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馮 玠唐馮玠者,患狐魅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

馮玠 賀蘭進明 崔昌 長孫甲 王老 劉眾愛 王黯 袁嘉祚 李林甫 孫甑生 王璿 李黁 李揆 宋溥 僧晏通

馮 玠

唐馮玠者,患狐魅疾。

其父後得術士,療玠疾,魅忽啼泣謂玠曰:「本圖共終,今為術者所迫,不復得在。」

流淚經日,方贈玠衣一襲云:「善保愛之,聊為久念耳。」

玠初得,懼家人見,悉卷書中。

疾愈,入京應舉,未得開視。

及第後,方還開之,乃是紙焉。

(出《廣異記》)

唐代有個馮玠,得了狐魅病。

他的父親後來找到一個術士,來治療馮玠的病。

狐狸忽然哭泣著對馮玠說:「本想與你終生在一起,現在被術士逼迫得不能再呆下去了。」

哭了整整一天,贈送給馮玠一件衣服說:「好好地保護愛惜它,姑且當作永久的紀念吧。」

馮玠剛收衣服時,害怕被家裡的人看見,全都卷在書裡放著。

病好以後,到京城去參加考試,沒有時間打開看。

考中以後,才回家打開看,都是些紙。

賀蘭進明

唐賀蘭進明為狐所婚,每到時節,狐新婦恆至京宅,通(「通」字原缺,據明抄本補。

)名起居,兼持賀遺及問訊。

(「訊」原作「信」,據明抄本改。

)家人或有見者,狀貌甚美。

至五月五日,自進明已下,至其僕隸,皆有續命。

家人以為不祥,多焚其物。

狐悲泣云:「此並真物,奈何焚之?」

其後所得,遂以充用。

後家人有就求漆(「漆」原作「膝」,據明抄本改。

)背金花鏡者,入人家偷鏡掛項,緣牆行,為主人家擊殺,自爾怪絕焉。

(出《廣異記》)

唐代的賀蘭進明與狐狸結婚,每到節令的時候,狐狸新媳婦常常到京城的住宅去,通報姓名並住在那裡,並且帶來賀蘭進明的禮品和問候。

家人中有的看見了她,相貌很美。

到五月五日這天,從賀蘭進明到家中的僕人,都能得到她送給的禮物。

家人認為不吉祥,大多燒了她給的禮物。

狐狸悲傷地哭泣說:「這些都是真的禮物,為什麼燒了它們?」

以後再得到她給的東西,就留下使用了。

後來有個人向她要個背面上漆的金花鏡,她到別人家裡偷了鏡子掛在脖子上,順著牆往回走,被主人家打死了。

此後怪事就沒有了。

崔 昌

唐崔昌在東京莊讀書,有小兒顏色殊異,來止庭中。

久之,漸升階,坐昌床 頭。

昌不之顧,乃以手卷昌書,昌徐問:「汝何人斯?來何所欲?」

小兒云:「本好讀書,慕君學問爾。」

昌不之卻。

常問文義,甚有理。

經數月,日暮,忽扶一老人乘醉至昌所。

小兒暫出,老人醉,吐人之爪發等,昌甚惡之。

昌素有所持利劍,因斬斷頭,成一老狐。

頃之,小兒至,大怒云:「君何故無狀,殺我家長?我豈不能殺君?但以舊恩故爾。」

大罵出門,自爾乃絕。

(出《廣異記》)

