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開國功臣(4):後來,灌嬰又以中謁者的身份隨從劉邦收復了碭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開國功臣(4)

史記新讀

開國功臣(4)

威名遠揚

後來,灌嬰又以中謁者的身份隨從劉邦收復了碭縣,到達彭城。

項羽回軍反擊漢軍,劉邦大敗。

灌嬰跟隨劉邦西撤,在雍丘駐軍。

不久,王武、魏公申徒謀反,灌嬰跟隨劉邦打敗了他們,攻取了外黃,然後向西收攏散兵,駐紮在滎一陽一。

很快,楚軍前來攻打漢軍,騎兵漫天蔽野。

看到敵人騎兵十分驍勇,於是,劉邦打算在軍中選取可以充當騎兵將領的人才,反擊敵人,大家一致推薦秦軍降將重泉人李必和駱甲,兩人現在是漢軍的校尉,熟悉騎兵戰術。

劉邦準備任命他們,兩人則說:「我等原本是秦軍將領,投降了漢軍。

如今,大王任命我等為將軍,恐怕漢軍士兵們不能信任,所以,希望大王派您左右善於騎馬的親信來輔佐。」

當時,灌嬰雖然年輕,但是多次勇一猛的作戰,立下了不少的功勳,因此,劉邦任命他為中大夫,而李必、駱甲擔任左、右校尉,幾人一同率領郎中騎兵迎擊楚軍騎兵。

結果,漢軍在滎一陽一東面把楚軍騎兵打得大敗。

接著,灌嬰奉命單獨率軍襲擊楚軍的後路,截斷了楚軍從一陽一武到襄邑的糧道。

此後,灌嬰又在魯縣一帶與楚將項冠交戰,擊敗了敵人,他部下的軍士斬殺了楚軍的右司馬和騎將各一人;又在燕地西部擊敗了王武的軍隊,並且駐兵在那裡,他部下的軍士斬殺樓煩將領五人、連尹一人;又在白馬一帶攻打王武的別將桓嬰,將其擊敗,手下的軍士斬殺敵軍都尉一人。

隨後,灌嬰率領騎兵南渡黃河,護送劉邦到了洛一陽一,又奉命北上,到邯鄲迎接相國韓信的軍隊。

回到敖倉以後,灌嬰被提升為御史大夫。

高祖三年,灌嬰率領郎中騎兵向東挺一進,跟隨相國韓信,在歷下擊敗了齊軍,他部下的軍士俘虜了齊國的車騎將軍華毋傷以及其他將吏四十六人。

此後,漢軍降服了臨淄,俘獲了齊國的代理丞相田光,然後追擊齊國丞相田橫,在嬴縣、博邑打敗了齊國的騎兵,灌嬰手下的軍士斬殺敵軍將領一人、活捉四人。

之後,在千乘的戰鬥中,漢軍擊敗了田吸的軍隊,灌嬰手下的軍士斬殺了田吸。

接著,漢軍在高密與楚將龍且交戰,將其斬殺,灌嬰親手活捉了敵軍的副將周蘭。

平定齊國以後,韓信自立為齊王,派遣灌嬰單獨領兵到魯北地區作戰,擊敗了楚將公杲。

接著,灌嬰轉戰南方,擊敗了薛郡郡守,親手活捉敵軍的騎兵將領一人;然後渡過淮河,攻佔了淮北地區。

不久,淮北失守,灌嬰回師與楚軍再次交戰,在下邳打敗了項聲和郯公的軍隊,斬殺了薛公。

攻取下邳以後,灌嬰又在平一陽一擊敗了楚軍的騎兵,進而降服了彭城,俘虜了楚國的柱國項佗,接連降服了留、薛、沛、贊、蕭、相等地。

不久,灌嬰與劉邦的大部隊在頤鄉會師,接著在陳縣打敗了項羽的軍隊,灌嬰所部斬殺樓煩騎兵將領兩人、俘虜騎兵將領八人。

於是,劉邦為灌嬰增加食邑二千五百戶。

項羽在垓下兵敗突圍的時候,灌嬰率領騎兵追趕,在東城將其打敗,灌嬰手下的五位軍吏共同斬殺了項羽,全部被封侯。

漢軍收降楚軍左右司馬各一人,士兵一萬兩千人,幾乎俘虜了楚軍的全部將吏。

後來,灌嬰率軍攻取東城、歷一陽一,渡過長江,在吳縣一帶擊敗了吳郡郡守的軍隊,將其俘虜,於是,漢軍平定了吳、豫章、會稽三郡。

回師路上,灌嬰再次平定淮北地區。

平亂除暴

劉邦做了皇帝,他給灌嬰加封食邑三千戶。

當年秋天,灌嬰以車騎將軍的身份隨從劉邦擊敗了反叛的燕王臧荼,後來又隨從劉邦到陳縣,捉拿了圖謀造反的楚王韓信。

回京以後,劉邦正式冊封灌嬰為穎一陰一侯,以穎一陰一地區的兩千五百戶作為他的食邑,和他剖符定封,讓他的爵位世代相傳。

之後,韓王信叛逃匈奴,灌嬰跟隨劉邦到代地平叛。

到達馬邑以後,灌嬰奉命單獨率兵降服樓煩以北的六個縣,斬殺了代國的左丞相,在武泉以北打敗了匈奴的騎兵。

接著,灌嬰與大部隊會合,在晉一陽一一帶與匈奴騎兵作戰,斬殺敵軍將領一人。

然後,灌嬰奉命統帥燕、趙、齊、梁、楚等國的所有的車騎部隊,在挲石擊敗了匈奴騎兵。

白登之圍以後,他隨從劉邦回師到達東垣。

在與陳豨叛軍的戰鬥中,灌嬰單獨率軍,在曲逆一帶擊敗了叛軍丞相侯敞的軍隊,將其斬殺。

在降服了曲逆、盧奴、上曲一陽一、安國、安平等縣邑之後,漢軍拿下了東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