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2):楚國滅掉蔡國三年以後,楚公子棄疾又發動了叛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2)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2)

蔡國再亡

楚國滅掉蔡國三年以後,楚公子棄疾又發動了叛亂,殺害了他的國君靈王而奪得了王位,這就是楚平王。

為了繼續管理自己原來在蔡國的封地,平王就派人找到了蔡景侯的小兒子廬,擁並立他做了蔡君,這就是蔡平侯。

同一年,楚國又恢復了陳國的獨立地位。

楚國之所以恢復這兩個國家,是因為平王剛剛即位,政權不是很穩定,所以他就想拉攏各位諸侯來幫助自己維持國家安定。

蔡平侯身一體不是很好,所以在位九年以後就去世了。

之後,原來蔡靈侯的孫子東國打敗了平侯的兒子而奪取了君位,這就是悼侯。

三年以後,悼侯也去世了,他弟弟昭侯申又繼承了王位。

昭侯即位第十年的時候,有一次他去朝見楚昭王,並且帶去了兩件美麗貴重的裘皮衣,他把其中一件獻給了楚昭王,另一件則穿在自己身上。

楚國令尹(丞相)子是個十分貪婪的人,他見到蔡昭侯身上的裘皮衣,非常喜歡,便企圖得到它。

但是昭侯自己對那件大衣也非常珍視,所以就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子常非常生氣,便向楚昭王進讒言來誣陷蔡昭侯。

楚王平時非常一寵一信子常,結果就聽信了子常的話,把蔡昭侯扣留在了楚國。

蔡昭侯得知自己被扣留原因以後,只好把他的裘皮衣獻給了子常。

子常的欲一望得到了滿足,於是,他就又向楚昭王進言,將蔡昭侯釋放,把他送回了蔡國。

蔡昭侯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他回國以後不久,便派人前往晉國,請求與晉國結盟共同攻打楚國,以解被囚禁的心頭之恨。

不久,蔡昭侯與衛靈公在邵陵這個地方會盟。

蔡昭侯暗中收買了周王室大夫萇弘,想要使蔡國在盟約上的地位高出衛國;而衛國國君也不甘示弱,於是就派遣史官蝤向周王室申述衛國始祖康叔的功德。

結果還是衛國技高一籌,最終在盟會上壓倒了蔡國。

當年夏天,蔡國又幫助晉國消滅了沈國。

由於沈國是楚國的附屬國,所以楚王聽後非常憤怒,於是就發兵去攻打蔡國。

蔡昭侯見形勢危急,便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吳國做人質,請求吳王與他一同攻打楚國。

由於吳國以前和楚國也有矛盾,於是就答應了蔡國的請求。

當年冬天,蔡昭侯協助吳王闔閭在一次戰役中打敗了楚軍,攻入了楚國都城郢都。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由於楚國原來的勢力就非常強大,基礎相當雄厚,所以不久以後,楚昭王便恢復了國家。

蔡昭侯二十六年,楚昭王派兵去攻打蔡國。

蔡昭侯非常恐懼,便又向吳王去求救。

吳王認為蔡國都城距離吳國太遠,為了便於救援,於是就與昭侯約定把蔡國的都城遷到了距離吳國較近的地方。

蔡昭侯由於想早點解圍,情急之下沒有與大臣們商量便私下答應了吳國的要求。

蔡國的大臣們知道吳國居心不一良,對昭侯的獨斷專行感到非常氣憤,可是也沒有什麼辦法。

兩年以後,蔡昭侯打算朝見吳王,大臣們害怕他再次遷都,便指使一個名叫利的賊寇殺死了昭侯。

後來,大臣們為了推卸責任又將利殺掉,然後擁立蔡侯的兒子朔即位,這就是蔡成侯。

此後,蔡國又傳承了幾代,到了蔡侯齊在位的時候,蔡國被楚國滅亡了。

共公無禮

曹叔振鐸,是周武王的弟弟。

武王滅商以後,將振鐸封在了曹地。

曹國的君主基本上是平庸之輩,在諸侯國中沒有什麼地位,曹國也始終是一個小一柄一,在各大國的夾縫中勉強生存著。

但是曹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兩位「有名」君主,他們分別是曹共公和末代君主伯一陽一,但他們兩個人都是以負面形象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曹共公在位第十六年的時候,晉國公子重耳逃往經過曹國。

由於重耳當時正處在流離落魄之中,再加上曹共公這個人平時對人就非常傲慢,所以當重耳逃亡到曹國的時候,共公對重耳相當無禮,當他聽說重耳有兩根肋骨連在一塊兒的時候,便想要觀看。

由於這是人的隱私,這樣做很不禮貌,所以他的臣子禧負羈就勸諫他不要這樣做,但共公沒有聽從禧負羈的勸告,結果弄得重耳很不高興。

後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即著名的晉文公。

為了平滅當年恥辱,晉文公便派兵去討伐曹國,最後將曹共公俘獲了。

這時有人對重耳說:「先前,齊桓公與諸侯結盟的時候,恢復了異姓國家;現在,您卻囚禁曹君,要消滅同姓國家。

這怎麼能夠讓諸侯們信服,對他們發號施令呢?」

晉文公覺得這話有道理,於是就把曹共公釋放回國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