唐代崔昌在東京莊讀書,有個小孩容貌長得很出奇,走來停在院子裡。

時間長了,慢慢地走上台階,坐在崔昌的床 頭上,崔昌也不理,又用手去捲握崔昌的書。

崔昌慢慢地問:「你是什麼人,到這裡想幹什麼?」

小孩說:「我本來喜歡讀書,很羨慕你的學問。」

崔昌也不拒絕他。

崔昌常常問他一些文章的意義,答得很有道理。

過了幾個月,天黑的時候,忽然小孩扶著一個老人乘著酒醉到崔昌家來。

小孩臨時出去一會,老人已經醉了,吐出一些人的指甲和頭髮,崔昌很厭惡他。

崔昌平時就有一把鋒利的劍,順手把老人的頭砍下來,變成了一隻老狐狸。

不久,小孩回來了,非常生氣地說:「你為什麼這麼不像樣子,竟殺死了我的尊長,我難道就不能殺死你嗎?只是因為你從前對我的恩情,我不能這麼做。」

大罵著走出門去。

從此再也沒有來。

長孫甲

唐坊州中部縣令長孫甲者,其家篤信佛道。

異日齋次,舉家見文殊菩薩,乘五色雲從日邊下。

須臾,至齋所簷際,凝然不動。

閤家禮敬懇至,久之乃下。

其家前後供養數十日,唯其子心疑之,入京求道士為設禁,遂擊殺狐。

令家奉馬一匹,錢五十千。

後數十日,復有菩薩乘雲來到,家人敬禮如故,其子復延道士,禁咒如前。

盡十餘日,菩薩問道士:「法術如何?」

答曰:「已盡。」

菩薩云:「當決一頓。」

因問道士:「汝讀道經,知有狐剛子否?」

答云:「知之。」

菩薩云:「狐剛子者,即我是也。

我得仙來,已三萬歲。

汝為道士,當修清淨,何事殺生?且我子孫,為汝所殺,寧宜活汝耶?」

因杖道士一百畢,謂令曰:「子孫無狀,至相勞擾,慚愧何言。

當令君永無災橫,以此相報。」

顧謂道士:「可即還他馬及錢也。」

言訖飛去。

(出《廣異記》)

唐代坊州的中部縣縣令長孫甲,他的全家都很信奉佛教。

有一天,在進行齋戒當中,全家人看見了文殊菩薩,坐著五彩雲從太一陽一光中下來,不一會,降到齋室的房簷上,停住不動。

全家人恭敬誠懇,禮數備至,過了許久,他就下來了。

家人前後供養了十幾天,只有他的兒子心裡懷疑,他兒子進京請道士來安排法術,於是殺死了狐狸。

縣令家送給道士一匹馬,五十千錢。

又過了幾十天,又有個菩薩坐著彩雲來到縣令家,家人像以前一樣恭敬對待。

他兒子又去請那道士。

道士像以前一樣地安排法術符咒,過了十多天,菩薩問那道士:「你的法術怎麼樣了?」

回答說:「已經用完了。」

菩薩說:「應當打你一頓。」

接著又問道士:「你讀道經,知不知道有個狐剛子?」

回答說:「知道。」

菩薩說:「狐剛子就是我,我成仙以來,已經三萬年了。

你是道士,應當到清淨的地方去修煉,為什麼要殺生呢?況且,我的子孫,被你殺了,難道還應該讓你活著嗎?」

接著用枴杖打了道士一百下,然後,對長孫甲說:「我的子孫不像樣子,以至給你添了麻煩,我慚愧得沒有什麼說的,應當讓你永遠沒有災難和橫禍,用這個來報答你吧。」

回頭對道士說:「要立即把馬和錢還給人家。」

說完就飛走了。

王 老

唐睢一陽一郡宋王塚旁有老狐,每至衙日,邑中之狗,悉往朝之,狐坐塚上,狗列其下。

東都王老有雙犬能咋魅,前後殺魅甚多,宋人相率以財雇犬咋狐。

王老牽犬往,犬乃逕詣諸犬之下,伏而不動,大失宋人之望。

今世人有不了其事者,相戲云:「取睢一陽一野狐犬。」

(出《廣異記》)

