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楚韻雄風(9):懷王遭到秦國扣留引起了楚國大臣的擔憂。他們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楚韻雄風(9)

史記新讀

楚韻雄風(9)

客死他鄉

懷王遭到秦國扣留引起了楚國大臣的擔憂。

他們商議說:「我們的君王留在秦不能回來,秦王要挾我們割地,太子又在齊國做人質,如果齊國、秦國聯合謀劃,那麼楚國就要滅亡了。」

於是他們就想擁立在國內的懷王的兒子。

昭雎說:「君王與太子都在諸侯國受困,今天我們又違背君王的命令另立庶子,那是不合適的。」

楚人於是蒙騙齊國,派使者到齊國報喪。

齊湣王對國相說:「我們不如扣留太子以便求取楚國的淮北。」

國相說:「那樣不行,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我們就空留人質了。

這就相當於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了不義的事。」

有人說:「不對。

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正好藉機和新王做個交易說:『您給我們土地,我們就替您殺死太子,否則,我們就和秦、韓、魏三國聯合擁立太子。

』這樣,楚王一定會割讓給我們土地。」

齊王最後採用國相的計策送回了楚國太子。

太子橫回到楚國後,被立為君王,這就是頃襄王。

於是楚人通告秦國說:「依賴社稷的神靈,我國有君王了。」

秦昭王很生氣,派軍出武關攻打楚國,又把楚軍打得大敗。

公元前297年,楚懷王悄悄逃跑了。

秦國發覺後,封鎖了秦國通往楚國的道路。

楚懷王害怕,就從小路到趙國借路回楚,趙惠王卻不敢收容楚王。

楚王又想跑到魏國,秦兵日夜追趕,終於追上了他。

結果楚王沒有逃掉,只好和秦國使者又回到秦國。

由於一路奔波,懷王終於病倒。

第二年,就在秦國去世了。

秦國把他的靈柩送回楚國。

楚國人都十分哀憐懷王,秦楚之間也宣告斷交。

射手進諫

楚國有一位喜歡用微弓細繩射雁的人,頃襄王聽說後,就把他叫來詢問射箭的經驗。

他回答說:「我喜歡射小雁、小鳥,這是小箭的作用,這些小伎倆,怎麼值得向大王說呢?況且憑著楚國廣袤的土地、大王的賢明,所射中的絕非僅僅是這些小雁、小鳥。

秦、魏、燕、趙是小雁;齊、魯、韓、衛是小野鴨;鄒、費、郯、邳是小鳥。

您為何不用聖人作弓,以勇士作箭,看準時機,張弓去射取呢?這種樂趣絕非一朝一夕的歡樂,這種所獲也絕非野鴨小雁一類獵物。

您早晨張開弓箭去射擊魏國大梁南部,射傷他的右臂就可以直接牽動韓國,那麼中原地區的通路就斷絕了。

然後返身再射擊圉的東面,砍斷了魏國的左臂,再向外射擊定陶,那麼魏國東部就放棄了。

魏國被砍斷左膀右臂,就會傾倒墜一落;然後您再正面攻擊郯國,就能奪取並佔有大梁。

接下來您就在蘭台收攏弓箭,在西河飲馬,安定了魏國的大梁,這是第一次射箭的歡樂。

如果您對於射箭確實喜好而不厭倦,那您就可以拿出寶弓,換上石製的箭頭和新繩,去東海射擊有鉤喙的大一鳥,轉身回來重新修築長城作為防線,早晨射取東莒,晚上射取次丘,夜裡奪取即墨,轉身佔據午道,那麼就能得到長城的東邊,到時泰山的北邊也就攻下了。

然後您的地盤就西邊與趙國接境,北邊達到燕,這樣,楚、趙、燕三國就像鳥張開翅膀,不用盟約就形成了合縱。

您到北邊可以遊觀燕國的遼東,到南國邊可以登山遙望越國的會稽,這就是再次射箭的歡樂。

至於泗上的十二國諸侯,可以在一個早上佔有它們。

現在秦國打敗了韓國,實際卻成了長久的憂患,因為秦國雖然奪取了韓國,但許多城它都不能據守;而且秦國討伐魏國也沒有功效,打擊趙國也只能使哀歎徒增擔憂,到時等秦魏的勇氣力量用盡了,原來楚國失去的漢中、析、酈便可以復得歸為己有了。

然後您再拿出寶弓,換上石製箭頭和新繩,涉足要塞,等待秦國疲倦了,就可以得到山東、河內。

這樣,就能慰勞百姓,休養士兵,您就可以面向南稱王了。

所以說,秦國是只大一鳥,背靠大一陸居住,面向東方屹立,左面靠近趙國的西南,右面緊挨楚國的鄢郢,正面對著韓國、魏國,妄想獨吞中原,它的位置處於優勢,地勢又有利,展翅翱翔,方圓三千里,可見秦國不可能單獨縛住而一一夜射得了。」

此人想以此激怒襄王,後來襄王果然又叫他來詳談,於是他就又說:「先王被秦國欺騙,客死在外國,怨恨沒有比這再大的了。

楚國方圓五千里,擁有百萬大軍,本來足以馳騁於千里原野,現在卻坐而待斃,我以為大王是不會這樣做的。」

於是,頃襄王就派使者出使諸侯國,重新約定合縱,準備討伐秦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