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儒林子弟(1):文化的傳承,他們肩負著祖先的期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儒林子弟(1)

史記新讀

儒林子弟(1)

儒學的興盛,離不開他們的傳揚。

文化的傳承,他們肩負著祖先的期望。

一舉一動之間,踐行著君子的信條和理想。

顏回其人

顏回,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後世也稱作「顏叔」、「顏生」。

後人稱為「復聖」。

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的欲一望,說話和做事都合乎禮的要求,那麼天下人就都會敬佩你,認為你有仁德了。」

孔子說:「顏回有賢德啊!平常的生活,一竹筐糧食和一瓜瓢水就夠了,住在簡陋的巷子裡,那種困苦別人無法忍受,顏回卻矢志不渝而樂在其中,顏回聽課時的樣子又傻又呆,就像是沒有知覺了一樣。

課後的觀察活動,他卻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足以領悟許多晦澀難懂的道理,顏回是個智者,用我就認認真真地做事,不用我就平平淡淡地過我自己的日子,放眼天下,只有我跟你才能這樣啊!」

顏回二十九歲,卻已滿頭白髮,過早地死去。

孔子為他傷心痛哭,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都更加親近我了。」

魯哀公問:「您的學生中哪一個勤奮好學?」

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非常好學,從不對人動怒,有錯必改,決不再犯。

可惜短命早逝,現在可沒有這樣的人了。」

冉求與子路

冉求,字子有。

比孔子小二十九歲,做過季氏的家臣。

季康子問孔子說:「冉求是一個有仁一愛一有德行的人嗎?」

孔子說:「一個擁有千戶人家和擁有百輛兵車的國家,冉求可以去那裡管理兵役和賦役,他有這方面的才能。

至於他有沒有仁德,那我就不知道了。」

季康子又問:「子路是有仁德的人嗎?」

孔子回答說:「他和冉求一類人。」

冉求問孔子:「有一件事我覺得我應該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

孔子說:「不要猶豫,放開膽子去做。」

子路也問:「有一件事我覺得我應該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

孔子說:「你有父兄在身邊,怎麼能一聽到有該做的事就去做呢?你要多考慮一下。」

子華(公孫赤的字)感到很奇怪,說:「冒昧地問一下,為什麼問題相同,您給的答案卻不一樣呢?」

孔子說:「冉求遇事一愛一退縮,因此要激勵、鼓舞他,讓他知難而上;仲由(子路的名字)膽量過人,遇事好一毛一躁,因此得警示、抑制他,防止他好心做錯事。」

子路師從孔子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今山東省泉林鎮卞橋村)人。

比孔子小九歲。

子路生一性一粗一魯,喜歡逞勇鬥力,剛強直率,頭上戴著公雞的羽一毛一,脖子佩帶公豬的牙齒,曾經侮辱過孔子。

孔子就用自己的禮儀修養,慢慢引導子路。

子路後來受到感化,於是穿著儒生的服裝,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的門人引見,恭敬的請求孔子收他做學生。

子路向孔子詢問怎樣才能管理好國家。

孔子說:「自己帶頭努力工作,百姓就會效仿你,也能勤奮工作。」

子路請求孔子進一步詳細解說。

孔子說:「不要害怕困難和辛勞,堅持下去,人民就會理解和一愛一戴你,以你為榜樣,這樣你就能達到目的了。」

子路問:「君子應該崇尚勇敢嗎?」

孔子說:「義是最高尚的。

如果君子只知道持強好勇卻沒有高尚的品德,就會到處惹是生非,再嚴重些就會擾亂國家的安定;如果小人持強好勇卻沒有高尚的品德,就會當強盜幹些不法的勾當。」

子路曾經問:「有一件事我覺得我應該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

孔子說:「你有父兄在身邊,怎麼能一聽到有該做的事就去做呢?你要多考慮一下。」

子路聽到有該做的事,卻不能去做,於是便擔心再聽到有該做的事了,人變得謹慎了許多。

孔子說:「只憑片面之辭就會斷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勇一猛的一精一神是誰也比不上的,但太過分了就不可取了。

像仲由這樣的人,恐怕會不得好死。

穿著破舊棉袍的人和穿裘皮大衣的人並肩而站,卻不會覺得羞恥的,大概也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學問麼,好比剛登上正廳,但還沒有進入內室,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才行。」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