唐代睢一陽一郡宋王墳地旁邊有隻老狐狸,每當到了衙日,城裡的狗,全都去朝拜老狐狸,狐狸坐在墳頭上,狗列隊在下面。

東都的王老有一對狗能夠撕咬狐狸,前前後後殺死很多狐狸。

姓宋的人互相結伴花錢雇狗捉狐狸。

王老牽著狗前去,狗卻一直走到那許多狗的後面,趴著一動不動,使姓宋的人很失望。

現在世上有解決不了的事情,人們互相說笑說:「牽來睢一陽一野狐狗。」

劉眾愛

唐劉全白說雲,其乳母子眾愛,少時,好夜中將網斷道,取野豬及狐狸等。

全白莊在岐下,後一夕,眾於莊西數里下網,己伏網中,以伺其至。

暗中聞物行聲,覘見一物,伏地窺網,因而起立,變成緋裙婦人。

行而違網,至愛前車側,忽捉一鼠食。

愛連呵之,婦人忙遽入網,乃棒之致斃,而人形不改。

愛反疑懼,恐或是人,因和網沒漚麻池中。

夜還與父母議,及明,舉家欲潛逃去。

愛竊云:「寧有婦人食生鼠,此必狐耳。」

復往麻池視之,見婦人已活,因以大斧自腰後斫之,便成老狐。

愛大喜,將還村中。

有老僧見狐未死,勸令養之,云:「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當為天下所愛。」

以繩縛狐四足,又以大籠罩其上。

養數日,狐能食。

僧用小瓶口窄者,埋地中,令口與地齊,以兩胾豬肉,炙於瓶中。

狐愛炙而不能得,但以口屬瓶。

候炙冷,復下肉臠。

狐涎沫久之,炙與瓶滿,狐乃吐珠而死。

珠狀如棋子,通圓而潔。

愛母(「母」原作「每」,據明抄本改。

)帶之,大為其夫所貴。

(出《廣異記》)

