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4):結果勝屠公被判決有罪,但他堅持道義,不肯接受刑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4)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4)

週一陽一由後來當了河東郡的都尉,經常同郡太守勝屠公爭權,互相告發。

結果勝屠公被判決有罪,但他堅持道義,不肯接受刑罰自一殺了,後來週一陽一由也被處以棄市之刑。

偽詐的張湯

週一陽一侯田勝曾經被拘禁在長安,張湯竭盡全力保護他,為他辯護。

田勝出獄後,受封了侯爵,感激張湯解救了自己,和他成了好朋友,還把當朝權貴一一介紹給張湯,讓張湯同他們相識,幫助張湯獲得了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

張湯曾在內史任職,做寧成的屬官,因為張湯才華無比,寧成就向上級官府推薦。

他於是被調升為茂陵尉,主持茂陵的修建工程。

武安侯田蚡當了丞相後,徵召張湯做了內史。

田蚡經常向天子推薦他,他就被任命為御史處理案件。

他主持處理陳皇后巫蠱案件時,深入追究同一黨一,漢武帝認為他辦事有力,逐步提拔他當了太中大夫。

他與趙禹一起制定各種法律條文,務求苛刻嚴峻,約束各級的官吏。

不久,趙禹提升為中尉又改任少府,而張湯當了廷尉,兩人關係越來越密切,張湯以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趙禹。

趙禹為人廉潔傲慢,當官以來,家中從不寄養食客。

三公九卿前來拜訪,趙禹卻始終不回訪答謝,務求斷絕與知心朋友和賓客的來往,獨自一心一意地處理自己的公務。

他看到下屬判決書拿來就用,也不去複查,所以也沒有發現從屬官員玩忽職守的罪過,更別提追究責任了。

張湯為人狡猾一奸一詐,擅長運用智謀控制別人。

他開始當小辟時,就喜歡以權謀私,曾與長安富商田甲、魚翁叔之流勾結。

待到做了九卿之官,便結交天下名士大夫,自己內心雖然同他們不合,但表面卻裝出仰慕他們的樣子。

順稱上意

當時,漢武帝正心向儒學,張湯判決大案,就想附會儒家觀點,因此就請博士弟子們研究《尚書》、《春秋》,請他們評判法律的可疑之處。

每次上報判決的疑難案件,都預先給皇上分析事情的原委,皇上認為對的,就接受並記錄下來,作為判案的法規,以廷尉的名義公佈天下,頌揚皇上的聖明。

如果奏事遭到譴責,張湯就認錯謝罪,順著皇上的心意,一定要找出下屬官吏墊背頂罪。

他向皇上呈上的奏章,皇上認為好的,他有時也會說:「臣我不知道寫這樣的奏章,是某某人寫的。」

他想推薦官吏,常常這樣揚善蔽惡。

他所處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給執法嚴酷的官吏去審理;要是皇上想寬恕的,他就交給執法輕平的官吏去審理。

他處理的如果是豪強,就一定要玩一弄法律條文,巧妙地進行誣陷。

如果是平民百姓,他則常常向皇上陳述,請皇上明察裁定,而皇上往往就寬釋張湯所申報的囚犯。

張湯雖做了大官,但對於老朋友當官的子弟以及貧窮的兄弟們,照顧得十分寬厚。

他還經常不避寒暑拜問三公。

所以張湯雖然執法嚴酷,嫉妒心強,處事不公平,卻得到一個好名聲。

那些執法殘酷刻毒的官吏都被他用為屬吏,他又偏偏裝成十分崇信那些一精一通儒學的名士。

丞相公孫弘屢次稱讚他的美德。

他處理的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的案件,都能窮追到底,株連很廣。

連皇帝本想寬赦的人也不寬恕。

他利用案件打擊大臣,作為自己邀功的資本。

張湯也更加受到皇帝的尊一寵一和信任,升為御史大夫。

代行相事

當時,漢朝出動大軍討伐匈奴,山東又遇到連年災害,貧苦百姓流離失所,依靠政一府供一應衣食,政一府因此倉庫空虛。

於是張湯按皇上旨意,鑄造銀錢和五銖錢,壟斷天下的鹽鐵經營權,打擊富商大賈,發佈告緡令,剷除豪強家族的勢力。

他常常玩一弄法律條文編製罪行,誣陷地方豪強勢力,打擊他們的勢力。

張湯每次上朝奏事,都談論國家的財用情況,一直會談到傍晚,天子也忘記了吃飯。

那時由於天子什麼事都交給他處理,結果丞相反而無事可做,成了個虛職,後來天下的事情就都取決於張湯的心意了。

但是,他的政策卻往往使百姓不能安心生活,人心惶惶;他主張政一府興辦的事業,政一府得不到利益,而一奸一官污吏卻趁機勾結在一起貪一污壓搾百姓。

張湯只好徹底依法懲辦。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