衰用占卜方法決定趙氏宗族的政治傾向。

結果是:跟隨晉獻公或是申生、夷吾等公子是不吉之兆,而跟隨公子重耳為吉兆。

趙衰對占卜一向是深信不疑,就毫不遲疑加入了重耳的政治陣營。

此後,晉國發生了著名的驪姬之亂,公子重耳被迫逃往他外祖父所屬的翟人部落避難,趙衰也跟隨他前往,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翟人一次在征伐薔咎如部落(在今河南安一陽一西部地區)的戰爭中,虜獲了兩名女子,於是便把其中年輕一點兒的那個配給重耳做妻子,把年長一點兒的那個配給趙衰做妻子。

趙衰與他的這個妻子生下了趙盾。

而當初在晉國時,趙衰業已有了妻室,並生下了三個兒子趙同、趙括與趙嬰齊。

五年後,晉獻公死去,晉國緊接著發生內亂。

晉人迎立夷吾為新國君,即晉惠公。

惠公知道公子重耳是個人才,胸有大略,怕他與自己為敵,危及自己的王位,便派人去刺殺他。

重耳得到消息後,趕緊和趙衰等人商議對策,經過周密分析,認為各個諸侯君主中只有齊桓公有志於霸業,善於招撫優待諸侯、賢士,可以到他那裡去避難。

於是一行人便留下他們的妻子、兒女,離開了生活十二年的翟地,前往齊國。

一路上日夜兼行,途中經過五鹿(今河南南樂西南),重耳一行人已是疲憊不堪、饑一渴難耐,再也走不動了,便停住腳步稍作休息。

這時發現路邊田地裡有個老農夫在耕作。

重耳便讓人向老農夫討要些吃喝。

老農夫見來人頤指氣使、態度強硬,顯然是一群落破貴族,便想羞辱他們一番。

他將土塊放在食器裡,「進獻」給這些「貴族」。

重耳和他的那班隨從看到之後大怒,想要教訓一下這個老傢伙。

趙衰卻急忙制止住重耳,勸導他說:「老農夫向您進獻土塊,意在祝願您早日封疆受土,您應當恭敬的揖拜接受啊!」重耳聽了他的話之後,看看自己現在落魄樣子,怒氣頓時消解,喜悅之色漸上眉梢,很正式的地接受了這個「禮物」,並對老農夫致以謝意。

休息片刻後,一行人繼續趕路。

到達齊國後,齊桓公也早已聽說過重耳的賢能,因此對他非常尊重,以禮相待,並將宗族女子許配給他做妻子。

兩年後,桓公死去,齊孝公繼位,齊國政局開始動盪,國勢衰微,並屢次遭受其他諸侯侮辱。

而此時的重耳整天沉湎於安逸、奢侈的生活,上進心大為衰退,絲毫沒有離開齊國、另謀發展的意圖。

趙衰、狐偃等隨從賢士認為,這樣發展下去,重耳政治集一團一必定會分崩離析。

於是幾人便與重耳的齊國妻子合謀,實施了一個「膽大包天」的計劃。

他們私下整飭好行裝,在一次宴會上有意把重耳灌醉,然後極為果斷地將重耳抬上馬車。

重耳喝的昏天暗地,爛醉如泥,被他們秘密、迅速地帶離開齊國都城。

跑了很遠之後,重耳酒也逐漸醒了,在發現了手下的「不忠」行為後勃然大怒,甚至一操一起身邊的戈想要殺人洩憤。

趙衰、狐偃等人對他陳說利害,而且不辭而逃已成事實,重耳只好作罷,又跟他們一起重新開始了流亡生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