唐代的劉全白曾說,他奶媽的兒子眾愛,少年時,總是喜好在半夜時把網安放在道的中間,來捕捉野豬和狐狸等。

劉全白的莊子在岐山腳下。

後來有一晚上,眾愛在莊子西面幾里的地方下了網,自己趴在網裡,等著野獸的到來。

在暗中聽動物行走的聲音,就看見一隻動物,趴在地上看網。

接著站起來,變成一個穿淺紅裙子的婦女。

走路避開了網,走到眾愛前面車子的旁邊,忽然捉住一隻老鼠吃起來。

眾愛連聲地呵斥她,婦女匆忙中跑進網裡,於是用棒子打死了她。

可是人的形象沒有變化。

眾愛反而懷疑害怕,怕的是或許是人,接著連人帶網沉沒到漚麻的水池裡。

晚上還家和父母商量,等到天亮,全家人準備悄悄地逃走。

眾愛私下說:「難道有吃生老鼠的女人嗎?這一定是狐狸。」

又到漚麻池去察看,只見婦女已經活過來,又用大斧子從腰後砍她,就變成了老狐狸。

眾愛很高興,提著狐狸回到村子裡。

有個老和尚看狐狸還沒死,勸他飼養這隻狐狸,說:「狐狸嘴裡有顆媚珠,如果能得到珠子,就能被天下的人所愛慕。」

就用繩子捆住狐狸的四隻腳,又用大籠子罩在上面。

養了幾天,狐狸能吃東西了。

和尚用一個窄口的瓶子,埋在地裡,讓瓶口和地面平齊,用兩塊豬肉,烤熟了放在瓶裡。

狐狸愛吃烤肉卻吃不到,只能是用嘴對著瓶子。

等烤肉涼了,再放進兩塊烤肉。

狐狸長久地流口水,烤肉已裝了滿瓶,狐狸就吐出媚珠死去。

珠的樣子象棋子大小,又圓又潔淨。

眾愛的母親佩帶著媚珠,她的丈夫特別敬愛她。

王 黯

王黯者,結婚崔氏。

唐天寶中,妻父士同為淝州刺史。

黯隨至一江一 夏,為狐所媚,不欲渡一江一 ,發狂大叫,恆欲赴水。

妻屬惶懼,縛黯著床 櫪上。

舟行半一江一 ,忽爾欣笑,至岸大喜曰:「本謂諸女郎輩不隨過一江一 ,今在州城上,復何慮也。」

士同蒞官,便求術士。

左右言州人能射狐者,士同延至。

入令堂中悉施床 席,置黯於屋西北陬。

家人數十持更迭守,己於堂外,別施一床 ,持弓矢以候狐。

至三夕,忽云:「諸人得飽睡已否?適已中狐,明當取之。」

眾以為狂而未之信。

及明,見窗中有血,眾隨血去,入大坑中,草下見一牝狐,帶箭垂死。

黯妻燒狐為灰,服之至盡,自爾得平復。

後為原武縣丞,在廳事,忽見老狐一奴一婢,詣黯再拜,雲是大家阿(明抄本「阿」作「奢」。

)奶,往者娘子枉為崔家殺害,翁婆追念,未嘗離口。

今欲將小女更與王郎續親。

故令申意,兼取吉日成納。

黯甚懼。

許(「許」原作「辭」,據明抄本改。

)以厚利,萬計(明抄本萬「計」作「求其」。

)料理,遽出羅錦十餘匹,於通衢焚之。

老一奴一乃謂其婦云:「天下美丈夫亦復何數,安用王家老翁為女婿?」

言訖不見。

(出《廣異記》)

王黯,與崔氏結婚。

唐代天寶年間,妻子的父親崔士同任淝州刺史,王黯跟隨他來到一江一 夏時,被狐狸迷住了,不想渡長一江一 ,發狂似的大叫,總想跳到一江一 水裡去。

妻子和親屬們都很不安而且擔心,把王黯捆在床 架上。

船行到一江一 心,王黯忽然高興得笑起來,到了岸上高興地說:「本來說是諸位女郎不隨我過一江一 ,現在已在淝州城上,又擔心什麼呢?」

崔士同到了任上,便去請術士,他身邊的人說州中有個能射死狐狸的人,崔士同就請那人來,那人來了就讓人把屋裡全鋪上蓆子,把王黯安置在屋的西北角,讓幾十個僕人打更守衛。

自己在屋外,另外放了一張床 ,拿著弓箭等候狐狸。

到第三天的晚上,他忽然說:「各位都睡得很香嗎?剛才已經射中了狐狸,明天可取。」

大家認為這人太狂妄而不相信他。

等到天一亮,就看見窗上有血,大家順著血跡找去,血跡進入一個大坑中,從坑裡的草下面找到一隻雌狐狸,身上帶著箭快要死了。

王黯的妻子把狐狸燒成灰,並把灰全給王黯吃了,從此王黯的病就好了。

後來做原武縣的縣丞,在廳裡辦公事,忽然看見老狐狸的女僕又來拜見王黯,說:「我是大戶家的奶媽,以前,娘子冤屈地被崔家殺害了,父母回憶思念她,總掛在嘴上。

現在想把小女兒再送給王郎續親,所以讓我來說明心意,同時定個吉日好成親。」

王黯很害怕,答應給她優厚的利益,求她想辦法幫助處理。

立刻拿出十幾匹羅錦,在大路上燒了。

老奶媽就對那個婦人說:『天下的漂亮男人數不過來,為什麼非要姓王的老頭做女婿。」

說完就不見了。

袁嘉祚

唐寧王傅袁嘉祚,年五十,應制授垣縣縣丞。

闕(「闕」原作「門」,據明抄本改。

)素凶,為者盡死。

嘉祚到官,而丞宅數任無人居,屋宇摧殘,荊棘充塞。

嘉祚剪其荊棘,理其牆垣,坐廳事中。

邑老吏人皆懼,勸出不可。

既而魅夜中為怪,嘉祚不動,伺其所入。

明日掘之,得狐,狐老矣,兼子孫數十頭。

嘉祚盡烹之,次至老狐,狐乃言曰:「吾神能通天,預知休咎。

願置我,我能益於人。

今此宅已安,捨我何害?」

嘉祚前與之言,備告其官秩。

又曰:「願為耳目,長在左右。」

乃免狐。

後祚如狐言,秩滿果遷。

數年至御史。

狐乃去。

(出《紀聞》)

