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漢相逸事(2):申屠嘉擔任丞相五年之後,孝文帝去世,孝景帝即位。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漢相逸事(2)

史記新讀

漢相逸事(2)

秉公執法的悲劇

申屠嘉擔任丞相五年之後,孝文帝去世,孝景帝即位。

景帝讓他的老師晁錯擔任內史。

晁錯頗受皇帝一寵一愛一,而且言聽計從,而丞相申屠嘉也感到自己所說的話不被採用,因此忌恨晁錯。

晁錯內史府的大門本來是由東邊通出宮外的,晁錯進出有許多不便,他就自作主張,將宮牆鑿開一道大門向南通出。

而他開鑿的牆,恰巧是太上皇宗廟的外牆。

申屠嘉聽說之後,就想借晁錯擅自鑿開宗廟圍牆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辦,奏請皇上殺掉他。

晁錯的門客事先得知此事,告訴了晁錯。

晁錯非常害怕,連夜跑到宮中,拜見皇上,向景帝自首,說明情況。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丞相申屠嘉奏請誅殺內史晁錯。

景帝說道:「晁錯所鑿的牆並不是真正的宗廟之牆,而是宗廟的外圍短牆,況且這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並沒有什麼罪過。」

退朝之後,申屠嘉對長史說:「我非常後悔沒有先殺了晁錯,卻先報告皇帝,結果反被晁錯給欺騙了。」

他回到相府之後,終因氣憤不過,吐血而死。

衛綰的事跡

衛綰,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東北)人。

他憑借出色的車技當上了郎官,侍奉漢文帝,此後,他連續立功而被提升為中郎將。

衛綰為人忠厚嚴謹,但是沒有別的才能。

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邀請皇帝身邊的大臣飲酒,衛綰素不喜歡那種場合,借口生病,沒有前往。

文帝臨死之前,囑咐太子說:「衛綰為人忠厚,你要好好地對待他。」

景帝繼位以後,一年多都沒有責怪衛綰當初的無禮舉動。

衛綰則每天更加謹慎、勤奮地做事。

有一次,景帝到上林苑遊玩,他命令中郎將陪同乘車。

回宮的路上,天子問衛綰說:「你知道朕為什麼讓你陪同乘車嗎?」

衛綰回答說:「臣有幸從一名車兵,連續立功,升任中郎將。

臣不知道為什麼皇上如此眷顧臣下。」

天子接著問:「朕當太子的時候,邀請你來飲酒。

你不願意來,這是為什麼?」

衛綰回答說:「死罪!當時,臣確實生病了。」

看到衛綰如此忠厚,天子不忍再責備,賞賜寶劍給衛綰以示恩一寵一。

衛綰卻不識抬舉地推辭說:「先帝總共賞賜給臣六把寶劍,因此,臣不敢再奉詔接受了。」

天子說:「寶劍是人們所喜好的,可以自一由交換、買賣。

你難道把它們都保留到現在嗎?」

衛綰回答說:「是的,它們都在。」

於是,天子讓他把寶劍全部拿來,結果,寶劍全都在劍鞘中,沒有使用過。

景帝十分感動。

郎官有過失,衛綰常常承擔罪責。

他不與其他的中郎將爭辯;自己有功勞,也經常地讓給別人。

天子認為他廉潔、忠厚,沒有詭計,於是,任命他為河間王的太傅。

七國之亂的時候,天子任命衛綰為將軍。

他率領河間國的軍隊攻打叛軍有功,在平叛以後,被任命為太尉。

三年以後,衛綰再立軍功,於景帝前元六年被封為建陵侯。

次年,天子廢掉了太子劉榮,誅殺了栗卿等太子身邊親信的人。

衛綰與這件事有所牽連,但天子認為衛綰忠厚,不忍心處罰他,便賜他休假回家,而派遣郅都逮捕、懲辦太子的母家人。

此事過後,天子冊立膠東王為太子,徵召衛綰,任命他為太子太傅。

數年以後,衛綰升任御史大夫。

五年以後,衛綰取代桃侯劉捨出任丞相。

他在朝廷上奏事始終是堅守職分、照章進行。

可是,衛綰從踏入仕途直到出任丞相,始終沒有為朝廷提出什麼建議。

天子卻認為他誠實、忠厚,可以輔佐少主,便相當地尊崇他,給他的賞賜很多。

衛綰出任丞相三年以後,景帝去世,武帝繼位。

建元年間,天子追究當年先帝患病的時期,各個官署中關押的許多無辜犯人的事情,認為丞相不稱職,便將其罷免。

不久,衛綰去世,他的兒子衛信繼位。

後來,由於給朝廷進獻的助祭黃金不合規定,衛信被免去了爵位。

正直的竇嬰

魏其侯竇嬰,是漢文帝的皇后竇氏堂兄的兒子,祖籍在觀津。

結交賓客是竇嬰的最大喜好。

漢文帝時,竇嬰出任吳王的國相,後來因病免職。

漢景帝剛即位時,竇嬰出任詹事一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