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生命對他們來說(3):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有人刺殺了韓國的宰相,卻不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生命對他們來說(3)

史記新讀

生命對他們來說(3)

韓國人把聶政的一屍一體陳列在街市上,懸賞兇手的家人,但無人知曉。

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有人刺殺了韓國的宰相,卻不知道兇手到底是誰,就一抽一泣著說:「大概是我弟弟!」她馬上動身,前往韓國都城,看到死者果然是聶政,就趴在一屍一體上哀聲痛哭起來,說:「這是我的弟弟聶政啊。」

街上的行人們都說:「這個人殘酷地殺害我們的國相,君王懸賞千金詢查他的姓名,夫人沒聽說嗎?怎麼敢來認一屍一啊?」

聶榮回答他們說:「我聽說了。

可是聶政所以承受羞辱,混在屠豬販肉的人中間,是因為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出嫁。

老母享盡天年,我也嫁人,嚴仲子對我弟弟恩情深厚,我弟弟還能怎麼辦呢!勇士本來應該替知己的人犧牲一性一命。

他因為我還活在世上的緣故,自行毀壞面容軀體,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別人。

我怎麼能害怕殺身之禍,永遠埋沒弟弟的名聲呢!」整個街市上的人都大為震驚。

聶榮對著天空大呼三聲,終於因為哀傷過度,死在聶政身旁。

知音難求

荊軻是衛國人,他遊歷到燕國後,燕國人稱呼他荊卿。

荊軻喜歡讀書、擊劍,憑藉著劍術遊說衛元君,衛元君卻沒有任用他。

荊軻曾與蓋聶談論劍術,蓋聶因言語不投對他怒目而視。

荊軻憤然離去,有人勸蓋聶再把荊軻找回來。

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談論劍術,他談的有不甚得當的地方,我用眼睛瞪了他。

去試著找找看吧,他應該走了,不敢再留在這裡了。」

荊軻果然駕車離去。

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蓋聶戲謔地說:「他早就該走了,剛才我用眼睛瞪他,他一定是害怕了,逃跑了。」

荊軻在邯鄲時,魯勾踐曾跟荊軻賭一博,二人發生爭執,魯勾踐憤怒呵斥他,荊軻默無聲息地逃走了,再也沒有和魯勾踐見面。

荊軻到燕國以後,與一個以宰狗為職業的人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結成好朋友。

荊軻特別好飲酒,天天和那個屠夫及高漸離喝酒,喝得半醉半醒時候,高漸離擊築,荊軻就旁若無人地和著拍節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取樂,不一會兒又相擁而泣。

荊軻雖然混在酒徒中,可是他的為人卻深沉穩重,心理素質極好。

他遊歷過的諸侯各國,都是與當地賢士、豪傑相結交。

他到燕國後,燕國隱士田光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對他善待有加,極為器重。

太子丹的誓願

燕國的太子丹,曾在秦國做人質。

曾經也這樣生活過的秦王嬴政,每次見到太子丹就容易想起痛苦的往事,所以對太子丹很不友好,經常用言語諷刺他,後來忍無可忍的太子丹帶著怨恨逃歸了燕國。

他一回來就尋求報復秦王的辦法,但無奈燕國弱小,力不能及。

此後秦國天天向東進兵蠶食東方國家,戰火即將波及燕國,燕國君臣唯恐大禍臨頭,茫然失措。

太子丹憂慮萬分,向他的老師鞠武請教。

鞠武建議太子丹不要輕易觸怒秦王,招致殺身之禍。

後來,秦將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國,太子接納了他。

鞠武規勸說:「不行。

秦王本來就很凶暴,隨便對燕國發一下怒氣,這就足以叫人擔驚害怕了,又何況他聽到樊將軍住在這裡呢?這是把肉放在餓虎經過的路上啊!即使管仲、晏嬰,也不能為您出謀劃策擺平這件事了。

您趕快送樊將軍到匈奴去,既保證了他的安全,又消除了秦國攻打我們的借口,這不是兩全其美的方法嗎?如果您想借樊將軍的手報仇,還不如您向西與三晉結盟,向南聯絡齊、楚,向北與單于和好,這樣才可以想辦法對付秦國。」

太子丹說:「老師的計劃,需要的時間太長了,我心煩意亂報仇心切,恐怕連片刻也等不及了。

樊將軍現在已是窮途末路,投奔於我,我總不能因為迫於強秦而拋棄我的朋友吧。

把他送到匈奴去就是我生命完結的時刻,屈辱的死還不如轟轟烈烈地死去,贏得尊嚴。

希望老師另考慮別的辦法。」

鞠武說:「您的行為,就像是選擇冒險的行動卻想自己一點兒事都沒有,自己製造了禍患危險卻還僥倖想它們不要發生,計謀淺薄沒什麼能力卻到處恨這恨那,為了結交一個新朋友,而不顧國家的大禍患,這就是所謂『資怨而助禍』了。

燕國有位田光先生,他這個人智謀深邃、勇敢沉著,您可以和他商量。」

鞠武於是拜訪田光,請求他前去拜訪太子。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