唐代寧王的太傅叫袁嘉祚,五十歲了,應制科考試後授給垣縣縣丞的職務。

這個官所住的官邸歷來不吉祥,住過的人都死了。

袁嘉祚到了任一看,縣丞的住處幾任以來都沒人居住。

房子殘破不堪,裡外長滿荊棘雜草。

袁嘉祚剷去那些荊棘,修理好院牆,坐在辦公事的廳裡,城裡年老的官吏都很害怕,勸他出去住,他不答應。

不久狐狸在夜裡作怪,袁嘉祚也不動聲色,只是暗中觀察狐狸所進的洞穴,第二天挖掘它,抓住了狐狸,狐狸已經老了,還有它的幾十個子孫,袁嘉祚把它們全部煮死了。

剩下了那隻老狐狸,老狐狸開口說:「我的神力能通天,預知吉凶,希望放了我,我能給人帶來好處。

現在這個住宅已經平安了,放了我有什麼害處呢?」

袁嘉祚上前與狐狸說話,狐狸詳細地告訴了他將來做官的地位等級。

又說:「願意做你的耳目,經常地呆在你的身邊。」

袁嘉祚就放了狐狸。

後來袁嘉祚象狐狸說的那樣,官任到期果然升了官,幾年後升到御史。

狐狸就離開了他。

李林甫

唐李林甫方居相位,嘗退朝,坐於堂之前軒。

見一玄狐,其質甚大,若牛馬,而毛色黯黑有光,自堂中出,馳至庭,顧望左右。

林甫命弧矢,將射之,未及,已亡見矣。

自是凡數日,每晝坐,輒有一玄狐出焉。

其歲林甫籍沒。

(出《宣室志》)

唐代的李林甫正擔任丞相的職務,曾有一次退朝後坐在堂屋前的平台上。

看見一隻黑色狐狸,它的體形很大,像牛馬一樣,毛色暗黑有光澤,從屋中出來,跑到庭院裡,向左右張望。

李林甫命人帶著弓和箭,準備射那狐狸。

沒等射箭,已經不見了。

從那以後共有好幾天,每當白天坐著的時候,就有一隻黑色狐狸出現。

那一年李林甫被抄了家產。

孫甑生

唐道士孫甑生本以養鷹為業,後因放鷹,入一窟,見狐數十枚讀書。

有一老狐當中坐,迭以傳授。

甑生直入,奪得其書而還。

明日,有十餘人持金帛詣門求贖,甑生不與,人云:「君得此,亦不能解用之,若寫一本見還,當以口訣相授。」

甑生竟傳其法,為世術士。

狐初與甑生約,不得示人,若違者,必當非命。

天寶末,玄宗固就求之,甑生不與,竟而伏法。

(出《廣異記》)

唐代道士孫甑生原來以養鷹為職業,後來因為出野外放鷹,進入一個洞窟,只見幾十隻狐狸在讀書。

有一隻老狐狸坐在中間,輪流地逐個傳授。

甑生一直走進去,搶了他們的書回去了。

第二天,有十多人帶著金銀綢緞上門要求把書贖回去,甑生不給書。

那人說:「你得到這本書,也不能理解並使用它,如果抄寫一本後還給我們,我就把口訣傳授給你。」

甑生竟然學到了那法術,成了世間的一個術士。

狐狸當初與甑生約好,不能給別人看,如果違犯了約定,一定會不得好死。

天寶後期,唐玄宗堅持要那本書,甑生不給,竟因此而被殺死。

王 璿

唐宋州刺史王璿,少時儀貌甚美,為牝狐所媚。

家人或有見者,丰姿端麗。

雖童幼遇之者,必斂容致敬。

自稱新婦,祗對皆有理。

由是人樂見之。

每至端午及佳節,悉有贈儀相送,云:「新婦上某郎某娘續命。」

眾人笑之,然所得甚眾。

後璿職高,狐乃不至。

蓋某祿重,不能為怪。

(出《廣異記》)

唐代宋州刺史叫王璿,少年時儀表外貌很美,被一隻雌狐狸迷住了。

家人中有看見那狐狸的,容貌端莊秀美,即使是僕人和小孩遇到她,她也會嚴肅地表示尊敬。

她自稱是新娘子,言談舉止都合乎規矩,因此家人都喜歡見到她。

每當到了端午節以及其他佳節,都有禮品贈送給家人,並說:「新娘子給某個郎君某個娘子奉上禮品。」

大家都覺得她說的話很好笑,可是得到的東西卻很多。

後來王璿的職務高昇了,狐狸就不來了。

可能是一個人地位高了,就不能迷惑他了。

李 黁

東平尉李黁初得官,自東京之任。

夜投故城,店中有故人賣一胡一 餅為業。

其妻姓鄭有美色,李目而悅之,因宿其捨。

留連數日,乃以十五千轉索一胡一 婦。

既到東平,一寵一 遇甚至。

性婉約,多媚黠風一流 ;女工之事,罔不心了;於音聲特究其妙。

在東平三歲,有子一人。

其後李充租綱入京,與鄭同還。

至故城,大會鄉里飲宴,累十餘日。

李催發數四,鄭固稱疾不起,李亦憐而從之。

又十餘日,不獲已,事理須去。

行至郭門,忽言腹痛,下馬便走,勢疾如風。

李與其僕數人極騁,追不能及,便入故城,轉入易水村,足力少息。

李不能捨,(「轉入易水村足力少息李不能捨」十三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復逐之。

垂及,因入小穴,極聲呼之,寂無所應,戀結淒愴,言發淚下。

會日暮,村人為草塞穴口,還店止宿。

及明,又往呼之,無所見,乃以火熏。

久之,村人為掘深數丈,見牝狐死穴中,衣服脫卸如蛻,(「服脫卸如蛻」五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腳上著錦襪。

李歎息良久,方埋之。

歸店,取獵犬噬其子,子略不(「犬噬其子子略不」七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驚怕。

便將入都,寄親人家養之。

輸納畢,復還東京,婚於蕭氏。

蕭氏(「東京婚於肖氏肖氏」八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常呼李為野狐婿,李初無以答。

一日晚,李與蕭攜手(「一日晚李與肖攜手」八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與歸本房狎戲,復言其事。

忽聞堂前有人聲,李問:「阿誰夜來?」

答曰:「(聲李問阿誰夜來答曰」九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君豈不識鄭四娘耶?」

李素所鍾念,聞其(「聞其」二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言,遽欣然躍起。

(「欣然躍起」四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問:(「問」上原有「然舊狀」三字,據許本、黃本刪。

)「鬼乎?人乎?」

答云:「身即鬼也。」

欲(「欲」字原空缺。

據許本、黃本補。

)近之而不能,四娘(「不能四娘」四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因謂李:「人神道殊,賢夫人何至數相謾罵?且所生之子,遠寄人家,其人皆言狐生,不給衣食,豈不念乎?宜早為撫育,(「為撫育」三字原空缺,據許本、黃本補。

)九泉無恨也。

若夫人云云相侮,又小兒不收,必將為君之患。」

言畢不見。

蕭遂不復敢說其事。

唐天寶末,子年十餘,甚無恙。

(出《廣異記》)

東平縣縣尉李黁剛得到官職,就從東京出發去上任,夜裡來到故城住宿。

客店裡有個熟人靠賣燒餅維持生活,他的妻子鄭氏長得很美,李黁看見便喜歡上她,就住到他家裡,一連住了好幾天,並用十五千錢買下賣一胡一 餅的妻子。

到了東平縣後,對她一寵一 愛備至。

她性情一溫一 和可愛,長得美並且又聰明又風一流 ,女工的事,她沒有不懂的,對音樂特別懂得它的妙處。

在東平縣住了三年,生了一個兒子。

那以後李黁因擔任賦稅運輸工作要進京去,就和鄭氏一起回去。

到了故城,遍請故鄉的親朋好友赴宴,呆了十多天,李黁多次催促啟程,鄭氏固執地稱病不起身,李黁也因愛她而聽她的話。

又過了十多天,不得已,有事要辦必須啟程,走到外城的大門時,鄭氏忽然說肚子疼,下了馬就跑,速度快得像風一樣。

李黁和幾個僕人極力騎馬追趕,也沒追上。

就跟著(鄭氏)進到故城,轉個彎進入易水村,鄭氏跑得稍慢,李黁還不捨棄,又追下去,快追上時,鄭氏進入一個小洞裡,大聲呼喚她,靜靜地也不回答。

李黁戀戀不捨,淒慘悲傷,一邊說一邊流淚。

這時天黑了,村裡人用草塞住洞,他們回客店住宿。

等到天亮,又去洞口呼喚她,什麼也沒聽見。

於是用火熏,熏了很久,村裡人又幫他挖洞,挖了幾丈深,只見一隻雌狐狸死在洞裡,衣服脫了下來象蟬蛻一樣。

腳上還穿著錦絲一襪 子。

李黁長時間地歎氣,才埋了狐狸。

回到店裡,找來獵犬咬她生的孩子,孩子並不害怕。

就帶著孩子進京去,寄養在親屬家。

賦稅一交一 待完畢,又回東京,與蕭氏結婚。

蕭氏常常稱呼李黁是野狐狸的女婿,李黁也沒說什麼。

一天晚上,李黁和蕭氏拉著手一起回到屋說笑玩鬧,又說起野狐婿,忽然聽見堂屋前有人聲。

李黁問是誰夜裡跑來了,回答說:「你難道不認識鄭四娘了嗎?」

李黁平時就懷念她,聽了她的話,一下子高興地跳起來問:「你是鬼呢還是人呢?」

回答說是鬼,想接近卻做不到。

鄭四娘接著對李黁說:「人道和神道不一樣,你的妻子為什麼多次地罵我呢?況且我生的兒子,寄養在遠方的親屬家,那些人都說是狐狸生的,不給他穿的和吃的,難道不想念他嗎?應該早點接回來撫養,我在九泉下也沒有遺憾了。

如果蕭氏說起話來就侮辱我,又不收養我的兒子,必將給你帶來災禍。」

說完就不見了。

蕭氏於是不敢再說野狐婿的事。

唐代天寶年間的後期,孩子有十多歲,一點沒毛病。

李 揆

唐丞相李揆,乾元初,為中書舍人。

嘗一日退朝歸,見一白狐在庭中搗練石上,命侍童逐之,已亡見矣。

時有客於揆門者,因話其事,客曰:「此祥符也,某敢賀。」

至明日,果選禮部侍郎。

(出《宣室志》)

唐代的丞相李揆,在乾元初年,做中書舍人。

曾有一天退朝回家,看見一隻白狐狸坐在庭院中間的捶衣石上,就命令僮僕趕走它,忽然不見了。

這時李揆家正有一個客人,與客人說了這件事。

客人說:「這是吉祥的兆頭,我向您祝賀。」

到了第二天,果然提拔為禮部侍郎。

宋 溥

宋溥者,唐大歷中,為長城尉。

自言幼時,與其一黨一 暝扱野狐,數夜不獲。

後因月夕,復為其事。

見一鬼戴笠騎狐,唱《獨盤子》,至扱所。

狐欲入扱,鬼乃以手搭狐頰,因而復回。

如是數四。

其後夕,溥復下扱伺之,鬼又乘狐,兩小鬼引前,往來報所。

溥等無所獲而止。

有談眾者亦云,幼時下報,忽見一老人扶杖至己所止樹下,仰問樹上是何人物。

眾時尚小,甚惶懼,其兄因怒罵云:「老野狐,何敢如此?」

下樹逐之,狐遂變走。

(出《廣異記》)

宋溥,在唐代大歷年間,官職是長城尉。

自己說幼年時候,與他的同伴晚上去捉野狐狸,好幾天晚上也沒捉到。

後來的一個月明之夜,又去捉狐狸。

看見一鬼戴著斗笠騎著狐狸,唱著獨盤子曲調,走到放套子的地方。

狐狸想進套子,鬼就用手搭在狐狸的臉頰上,不讓進,因此又回頭走,像這樣走了好幾次。

那以後的一個晚上,宋溥又下套子等狐狸來。

鬼又騎著狐狸,兩個小鬼在前面領路,在套子的周圍來來往往。

宋溥等人沒捉到狐狸就再不捉了。

有個叫談眾的人也說,幼年時下套子,忽然看見一個老頭拄著枴杖走到自己藏身的樹下,仰起頭問樹上藏的是什麼人,談眾那時還小,很害怕,他的哥哥接著生氣地罵道:「老野狐狸,怎麼敢如此戲耍!」下樹去追趕老頭,老頭就變成狐狸跑了。

僧晏通

晉州長寧縣有沙門晏通修頭陀法,將夜,則必就叢林亂塚寓宿焉。

雖風雨露雪,其操不易;雖魑魅魍魎,其心不搖。

月夜,棲於道邊積骸之左,忽有妖狐踉蹌而至。

初不虞晏通在樹影也,乃取髑髏安於其首,遂搖動之,倘振落者,即不再顧,因別選焉。

不四五,遂得其一,岌然而綴。

乃褰擷木葉草花,障蔽形體,隨其顧盼,即成衣服。

須臾,化作婦人,綽約而去。

乃於道右,以伺行人。

俄有促馬南來者,妖狐遙聞,則慟哭於路。

過者駐騎問之,遂對曰:「我歌人也,隨夫入奏。

今曉夫為盜殺,掠去其財。

伶俜孤遠,思願北歸,無由致。

脫能收采,當誓微軀,以執婢役。」

過者易定軍人也,即下馬熟視,悅其都冶,詞意叮嚀,便以後乘挈行焉。

晏通遽出謂曰:「此妖狐也,君何容易?」

因舉錫杖叩狐腦,髑髏應手即墜,遂復形而竄焉。

(出《集異記》。

明抄本作出《纂異記》)

晉州的長寧縣有個和尚叫晏通,修煉頭陀法。

天將黑時,就一定到叢林裡的亂墳中睡覺。

即使是颳風下雨降露下雪,他的作法也不改變。

即使遇上妖魔鬼怪,他的決心也不動搖。

一個月明之夜,他睡在道邊一屍一骨堆的東面,忽然有只狐妖踉蹌著走來。

開始時並沒有料到晏通在樹蔭下睡覺。

就拿起一個死人頭骨套在頭上,就搖起頭來,如果振動掉了,就不用,接著再另外挑選,試了四五個,才選中一個高高地戴在頭上。

又採摘樹葉和花草,遮蓋形體,隨著它左看右看,就變成了衣服。

一會,變成一個婦女,姿態柔美地走了,站在路的西邊,等候過路的人。

不久有個急忙騎馬從南邊來的人,狐妖遠遠地就聽到了,就在路邊上痛哭起來。

過路的人停下來問她,於是回答說:「我是個歌女,跟著丈夫去演奏,今天早晨丈夫被強盜殺了,搶走了錢財,孤伶伶地遠離家鄉,心裡想往北走回家去,又沒有辦法回去。

如果你能收留我,我一定以微賤之身做你的一奴一僕。」

過路的人是易定地方的軍人,就下馬仔細地看她,喜歡她的漂亮和妖艷,說的話也很誠懇,就讓她坐在他的身後要帶著她走。

晏通突然地出來對軍人說:「她是個狐妖,你太容易受騙了!」接著舉起錫杖敲打狐狸的頭,人頭骨隨手就掉下來,就恢復狐狸的原形逃走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